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木方压送上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48109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5 16: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上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复合木方压送上胶装置,包括用于储存胶液的储箱、用于注胶的胶箱,储箱在上、胶箱在下,储箱和胶箱之间通过管路接通,还包括用于承载木方的辊子、用于在木方之间形成确切间隙的塞片以及位于胶箱下方的回收盒;储箱和胶箱之间通过大胶量管以及小胶量管连接;塞片位于胶箱之中并位于辊子之间,塞片之间的距离适配木方的宽度,塞片的顶端位于小胶量管的出口处,塞片的底端固定在胶箱内腔的底面;辊子固定在胶箱内腔的底面;胶箱的底面设有若干与外界接通的落胶孔;塞片的两面均设有长条状的导胶槽,导胶槽贯穿至塞片长度方向的两端。槽贯穿至塞片长度方向的两端。槽贯穿至塞片长度方向的两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木方压送上胶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上胶
,具体涉及一种复合木方压送上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复合木方是指利用废旧模板、次新材料、加工边角料等废弃物作为原材料基体,依据设计尺寸进行剖切成型,通过包裹预制的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并通过注胶、加热、烘干等步骤最终固定成型为高分子复合木方,复合木方韧性强,不脱层不断裂,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近年来建筑材料发展的新方向。
[0003]压送上胶装置,是指挤压多根木方并对木方浇注胶液的机械,胶液的存在使得单独的木方之间连接为一个整体(复合木方),挤压可以规范木方的堆积形状,增加木方之间的联系,从而获得确切规格的复合木方。但是,由于挤压的存在,木方之间的间隙一般较小,胶液从外部渗透到缝隙深处需要较长的时间,延长了上胶时间,此外,如果缝隙中不能充分填充胶液,也会造成复合木方的内部连接关系不够紧密,复合木方的整体性能会一定程度的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
技术介绍
所提出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旨在提供一种复合木方压送上胶装置。
[0005]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复合木方压送上胶装置,包括用于储存胶液的储箱、用于注胶的胶箱,所述储箱在上、胶箱在下,所述储箱和胶箱之间通过管路接通,还包括用于承载木方的辊子、用于在木方之间形成确切间隙的塞片以及位于胶箱下方的回收盒;
[0007]所述储箱和胶箱之间通过大胶量管以及小胶量管连接;
[0008]所述塞片位于胶箱之中并位于辊子之间,所述塞片之间的距离适配木方的宽度,所述塞片的顶端位于小胶量管的出口处,所述塞片的底端固定在胶箱内腔的底面;
[0009]所述辊子固定在胶箱内腔的底面;
[0010]所述胶箱的底面设有若干与外界接通的落胶孔;
[0011]所述塞片的两面均设有长条状的导胶槽,所述导胶槽贯穿至塞片长度方向的两端。
[0012]进一步限定,所述胶箱的上表面设有与大胶量管、小胶量管总数适配的进胶口,所述胶箱的上表面在对应进胶口的位置设有管口,这样的结构设计,一方面,通过管口来增加大胶量管、小胶量管与进胶口的配合面积,从而提高大胶量管、小胶量管的固定可靠性,另一方面,由于管口向外凸出,直接暴露在外界环境中,更便于大胶量管、小胶量管的插接。
[0013]进一步限定,小胶量管处的所述进胶口连接用于安装塞片的卡环,所述卡环的外圈适配进胶口的内径,所述卡环的圆心处设有圆孔以及镜像分布在圆孔两端的卡槽,所述塞片的上端设有卡块,所述卡块的两侧分别插入两个卡槽中,这样的结构设计,通过圆孔来
通过胶液,通过卡槽与卡块的配合来限制塞片的姿态以及自由度。
[0014]进一步限定,所述塞片与导胶槽平行的棱边做锐化处理,这样的结构设计,通过锐化处理来使塞片变薄的同时,更容易插入木方之间。
[0015]进一步限定,所述落胶孔上大下小,这样的结构设计,通过落胶孔较大的上部空间来汇聚胶液,通过较小的下部空间减缓胶液下排的速度,从而使胶液在胶箱底部的留存时间更长,更多的附着在辊子上。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塞片间隔木方,使木方之间形成确切的胶液填充缝隙,储箱中的胶液以塞片为导流载体,可以迅速的流动至缝隙深处,完成内部间隙的填充,进而提高上胶效率以及起到增强木方内部联系的作用。
附图说明
[0017]本技术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一种复合木方压送上胶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一种复合木方压送上胶装置实施例中卡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一种复合木方压送上胶装置实施例中塞片的主俯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一种复合木方压送上胶装置实施例中胶箱的剖视图;
[0022]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0023]1、储箱;
[0024]2、胶箱;21、进胶口;22、管口;23、落胶孔;
[0025]3、回收盒;
[0026]4、大胶量管;
[0027]5、小胶量管;
[0028]6、卡环;61、圆孔;62、卡槽;
[0029]7、塞片;71、导胶槽;72、卡块;
[0030]8、辊子。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0032]如图1

4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复合木方压送上胶装置,包括用于储存胶液的储箱1、用于注胶的胶箱2,储箱1在上、胶箱2在下,储箱1和胶箱2之间通过管路接通,还包括用于承载木方的辊子8、用于在木方之间形成确切间隙的塞片7以及位于胶箱2下方的回收盒3;
[0033]储箱1和胶箱2之间通过大胶量管4以及小胶量管5连接;
[0034]塞片7位于胶箱2之中并位于辊子8之间,塞片7之间的距离适配木方的宽度,塞片7的顶端位于小胶量管5的出口处,塞片7的底端固定在胶箱2内腔的底面;
[0035]辊子8固定在胶箱2内腔的底面;
[0036]胶箱2的底面设有若干与外界接通的落胶孔23;
[0037]塞片7的两面均设有长条状的导胶槽71,导胶槽71贯穿至塞片7长度方向的两端。
[0038]本实施例中,木方由胶箱2的进口送入,塞片7插入木方之间,起到间隔木方形成确切间隙的作用;
[0039]储箱1中的胶液通过大胶量管4以及小胶量管5送入胶箱2,大胶量管4可以输送体量较多的胶液,用于包裹木方的外侧,小胶量管5用于输送体量较小的胶液,用于填充木方之间的缝隙,塞片7的顶端位于小胶量管5的出口处,对胶液进行导流,使得胶液可以以塞片7为载体,流动至缝隙深处,塞片7设有长条状的导胶槽71,导胶槽71扩大了胶液的流通渠道,使得更多的胶液可以快速填充在缝隙中;
[0040]随着木方不断地送入,木方不断地经过塞片7,从而完成了木方缝隙的填充,由于塞片7的厚度是确切的,因此,木方之间的填充间距也是一定的,保证了复合木方成品的一致性,通过设计合理的塞片7厚度,可以保证缝隙中的胶液填充量满足粘合需求;
[0041]胶箱2内腔底面的辊子8,一方面,用于承载木方,通过辊子8自身的旋转,辅助木方运动,另一方面,是为了抬高木方与胶箱2底面的距离,该距离的存在使得胶液可以流动到底部,对多根木方进行包裹填充,如果木方直接与胶箱2底面接触,则将造成胶液难以进入木方的底面;
[0042]木方浇注后,多余的胶液通过落胶孔23掉落在回收盒3中进行回收利用。
[0043]优选,胶箱2的上表面设有与大胶量管4、小胶量管5总数适配的进胶口21,胶箱2的上表面在对应进胶口21的位置设有管口22,这样的结构设计,一方面,通过管口22来增加大胶量管4、小胶量管5与进胶口21的配合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木方压送上胶装置,包括用于储存胶液的储箱(1)、用于注胶的胶箱(2),所述储箱(1)在上、胶箱(2)在下,所述储箱(1)和胶箱(2)之间通过管路接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承载木方的辊子(8)、用于在木方之间形成确切间隙的塞片(7)以及位于胶箱(2)下方的回收盒(3);所述储箱(1)和胶箱(2)之间通过大胶量管(4)以及小胶量管(5)连接;所述塞片(7)位于胶箱(2)之中并位于辊子(8)之间,所述塞片(7)之间的距离适配木方的宽度,所述塞片(7)的顶端位于小胶量管(5)的出口处,所述塞片(7)的底端固定在胶箱(2)内腔的底面;所述辊子(8)固定在胶箱(2)内腔的底面;所述胶箱(2)的底面设有若干与外界接通的落胶孔(23);所述塞片(7)的两面均设有长条状的导胶槽(71),所述导胶槽(71)贯穿至塞片(7)长度方向的两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淑梅卢昌辉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中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