一种混凝土制备用下料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8933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5 17: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下料机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混凝土制备用下料机构,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内部滑动设置有下料管,所述下料管的外表面固接有对称的两个侧板,一个所述侧板的一侧设置有转动击打机构,另一个所述侧板的一侧设置有弹性机构,所述下料管的顶部一侧固接有挡板,所述外壳的顶部开设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顶部固定插接有进料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转动击打机构和弹性机构的配合,使得下料管能在外壳的内部往复运动,通过电缸的长度调节,控制击打块的转动半径,从而使得下料管与下料口的连通口径变化,从而使得下料的数量进行控制,继而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一次性将小料斗内的配料倾倒导致出现配比不均、无法达标的问题。无法达标的问题。无法达标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凝土制备用下料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下料机构
,具体为一种混凝土制备用下料机构。

技术介绍

[0002]混凝土,或者水泥混凝土,是一种将细骨料和粗骨料用水泥粘结,经过一段时间硬化而形成的复合材料,过去最常见的是石灰基水泥,像是石灰膏,但是有时也采用水硬性水泥,如铝酸钙水泥或者硅酸盐水泥,混凝土制备时需要多种原料,而对原料的下料需要通过下料机构来进行,现有的下料机构在进行下料时,需要人工进行辅助翻转,从而使得人工劳动量较大,且下料效率较低;因此,针对该状况,现有公开号为CN217916086U的一种防开裂混凝土制备用下料机构,包括升降机构和翻转机构,所述翻转机构位于所述升降机构的顶部,通过下料斗前端上移,而后端下移,但其后端被顶板限位,故其后端在顶板顶部进行向前的移动,完成下料斗的翻转,从而可直接倾倒下料,不需人工进行辅助,减少人工劳动量,且下料效率更高。但由于下料靠下料斗的倾斜翻转下料,而混凝土的配料需要按一定比例进行搭配,如果一次性将小料斗内的配料倾倒,则容易出现配比不均的问题,导致配比后的混凝土无法达到标准的问题。
[0003]因此,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有必要研发一种混凝土制备用下料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混凝土制备用下料机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混凝土制备用下料机构,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内部滑动设置有下料管,所述下料管的外表面固接有对称的两个侧板,一个所述侧板的一侧设置有转动击打机构,另一个所述侧板的一侧设置有弹性机构,所述下料管的顶部一侧固接有挡板,所述外壳的顶部开设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顶部固定插接有进料斗。
[0007]优选的,所述外壳的外表面固接有对称的两个固定块,两个所述固定块的顶部均固接有支撑柱,两个所述支撑柱的顶部共同固接有一个顶板,所述顶板的顶部固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固接有第二旋转轴,所述第二旋转轴的底端固接有多个搅拌柱,便于阻止进料口阻塞。
[0008]优选的,所述转动击打机构包括固定盒和第二电机,所述固定盒固接于外壳的外表面,所述第二电机固接于固定盒的外表面一侧,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固接有第一旋转轴,所述第一旋转轴的一端固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在下料管的一侧固接有电缸,所述电缸的一端固接有击打块,所述击打块的一端与一个侧板的一侧相贴合,便于推动下料管在外壳内部滑动。
[0009]优选的,所述弹性机构包括一个竖板和两个弹簧,所述竖板固接于外壳的内部,两
个所述弹簧分别均固接于竖板和一个侧板之间,便于下料管往复滑动。
[0010]优选的,所述下料管的顶端与外壳的内腔顶部相贴合,所述下料管的底端在外壳的内部固定套接有滑动板,所述滑动板的底部固接有两个对称的滑块,两个所述滑块的底部均固接有限位块,所述外壳的底部开设有三个滑口,两个所述滑块和下料管的底端分别滑动设置于三个滑口的内部,便于下料管在外壳内部稳定滑动。
[0011]优选的,所述外壳的底部固接有对称的两个支撑架,便于摆放外壳。
[0012]优选的,所述下料管的孔径与进料口孔径相匹配,便于配料下料。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4](1)通过本技术的转动击打机构结构设计,便于通过转动击打机构和弹性机构的配合,使得下料管能在外壳的内部往复运动,而通过电缸的长度调节,控制击打块的转动半径,从而使得下料管与下料口的连通口径变化,从而使得下料的数量进行控制。
[0015](2)通过本技术的支撑架的结构设计,便于稳定的摆放外壳,且方便下料管底端的下料。
[0016](3)通过本技术的搅拌柱的结构设计,避免进料口处的配料阻塞。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外壳结构分解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外壳又一结构分解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中:1、外壳;2、固定块;3、支撑柱;4、顶板;5、支撑架;6、下料管;7、限位块;8、滑动板;9、第一旋转轴;10、连接块;11、电缸;12、击打块;13、挡板;14、进料斗;15、第一电机;16、第二旋转轴;17、固定盒;18、第二电机;19、搅拌柱;20、竖板;21、弹簧;22、侧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2]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3]实施例
[0024]请参阅图1

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混凝土制备用下料机构技术方案:包括外壳1,所述外壳1的内部滑动设置有下料管6,所述下料管6的外表面固接有对称的两个侧板22,一个所述侧板22的一侧设置有转动击打机构,另一个所述侧板22的一侧设置有弹性机构,所述下料管6的顶部一侧固接有挡板13,所述外壳1的顶部开设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顶部固定插接有进料斗14,当配料放入进料斗14内部后,通过挡板13避免配料进入外壳1内部,之后通过转动击打机构转动一圈推动下料管6和挡板13向进料口一侧滑动,并挤压弹性机构,使得弹性机构产生弹性,通过电缸11的伸缩,调节击打块12的长度,并控制下料管6在击打块12转动一圈时,下料管6滑动的距离,在击打块12一圈时,下料管6在弹性机构的弹性下进行了一次往复运动,从而使得第二旋转轴16上的配料能落入下料管6内部,并从下料管
6排出,当下料管6滑动的距离越趋于跟进料口重叠,那么配料下料的数量越多,从而控制配料下料的数量,此外,通过控制第一旋转轴9的转速和电缸11的长度配合,也能相对的调节下料数量。
[0025]为了避免配料在进料口阻塞,外壳1的外表面固接有对称的两个固定块2,两个固定块2的顶部均固接有支撑柱3,两个支撑柱3的顶部共同固接有一个顶板4,顶板4的顶部固接有第一电机15,第一电机15的输出轴固接有第二旋转轴16,第二旋转轴16的底端固接有多个搅拌柱19,通过开启第一电机15,可利用搅拌柱19在进料口处的转动,避免配料阻塞进料口。
[0026]为了更方便的使得下料管6滑动,转动击打机构包括固定盒17和第二电机18,固定盒17固接于外壳1的外表面,第二电机18固接于固定盒17的外表面一侧,第二电机18的输出轴固接有第一旋转轴9,第一旋转轴9的一端固接有连接块10,连接块10在下料管6的一侧固接有电缸11,电缸11的一端固接有击打块12,击打块12的一端与一个侧板22的一侧相贴合,通过开启第二电机18,利用第一旋转轴9的转动并带动电缸11和击打块12转动,从而通过击打块12击打一个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制备用下料机构,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内部滑动设置有下料管(6),所述下料管(6)的外表面固接有对称的两个侧板(22),一个所述侧板(22)的一侧设置有转动击打机构,另一个所述侧板(22)的一侧设置有弹性机构,所述下料管(6)的顶部一侧固接有挡板(13),所述外壳(1)的顶部开设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顶部固定插接有进料斗(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制备用下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外表面固接有对称的两个固定块(2),两个所述固定块(2)的顶部均固接有支撑柱(3),两个所述支撑柱(3)的顶部共同固接有一个顶板(4),所述顶板(4)的顶部固接有第一电机(15),所述第一电机(15)的输出轴固接有第二旋转轴(16),所述第二旋转轴(16)的底端固接有多个搅拌柱(19)。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制备用下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击打机构包括固定盒(17)和第二电机(18),所述固定盒(17)固接于外壳(1)的外表面,所述第二电机(18)固接于固定盒(17)的外表面一侧,所述第二电机(18)的输出轴固接有第一旋转轴(9),所述第一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强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世程混凝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