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球囊转流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8275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5 16: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球囊转流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转流组件与连接在转流组件尾部的储药球囊;转流组件包括四通阀、单向阀、连通导管、第一转流导管、注药管、以及第二转流导管;连通导管的一端与储药球囊连通,连通导管的另一端与单向阀连接;四通阀的第一端口与单向阀连接、第二端口与第一转流导管的一端连接、第三端口与注药管的一端相连,第四端口与第二转流导管的一端连接;第一转流导管以及第二转流导管另一端的端口均为呈圆台状的穿刺部,穿刺部外壁均包覆有自膨式材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球囊转流管,其解决了在手术过程中转流管给药的步骤繁琐及无法控制给药流向、且与血管之间缺少有效固定结构的问题。固定结构的问题。固定结构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球囊转流管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球囊转流管。

技术介绍

[0002]血管转流管是用于危机情况下血流通畅的一种医疗器械,主要作用是在手术中建立血管转流,保持对器官的持续供血,在保证远端血流通畅的前提下进行手术;或者对于颈动脉、骼动脉、股动脉等一些重要的血管收到损伤时,单进行包扎是不够的,如果不能及时对断端血管进行接续,恢复血流的供应,那么可能会导致截肢、脑梗死亡等严重后果;
[0003]但现有的转流管还存在以下几个不足:
[0004]1、现有的转流管无法实现给药以及控制给药的流向和流量,在手术过程中操作给药的步骤繁琐,而操作时间紧张(操作程序复杂,操作时间长),无法实现高效精准给药。
[0005]2、现有的转流管与血管的连接处缺少有效的固定结构,容易脱落导致连接处血液漏出与脱落。如果用丝线固定,操作繁琐,且捆扎过紧,容易损伤血管。
[0006]因此如何设计一种简单高效精准给药、并能与血管稳定连接的转流管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球囊转流管,其解决了在手术过程中转流管给药的步骤繁琐及无法控制给药流向、且与血管之间缺少有效固定结构的问题。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该方案包括转流组件与连接在转流组件尾部的储药球囊;转流组件包括四通阀、单向阀、连通导管、第一转流导管、注药管、以及第二转流导管;连通导管的一端与储药球囊连通,连通导管的另一端与单向阀连接;四通阀的第一端口与单向阀连接、第二端口与第一转流导管的一端连接、第三端口与注药管的一端相连,第四端口与第二转流导管的一端连接;四通阀内设有使各个端口之间能相互连通的阀芯;第一转流导管以及第二转流导管另一端的端口均为呈圆台状的穿刺部,穿刺部外壁均包覆有自膨式材料。
[0009]进一步的,还包括三通阀,所述三通阀的第一端口与单向阀连接、第二端口与第一转流导管的一端连接、第三端口与注药管的一端相连。
[0010]进一步的,连通导管上固设有用于防止血液倒流的止液夹。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转流导管、第二转流导管的管体内壁上均涂覆有一层抗凝涂层。
[0012]进一步的,所述连通导管呈螺旋状。
[0013]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4]1、本技术通过设置四通接头,实现多接口的血管转换,达到原有两个三通阀连接使用的效果,使医生在操作时更加灵活,更快速完成手术。
[0015]2、本技术中球囊向转流管注药,通过四通接头灵活改变注药流向,提高手术效率。
[0016]3、本技术通过在导管头端包覆自膨式材料,使导管头端遇到血液时可以膨胀,防止血液漏出和导管脱出。
[0017]4、本技术通过在转流管与球囊之间设置单向阀与止液夹,防止血液倒流提高患者手术过程中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2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使用状态截面图1;
[0021]图4为本技术使用状态截面图2。
[0022]附图标记说明:
[0023]1‑
转流组件、11

四通阀、111

第一端口、112

第二端口、113

第三端口、114

第四端口、12

单向阀、13

连通导管、131

止液夹、14

第一转流导管、15

注药管、16

第二转流导管、17

三通阀、18

穿刺部;
[0024]2‑
储药球囊;
[0025]X

血管;
[0026]Z

自膨式材料。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8]参见图1

3所示,该方案包括转流组件1以及与连接在转流组件1尾部的储药球囊2。转流管5为一组织相容性好、富有弹性和韧性的空心管,如硅胶管等。球囊以自身的弹性回缩力,将液体药物挤出球囊,通过转流管注入身体,因此,球囊的弹性回缩力必须大于血管内的血压,才可以将液体挤入体内。不需要外力手捏。如果想让液体挤入体内速度加快,可以用外力加压与球囊上,加快球囊回缩。
[0029]如图1

2所示,实施例一转流组件1包括四通阀11、单向阀12、连通导管13、第一转流导管14、注药管15以及第二转流导管16。
[0030]所述连通导管13呈螺纹状,提高手术时医生的操作空间。连通导管13的一端与储药球囊2连通,连通导管13的另一端与单向阀12连接;所述四通阀11的第一端口111与单向阀12连接、第二端口112与第一转流导管14的一端连接、第三端口113与注药管15的一端相连,第四端口114与第二转流导管16的一端连接;四通阀11内设有使各个端口之间能相互连通的阀芯。使用过程中,球囊3可以向转流管5注药,医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通过旋转四通阀11控制注药流向。
[0031]第一转流导管14以及第二转流导管16另一端的端口均为呈圆台状的穿刺部18,穿刺部18外壁均包覆有自膨式材料Z,圆台状的穿刺部18更容易进入血管。
[0032]第一转流导管14上固设有用于防止血液倒流的止液夹131。通过第一端口11141上连接单向阀12(单向阀12为不可逆向阻回设计),在第一导管6上固设止液夹131,防止手术
过程中血液倒流,影响手术的效果,提高患者手术过程中的安全性。
[0033]如图2所示,实施例二还包括三通阀17,所述三通阀17的第一端口111与单向阀12连接、第二端口112与第一转流导管14的一端连接、第四端口114与第二转流导管16的一端相连。
[0034]根据患者实际状况,医生选择使用三通阀17或者四通阀11。
[0035]第一转流导管14、第二转流导管16的管体内壁上均涂覆有一层抗凝涂层,可防止血液流经转流组件1内部时发生血液凝结,导致堵塞。
[0036]如图3所示,当转流导管插入血管X腔时,导管端头外壁的的自膨式材料Z遇到血液,自动膨胀扩大,堵住血管X以防止漏血与导管脱出等情况。
[0037]工作原理大致如下:球囊本身是储药装置,预先把液体药物注入球囊储存,使用时,将第一转流导管14以及第二转流导管16分别插入血管的两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着三通阀17或是四通阀11(当使用四通阀11时可以通过人工向注药管15向血管内注药),打开阀门即可。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球囊转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转流组件(1)与连接在转流组件(1)尾部的储药球囊(2);所述转流组件(1)包括四通阀(11)、单向阀(12)、连通导管(13)、第一转流导管(14)、注药管(15)以及第二转流导管(16);所述连通导管(13)的一端与储药球囊(2)连通,连通导管(13)的另一端与单向阀(12)连接;所述四通阀(11)的第一端口(111)与单向阀(12)连接、第二端口(112)与第一转流导管(14)的一端连接、第三端口(113)与注药管(15)的一端相连,第四端口(114)与第二转流导管(16)的一端连接;四通阀(11)内设有使各个端口之间能相互连通的阀芯;所述第一转流导管(14)以及第二转流导管(16)另一端的端口均为呈圆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晨陈小彬许磊刘振文范祖友周彬彬黄军杰林鸿铭陈银珍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