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囊导管、球囊导管的工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48689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5 17: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防止由球囊的折叠引起的处置的不稳定化的球囊导管等。球囊导管具备:轴,插入于体内;球囊(30),装配于轴的顶端侧,能通过从该轴的基端侧供给的流体而扩张;和电极对(40),是在球囊(30)的表面沿从基端侧朝向顶端侧的轴向形成的电极对(40),并且各带状电极(41、42)的周向的宽度(W1、W2)大于将该各带状电极(41、42)在周向隔开的电极间隙(43)的宽度(W3)。在球囊(30)的表面形成有多个电极对(40),将各电极对(40A、40B、40C)在周向隔开的电极对间隙(44)的宽度(W4)大于电极间隙(43)的宽度(W3)。(43)的宽度(W3)。(43)的宽度(W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球囊导管、球囊导管的工作方法


[0001]本公开涉及一种具备能在体内扩张的球囊的球囊导管等。

技术介绍

[0002]导管是为了诊断、处置而插入于体内的医疗用的管。特别是,具备能在体内扩张的球囊的导管被称为球囊导管,插入于血管、气管、消化管、胆总管、胰管等体内的管状器官、它们的连接部(出入口)、为了诊断、处置而形成于体内的孔(例如从胃、十二指肠球部向胆总管穿刺的孔)等来进行目标部位的扩张、处置。
[0003]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那样,将施加高频电力(以下也简称为高频)的带状的电极形成于球囊的表面而成的球囊导管在作为心律失常等的处置方法的导管消融(以下也简称为消融)或高频消融(RFA:Radiofrequency Ablation)中被使用。插入至成为心律失常的原因的血管等脉管内的异常部位(脉管本身、病灶等周边组织)的球囊通过向内部供给的生理盐水等扩张流体而扩张,使表面的电极与异常部位接近或接触。在该状态下,异常部位被施加于电极的高频烧灼。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21/157100号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0008]扩张前的球囊被折叠,但若折痕形成于球囊的表面上的电极,电极上的高频的传导方式可能会发生变化,由此无法进行稳定的处置。
[0009]本公开是鉴于这样的状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防止由球囊的折叠引起的处置的不稳定化的球囊导管等。
[0010]技术方案
[0011]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公开的一个方案的球囊导管具备:轴,插入于体内;球囊,装配于轴的顶端侧,能通过从该轴的基端侧供给的流体而扩张;和电极对,是在球囊的表面沿从基端侧朝向顶端侧的轴向形成的电极对,并且各电极的周向的宽度大于将该各电极在周向隔开的电极间隙的宽度。在球囊的表面形成有多个电极对,将各电极对在周向隔开的电极对间隙的宽度大于电极间隙的宽度。
[0012]在该方案中,球囊的折叠性因各电极对的电极间隙、各电极对之间的电极对间隙而提高,因此,球囊的折痕形成于电极上的可能性降低。
[0013]本公开的另一个方案是球囊导管的工作方法。该方法通过流体使球囊扩张,其中,所述球囊装配于轴的顶端侧,并且所述球囊以在其表面沿从基端侧朝向顶端侧的轴向形成的多个电极上不形成折痕的方式被折叠。
[0014]有益效果
[0015]根据本公开的球囊导管等,能防止由球囊的折叠引起的处置的不稳定化。
附图说明
[0016]图1示出球囊导管的整体。
[0017]图2是表示扩张时的球囊的立体图。
[0018]图3是表示扩张时的球囊的顶端部的主视图。
[0019]图4是扩张时的球囊的剖视图。
[0020]图5示意性示出折叠后的球囊。
[0021]图6是比较例的球囊的立体图。
[0022]图7是比较例的球囊的主视图。
[0023]图8是变形例的球囊(扩张时)的立体图。
[0024]图9是变形例的球囊(扩张时)的简化后的主视图。
[0025]图10是变形例的球囊(折叠时)的简化后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公开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在说明或附图中,对相同或同等的构成要素、构件、处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重复的说明。为了使说明变得容易,图示的各部的比例尺、形状以方便的方式进行设定,只要没有特别提及,则不被限定性地解释。实施方式为示例,不对本公开的范围进行任何限定。实施方式中所记载的所有特征、它们的组合未必是专利技术的本质的特征。
[0027]图1示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球囊导管100的整体。球囊导管100具备:管状的轴10,插入于体内,具有可挠性;手柄部20,装配于轴10的基端侧或体外侧(图1中的右侧);和球囊30,装配于轴10的顶端侧或体内侧(图1中的左侧),能通过从轴10的基端侧供给的流体而扩张。轴10包括:管状的外管10A,从手柄部20起延伸至球囊30的基端部(后述的基端侧颈部351);管状的内轴11,与该外管10A连通,并且沿轴向(图1中的左右方向)贯通球囊30内;和顶端梢333,装配于该内轴11的顶端部。
[0028]球囊导管100在用于烧灼病灶的消融中使用。如后续所述,在球囊30的表面,沿从基端侧朝向顶端侧的轴向形成有带状的电极组。插入至血管等脉管内的异常部位的球囊30通过经由手柄部20和轴10向内部供给的生理盐水等扩张流体而扩张,使表面的电极组与异常部位接近或接触。在该状态下,被施加高频的电极组烧灼异常部位。
[0029]在手柄部20的基端侧连接有电连接器21、流体供给排出端口22以及导丝端口23。电连接器21从基端侧朝向顶端侧,通过穿过电缆26、手柄部20、轴10(外管10A和/或内轴11)、球囊30内的导线,与球囊30的表面的电极组电连接。因此,连接有未图示的高频电源的电连接器21能对球囊30的表面的电极组施加高频。此外,可以是,将电连接器21与由计算机等构成的控制装置或测定装置连接,由此获取球囊30的表面的电极组所测定出的处置部位的电位等数据。
[0030]流体供给排出端口22对用于使球囊30扩张的流体进行供给和排出,具体而言,流体是在灭菌蒸馏水、生理盐水中适当混合造影剂而成的扩张流体。流体供给排出端口22从基端侧朝向顶端侧,通过穿过流体供给排出管27、手柄部20、轴10(外管10A)内的流路,与球
囊30的内部连通。当流体供给排出端口22向球囊30的内部供给扩张流体时球囊30扩张,当流体供给排出端口22从球囊30的内部排出扩张流体时球囊30收缩。需要说明的是,如全部内容通过参照援引至本说明书的、于2020年2月8日提交申请的国际申请PCT/JP2020/005007(国际公开第2021/157100号)所公开的那样,也可以单独地设置用于将扩张流体向球囊30的内部供给的端口和流路以及用于将扩张流体从球囊30的内部排出的端口和流路。
[0031]在导丝端口23中插入用于将球囊30引导至处置部位的导丝。从基端侧朝向顶端侧,穿过丝管28、手柄部20、轴10(外管10A和内轴11)、球囊30内的孔(空间)从导丝端口23贯通至球囊导管100的顶端部。将球囊导管100的顶端部从预先插入至处置部位的导丝的基端部插入,由此球囊30能在被导丝引导的状态下到达处置部位。
[0032]在管状的轴10的内部,除电连接器21和导通球囊30的表面的电极组的导线外,还设有流体腔和丝管腔,所述流体腔是扩张流体在流体供给排出端口22与球囊30的内部之间流通的空间,所述丝管腔是贯通导丝端口23与球囊导管100的顶端部之间的空间。也作为外管10A的顶端的流体腔的顶端是在球囊30的内部终止的开口端。此外,也作为内轴11的顶端的丝管腔的顶端是球囊导管100本身的顶端上的开口端。如此,在构成轴10的外管10A和内轴11中,形成流体腔的外管10A在球囊30的内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球囊导管,所述球囊导管具备:轴,插入于体内;球囊,装配于所述轴的顶端侧,能通过从该轴的基端侧供给的流体而扩张;和电极对,是在所述球囊的表面沿从基端侧朝向顶端侧的轴向形成的电极对,并且各电极的周向的宽度大于将该各电极在周向隔开的电极间隙的宽度,其中,在所述球囊的表面形成有多个所述电极对,将所述各电极对在周向隔开的电极对间隙的宽度大于所述电极间隙的宽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球囊导管,其中,扩张前的所述球囊被折叠,该球囊的折痕形成于所述各电极间隙。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球囊导管,其中,扩张前的所述球囊被折叠,该球囊的折痕形成于所述电极对间隙。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球囊导管,其中,扩张前的所述球囊被折叠,该球囊的折痕不形成于所述各电极。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球囊导管,所述球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饭岛俊之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来富恩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