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旋转轴铰链总成及采用该铰链总成的汽车车身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8058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5 16: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汽车车门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双旋转轴铰链总成及采用该铰链总成的汽车车身总成,包括调整机构、连接机构以及驱动机构;所述调整机构包括调整块;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车身连接部和车门连接部;所述车身连接部包括车身块,所述车门连接部包括车门块;所述调整块与车身块和车门块均采用转动连接的方式相连接;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连接在调整块上的驱动部;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铰链总成,可以实现车门的自动开启与关闭;同时当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铰链总成应用在整车上后,配合滑轨机构,可以实现车门具有更大的开门空间,能够解决侧面凹凸感强烈的车门开启运动包络干涉问题,解决对开门车型后门铰链布置在车门后端的布置空间需求。门铰链布置在车门后端的布置空间需求。门铰链布置在车门后端的布置空间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旋转轴铰链总成及采用该铰链总成的汽车车身总成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车门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双旋转轴铰链总成及采用该铰链总成的汽车车身总成。

技术介绍

[0002]汽车是当前人们生活当中常用的交通工具,对现代社会的发展起到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0003]放眼21世纪的今天,随着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正从“概念”走向应用落地,人们对汽车的需求,不再仅限于出行工具,而是承载了导航、消费、娱乐、交互等出行相关各个方面的需求,成为生活中的又一个“智能中心”。
[0004]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对汽车的便捷性和舒适性的更高要求,在汽车车门领域,各种思奇妙想也如雨后春笋一般,蓬勃发展,比如对开门、剪刀门、鹰翼门、侧滑门等。
[0005]汽车铰链,有着极为特殊的结构和功能,因为开门形式的多样性,汽车铰链的种类也非常之多。
[0006]总而言之,传统的开门方式越来越满足不了当代的审美需求了。同时,焕然一新的开门方式,也促使着铰链技术革新。
[0007]从传统的美学来讲,对开门相对于传统的侧开门,需要更大的开门角度(乘用车侧开门一般开门角度在70~80
°
之间,而对开门一般要开到90
°
),这就意味着需要在车门和车身之间留有更大的铰链空间,而大的空隙会影响汽车的密封性,从而大汽车行驶中的风噪,不符合当前社会需求的静谧舒适要求。
[0008]所以为了解决或者改善上述问题,就需要对传统车门与车身的结构或者两者之间的连接结构进行优化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是用于对开式车门的铰链总成。
[0010]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11]一种双旋转轴铰链总成,包括调整机构、连接机构以及驱动机构;
[0012]所述调整机构包括调整块;
[0013]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车身连接部和车门连接部;
[0014]所述车身连接部包括车身块,所述车门连接部包括车门块;
[0015]所述调整块与车身块和车门块均采用转动连接的方式相连接;
[0016]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连接在调整块上的驱动部。
[0017]所述驱动部包括电撑杆;所述电撑杆一端连接在调整块上,另一端连接在车身上;所述电撑杆两端分别与调整块以及车身铰接。
[0018]所述调整块通过第一转轴与车身块相连接,所述调整块通过第二转轴与车门块相连接。
[0019]所述铰链总成还包括设置在车门上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包括设置在车门上的电动限位器。
[0020]所述车身块包括连接在车身上的基板,所述基板上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呈倾斜布置,所述限位块水平投影与调整块相重合。
[0021]所述调整块包括调整块本体,所述调整块本体包括块体,所述块体通过连接块与车身块上的限位块相连接。
[0022]所述块体为弧形板;所述车门块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通过桥接块与块体相连接。
[0023]所述调整块本体上设有安装沉槽,所述车身块上设有减料沉槽;所述减料沉槽由基板延伸至限位块内。
[0024]一种汽车车身总成,包括车身,在车身上设有车门;所述车门通过双旋转轴铰链总成与车身相连接。
[0025]所述车门与车身之间设有滑轨机构,所述滑轨机构包括设置在车门上的滑块以及在车身上设置的滑轨;所述滑块套接在滑轨上;所述滑轨与汽车X方向呈相交布置。
[0026]一种对开门式车身总成,包括车身,在车身上设有车门;所述车门在车身上呈对开式布置;每个所述车门通过所述的双旋转轴铰链总成与车身相连接;所述车门与车身之间设有滑轨机构,所述滑轨机构包括设置在车门上的滑块以及在车身上设置的滑轨;所述滑块套接在滑轨上;所述滑轨与汽车X方向呈相交布置。
[0027]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
[0028]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旋转轴铰链总成及采用该铰链总成的汽车车身总成。
[0029]本专利技术公开的铰链总成,通过调整机构、连接机构以及驱动机构的配合使用,可以实现车门的自动开启与关闭;同时当本专利技术公开的铰链总成应用在整车上后,配合滑轨机构,可以实现车门具有更大的开门空间,能够解决侧面凹凸感强烈的车门开启运动包络干涉问题,解决对开门车型后门铰链布置在车门后端的布置空间需求,提升铰链布置自由度,对造型面影响较小而且不需要在钣金和C柱上做很大的避让。
[0030]并且能够自动化的控制,不需要手动开闭门,更加智能,便捷。而且,关门状态时,滑块在滑轨中、左右相对固定,不会有门锁失效导致门被吹开的风险,更加安全。
附图说明
[0031]下面对本专利技术说明书各幅附图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0032]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图。
[0034]图3为本专利技术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4为图3滑轨机构处的局部放大图。
[0036]图5为图4中滑轨与滑块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背视图。
[0038]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
[0039]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正视图。
[0040]上述图中的标记均为:
[0041]1、铰链总成,2、调整块,3、车门块,4、车身块,5、第二转轴,6、第一转轴,7、电撑杆,8、电动限位器,9、车门,10、车身。
具体实施方式
[0042]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最优实施例的描述,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43]一种双旋转轴铰链总成,包括调整机构、连接机构以及驱动机构;本专利技术公开的铰链总成1,通过调整机构、连接机构以及驱动机构的配合使用,可以实现车门9的自动开启与关闭。
[0044]本专利技术公开的双旋转轴铰链总成1主要是用于车门9与车身10之间的连接,主要包括调整机构、连接机构以及驱动机构;调整机构的设置,方便后续在驱动机构的带动下,控制连接机构相对运动,继而实现车门9的开启与关闭,连接机构主要是用于调整机构与车身10以及车门9之间的连接,驱动机构用于控制连接在铰链总成1两端的部件进行相对移动。
[0045]具体,本专利技术所述调整机构包括调整块2;在本专利技术中调整块2起到很好的桥接作用,方便车身连接部与车门连接部之间的连接;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车身连接部和车门连接部;本专利技术通过车身连接部以及车门连接部的设置,方便了调整块2与车门9或者车身10之间的连接。
[0046]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车身连接部包括车身块4,所述车门连接部包括车门块3;本专利技术通过车身块4与车门块3之间的连接,方便了调节块与车门9或者车身10之间的连接,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调整块2与车身块4和车门块3均采用转动连接的方式相连接;这里转动连接的方式,可以是通过下文的转轴相连接,也可以通过铰链、销轴等转动机构相连接;目的是为了实现所述调整块2与车身块4和车门块3之间的连接以及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旋转轴铰链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调整机构、连接机构以及驱动机构;所述调整机构包括调整块;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车身连接部和车门连接部;所述车身连接部包括车身块,所述车门连接部包括车门块;所述调整块与车身块和车门块均采用转动连接的方式相连接;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连接在调整块上的驱动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旋转轴铰链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包括电撑杆;所述电撑杆一端连接在调整块上,另一端连接在车身上;所述电撑杆两端分别与调整块以及车身铰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双旋转轴铰链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块通过第一转轴与车身块相连接,所述调整块通过第二转轴与车门块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旋转轴铰链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总成还包括设置在车门上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包括设置在车门上的电动限位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旋转轴铰链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块包括连接在车身上的基板,所述基板上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呈倾斜布置,所述限位块水平投影与调整块相重合。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双旋转轴铰链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块包括调整块本体,所述调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请求不公布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瑞昂汽车部件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