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氮化硅粉末的制备用上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48726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5 17: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氮化硅粉末的制备用上料装置,涉及上料设备技术领域,包括料斗,所述料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供料管,且料斗与供料管之间相互连通,所述供料管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所述供料管的内部设置有上料机构,所述供料管和伺服电机的相对侧设置有锥齿,且锥齿固定连接于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锥齿的顶端设置有啮合齿杆,且啮合齿杆与锥齿之间相互啮合,所述料斗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推料机构,所述推料机构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退料机构,两组推动板在转动状态下能将料斗周围堆积的原料带动至出料口位置,便于原料进入上料机内部实现上料效果,同时推动板能提供一定的混搅能力,提高原料质量。高原料质量。高原料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氮化硅粉末的制备用上料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上料设备
,具体是一种氮化硅粉末的制备用上料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氮化硅粉末是制作氮化硅陶瓷及相关产品的主要原料,氮化硅粉末具有机械强度高、热膨胀系数小及其良好的导热性能,因此在现实生活中应用得非常广泛;而目前在制作氮化硅粉末时主要的制备方法有硅粉直接氮化法、碳热还原法、热分解法、溶胶凝胶法、化学气相沉积及自蔓延法等。
[0003]传统的上料机在上料之间需要将料斗内部的原料进行抓取,而对于某些粘稠度较大的原料时,原料本身易发生粘合,堆积在料斗内侧的周边,不易正常进入上料机内部,从而造成上料机空投的情况发生,此外,对于粘稠度较大的原料来说,这类原料更加不易被投出,更容易发生堵塞、接块。为此,我们提供了一种氮化硅粉末的制备用上料装置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氮化硅粉末的制备用上料装置。
[0006]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氮化硅粉末的制备用上料装置,包括料斗,所述料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供料管,且料斗与供料管之间相互连通,所述供料管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所述供料管的内部设置有上料机构,所述供料管和伺服电机的相对侧设置有锥齿,且锥齿固定连接于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锥齿的顶端设置有啮合齿杆,且啮合齿杆与锥齿之间相互啮合,所述料斗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推料机构,所述推料机构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杆。
[0008]上述的,所述推料机构包括主齿、连接环、环形齿槽和两组推动板,所述主齿位于连接环的内侧,且主齿与环形齿槽之间相互啮合,所述环形齿槽开设于连接环的内侧表面,两组所述推动板固定连接于连接环的顶部,且两组推动板之间呈对向分布。
[0009]上述的,所述推动板的朝向与连接环的转动方向相切,所述固定杆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两组推动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主齿固定连接于啮合齿杆的顶部。
[0010]上述的,所述连接环位于料斗内侧的底端,且连接环的顶面与料斗内表面底部相平齐,所述连接环通过主齿转动连接于料斗的内部,所述啮合齿杆通过轴套与料斗之间转动连接。
[0011]上述的,所述上料机构包括连轴杆、第一蜗杆、切断刀和第二蜗杆,所述第一蜗杆固定连接于连轴杆的表面,且第一蜗杆位于供料管的内部,所述切断刀固定连接于连轴杆的一端,所述第二蜗杆整体位于料斗和供料管之间。
[0012]上述的,所述连轴杆远离切断刀的一端与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切断刀的一侧与供料管的端面相贴合,所述第二蜗杆固定连接于固定杆的底部的中心位置上。
[0013]上述的,所述第二蜗杆与第一蜗杆之间相互对齐,所述供料管和伺服电机的朝向与料斗之间呈斜角状。
[0014]有益效果: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该一种氮化硅粉末的制备用上料装置具备如下有益效果:
[0016]一、本技术通过设置的退料机构,主齿能被底部的啮合齿杆带动转动,从而带动连接环转动,而连接环顶部的两组推动板在转动状态下能将料斗周围堆积的原料带动至出料口位置,便于原料进入上料机内部实现上料效果,同时推动板能提供一定的混搅能力,提高原料质量。
[0017]二、本技术通过设置的上料机构,伺服电机直接带动连轴杆转动,从而带动供料管内部第一蜗杆转动,对粘稠状的原料进行推动效果,同时连轴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切断刀,切断刀转动后能切断结块的原料,便于原料反应,同时固定杆被推动板带动,从而带动第二蜗杆转动,使得原料能较好的供给第一蜗杆的位置,便于原料的供应,防止空投的情况发生。
[0018]本技术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技术的实践中得到教导。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整体结构俯视图;
[0021]图3为本技术料斗半剖适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伺服电机连接部件拆分示意图。
[0023]图中:1、料斗;2、供料管;3、伺服电机;4、上料机构;401、连轴杆;402、第一蜗杆;403、切断刀;404、第二蜗杆;5、锥齿;6、啮合齿杆;7、推料机构;701、主齿;702、连接环;703、环形齿槽;704、推动板;8、固定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如图1

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氮化硅粉末的制备用上料装置,包括料斗1,料斗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供料管2,且料斗1与供料管2之间相互连通,供料管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3,供料管2的内部设置有上料机构4,供料管2和伺服电机3的相对侧设置有锥齿5,且锥齿5固定连接于伺服电机3的输出轴上,锥齿5的顶端设置有啮合齿杆6,且啮合齿杆6与锥齿5之间相互啮合,料斗1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推料机构7,推料机构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杆8。
[0026]本实施方案中,供料管2一侧的伺服电机3驱动,在锥齿5和啮合齿杆6的连接下,带动上料机构4和推料机构7运作,在推料机构7转动的同时,固定杆8同样能带动上料机构4当中部件的运作,从而实现较好的供料效果,而推料机构7自身运动能有效的将料斗1内侧周围堆积的原料推至中心出口位置,便于原料进入供料管2内部进行上料工作。
[0027]如图2

4所示,推料机构7包括主齿701、连接环702、环形齿槽703和两组推动板704,主齿701位于连接环702的内侧,且主齿701与环形齿槽703之间相互啮合,环形齿槽703开设于连接环702的内侧表面,两组推动板704固定连接于连接环702的顶部,且两组推动板704之间呈对向分布。推动板704的朝向与连接环702的转动方向相切,固定杆8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两组推动板704的表面固定连接,主齿701固定连接于啮合齿杆6的顶部。连接环702位于料斗1内侧的底端,且连接环702的顶面与料斗1内表面底部相平齐,连接环702通过主齿701转动连接于料斗1的内部,啮合齿杆6通过轴套与料斗1之间转动连接。
[0028]本实施方案中,锥齿5被伺服电机3带动转动,啮合齿杆6与锥齿5之间啮合,使得带动顶部的主齿701转动,由于主齿701与连接环702内侧表面的环形齿槽703啮合,从而带动连接环702整体转动在料斗1内侧,而连接环702顶部固定连接有两组推动板704,推动板704在转动过程中能有效的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氮化硅粉末的制备用上料装置,包括料斗(1),其特征在于:所述料斗(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供料管(2),且料斗(1)与供料管(2)之间相互连通,所述供料管(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3),所述供料管(2)的内部设置有上料机构(4),所述供料管(2)和伺服电机(3)的相对侧设置有锥齿(5),且锥齿(5)固定连接于伺服电机(3)的输出轴上,所述锥齿(5)的顶端设置有啮合齿杆(6),且啮合齿杆(6)与锥齿(5)之间相互啮合,所述料斗(1)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推料机构(7),所述推料机构(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杆(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氮化硅粉末的制备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料机构(7)包括主齿(701)、连接环(702)、环形齿槽(703)和两组推动板(704),所述主齿(701)位于连接环(702)的内侧,且主齿(701)与环形齿槽(703)之间相互啮合,所述环形齿槽(703)开设于连接环(702)的内侧表面,两组所述推动板(704)固定连接于连接环(702)的顶部,且两组推动板(704)之间呈对向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氮化硅粉末的制备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板(704)的朝向与连接环(702)的转动方向相切,所述固定杆(8)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两组推动板(704)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主齿(701)固定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平
申请(专利权)人:华瓷聚力厦门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