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沉淀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80332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5 16: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混凝土沉淀池,具体涉及沉淀池技术领域,包括混凝土沉淀池体和固定设于混凝土沉淀池体底部四角的支撑柱,所述混凝土沉淀池体内部底端设有排放组件,排放组件包括第一管道,所述第一管道上固定设有阀门,所述第一管道一端延伸入混凝土沉淀池体内部,所述第一管道一端固定设有软管,所述软管远离第一管道的一端固定设有第二管道,所述第二管道底部固定设有调节杆,所述混凝土沉淀池体内部设有推动机构,实现将沉淀后的混凝土排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排放组件,实现沉淀后根据需求调节出水孔的高度对液体完全排放,同时通过推动机构,实现操作人员将沉淀后的混凝土取出,便于混凝土回收再次利用。于混凝土回收再次利用。于混凝土回收再次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混凝土沉淀池


[0001]本技术涉及沉淀池
,更具体地说是混凝土沉淀池。

技术介绍

[0002]沉淀池是应用沉淀作用取出水中悬浮物的一种构筑物,目前在对混凝土搅拌车进行清洗后其液体中会混有大量的混凝土,通常为了对混凝土进行回收利用,将混凝土与液体的混合物放至沉淀池中进行沉淀,液体中的混凝土会沉积在沉淀池中,从而达到对于水分以及混凝土的回收利用。
[0003]例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214714577U的一种混凝土沉淀池,包括池体,所述池体上开设有出水孔,还包括刮泥板,所述刮泥板位于所述池体内,所述池体上开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处设置有密封门,所述池体内设置有移动装置,所述移动装置带动所述刮泥板沿出料口方向往复移动,所述刮泥板在所述移动装置的带动下将水泥推向出料口。
[0004]上述混凝土沉淀池,每次因沉淀后上层液体的量是不相同的,但是其出水孔的位置无法调节,容易使得上层液体排放不完全,导致收集的混凝土含水量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混凝土沉淀池,通过排放组件,实现沉淀后根据需求调节出水孔的高度对液体完全排放,同时通过推动机构,实现操作人员将沉淀后的混凝土取出,便于混凝土回收再次利用。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混凝土沉淀池,包括混凝土沉淀池体和固定设于混凝土沉淀池体底部四角的支撑柱,所述混凝土沉淀池体内部底端设有排放组件,排放组件包括第一管道,且第一管道固定设于混凝土沉淀池体一侧,所述第一管道上固定设有阀门,所述第一管道一端延伸入混凝土沉淀池体内部,所述第一管道一端固定设有软管;
[0007]所述软管远离第一管道的一端固定设有第二管道,所述第二管道底部固定设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延伸出混凝土沉淀池体底部,且调节杆底端固定设有手柄,实现排放沉淀后上层的水,所述混凝土沉淀池体内部设有推动机构,实现将沉淀后的混凝土排出。
[0008]优选地,所述混凝土沉淀池体内部底端与调节杆外侧之间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与混凝土沉淀池体固定连接,且密封圈与调节杆滑动连接,用于调节杆在上下移动时对调节杆和混凝土沉淀池体内部底端进行密封。
[0009]优选地,所述混凝土沉淀池体顶部设有过滤机构,所述过滤机构包括固定于混凝土沉淀池体内壁的过滤板,所述过滤板设于排放组件顶部,用于过滤混凝土中的杂质,所述过滤板顶部设有固定块,且固定块固定设于混凝土沉淀池体顶部一侧后端,所述固定块一侧转动设有螺纹杆,且螺纹杆设于混凝土沉淀池体顶部,所述螺纹杆远离固定块的一端设有电机,且电机输出端与螺纹杆一端连接;
[0010]所述螺纹杆上螺纹连接有活动板,且活动板外端与混凝土沉淀池体内壁接触,所
述活动板底部开设有多个凹槽,所述混凝土沉淀池体一侧开设有用于清理过滤板上的杂质的开口,该开口处铰接有密封盖板。
[0011]优选地,所述电机底部与混凝土沉淀池体另一侧通过支撑板固定连接,用于支撑电机增加电机的稳定性。
[0012]优选地,所述推动机构包括推板,且推板设于混凝土沉淀池体内部底端,所述推板后端固定设有第一把手,且第一把手后端贯穿混凝土沉淀池体并延伸出混凝土沉淀池体后端,所述推板与混凝土沉淀池体滑动连接并且与混凝土沉淀池体之间设有密封垫,便于将混凝土沉淀池体内部底端沉淀的混凝土推至排料口附近。
[0013]优选地,所述混凝土沉淀池体前侧固定设有排料口,且排料口与混凝土沉淀池体内部连通,所述排料口前端铰接有门板,所述门板前端固定设有第二把手,用于通过排料口将混凝土取出。
[0014]优选地,所述混凝土沉淀池体后端固定设有观察窗,且观察窗设于第一把手顶部,用于观察混凝土沉淀池体内混凝土的沉淀情况。
[0015]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16]1、将需要沉淀的混凝土倒入混凝土沉淀池体内部,过滤板对混凝土中的杂质过滤,打开电机,电机驱动螺纹杆转动带动活动板水平移动,搅动过滤板上的混凝土,提高过滤效率。
[0017]2、经过沉淀,使液体和混凝土分离,上下调节手柄,手柄带动调节杆、第二管道上下移动,使得第二管道移动至上层液体底部,打开阀门,使液体通过第一管道排出,实现沉淀后根据需求调节第二管道管口的高度对液体完全排放。
[0018]3、打开门板,推动第一把手,使第一把手带动推板向前移动将混凝土推至排料口附近,通过排料口将混凝土取出,实现操作人员将沉淀后的混凝土取出,便于混凝土回收再次利用。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后视图;
[0021]图3为本技术的除去过滤板的剖视图;
[0022]图4为本技术的过滤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技术的推动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4]附图标记为:1混凝土沉淀池体、2过滤机构、3支撑板、4观察窗、5支撑柱、6排放组件、7推动机构;
[0025]21固定块、22螺纹杆、23活动板、24凹槽、25电机、26过滤板;
[0026]61第一管道、62阀门、63软管、64第二管道、65调节杆、66手柄、67密封圈;
[0027]71推板、72第一把手、73排料口、74门板、75第二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参照说明书附图1

4,本技术提供的混凝土沉淀池,包括混凝土沉淀池体1和固定设于混凝土沉淀池体1底部四角的支撑柱5,所述混凝土沉淀池体1顶部设有过滤机构2,所述过滤机构2包括固定于混凝土沉淀池体1内壁的过滤板26,所述过滤板26设于排放组件6顶部,用于过滤混凝土中的杂质,所述过滤板26顶部设有固定块21,且固定块21固定设于混凝土沉淀池体1顶部一侧后端,所述固定块21一侧转动设有螺纹杆22,且螺纹杆22设于混凝土沉淀池体1顶部,所述螺纹杆22远离固定块21的一端设有电机25,且电机25输出端与螺纹杆22一端连接;
[0030]所述混凝土沉淀池体1顶部设有过滤机构2,所述过滤机构2包括固定于混凝土沉淀池体1内壁的过滤板26,所述过滤板26设于排放组件6顶部,用于过滤混凝土中的杂质,所述过滤板26顶部设有固定块21,且固定块21固定设于混凝土沉淀池体1顶部一侧后端,所述固定块21一侧转动设有螺纹杆22,且螺纹杆22设于混凝土沉淀池体1顶部,所述螺纹杆22远离固定块21的一端设有电机25,且电机25输出端与螺纹杆22一端连接,所述电机25底部与混凝土沉淀池体1另一侧通过支撑板3固定连接,用于支撑电机25增加电机25的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混凝土沉淀池,包括混凝土沉淀池体(1)和固定设于混凝土沉淀池体(1)底部四角的支撑柱(5),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沉淀池体(1)内部底端设有排放组件(6),排放组件(6)包括第一管道(61),且第一管道(61)固定设于混凝土沉淀池体(1)一侧,所述第一管道(61)上固定设有阀门(62),所述第一管道(61)一端延伸入混凝土沉淀池体(1)内部,所述第一管道(61)一端固定设有软管(63),所述软管(63)远离第一管道(61)的一端固定设有第二管道(64),所述第二管道(64)底部固定设有调节杆(65),所述调节杆(65)延伸出混凝土沉淀池体(1)底部,且调节杆(65)底端固定设有手柄(66),实现排放沉淀后上层的水;所述混凝土沉淀池体(1)内部设有推动机构(7),实现将沉淀后的混凝土排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沉淀池体(1)内部底端与调节杆(65)外侧之间设有密封圈(67),所述密封圈(67)与混凝土沉淀池体(1)固定连接,且密封圈(67)与调节杆(65)滑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沉淀池体(1)顶部设有过滤机构(2),所述过滤机构(2)包括固定于混凝土沉淀池体(1)内壁的过滤板(26),所述过滤板(26)设于排放组件(6)顶部,用于过滤混凝土中的杂质,所述过滤板(26)顶部设有固定块(21),且固定块(21)固定设于混凝土沉淀池体(1)顶部一侧后端,所述固定块(21)一侧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纪林褚建伟鲁树理马文靖石轲刘超
申请(专利权)人:青州中联水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