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7769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5 16:56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涉及电池领域。电池单体包括外壳、泄压机构和加强件。外壳具有壁部,壁部具有面向外壳的内部的内表面,内表面上设置有凹槽。泄压机构设置于壁部。加强件至少部分容纳于凹槽,加强件围绕泄压机构设置。通过将加强件容纳于凹槽内,能够降低加强件凸出于壁部的高度。凹槽的设置能够减轻壁部的重量,加强件至少部分容纳于凹槽,可补强设置凹槽的位置的刚度和强度,在不大幅增加壁部重量的情况下提升其强度和刚度。在壁部受到外部冲击时,加强件可吸收外部冲击的能量,降低泄压机构因受到外部冲击而破损的风险,使得泄压机构能够实现正常的泄压功能。功能。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0001]本申请涉及电池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电池在新能源领域应用甚广,例如电动汽车、新能源汽车等,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已经成为汽车产业的发展新趋势。电池单体的外壳上设置有用于在电池单体的内部压力达到起爆压力时泄放内部压力的泄压机构。然而,在使用过程中,泄压机构常常提前打开,导致不能实现正常的泄压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其旨在改善相关技术中泄压机构常常提前打开,导致不能实现正常的泄压功能的问题。
[0004]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单体,所述电池单体包括外壳、泄压机构和加强件,所述外壳具有壁部,所述壁部具有面向所述外壳的内部的内表面,所述内表面上设置有凹槽;所述泄压机构设置于所述壁部;所述加强件至少部分容纳于所述凹槽,所述加强件围绕所述泄压机构设置。
[000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加强件容纳于凹槽内,一方面,能够降低加强件凸出于壁部的高度,甚至使得加强件不凸出于第一壁部,降低加强件与其他部件干涉的风险,降低加强件对电池单体内部空间的占用,有利于提升电池单体的能量密度。另一方面,凹槽的设置能够减轻壁部的重量,加强件至少部分容纳于凹槽,可补强设置凹槽的位置的刚度和强度,在不大幅增加壁部重量的情况下提升其强度和刚度。另外,由于加强件围绕泄压机构设置,在壁部受到外部冲击时,加强件可吸收外部冲击的能量,降低传递至泄压机构的冲击力的大小,降低泄压机构因受到外部冲击而破损的风险,使得泄压机构能够实现正常的泄压功能。
[0006]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所述加强件的材料的强度强于所述壁部的材料的强度。
[000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使加强件的材料的强度强于壁部的材料的强度,加强件可以不凸出于壁部,加强效果好,不易与其他结构发生干涉。
[0008]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所述加强件包括第一加强部和第二加强部,所述第一加强部位于所述凹槽内,所述第二加强部凸出于所述第一加强部的外表面。
[000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加强部容纳于凹槽内,可补强设置凹槽的位置的刚度和强度,第二加强部凸出于第一加强部的外表面,可进一步提升泄压机构周围的强度,降低泄压机构因受到外部冲击而破损的风险。
[0010]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沿所述壁部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一加强部具有面向所述外壳的内部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二加强部凸出于所述第一表面。
[001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二加强部可以看作是加强筋,使得加强件整体强度更高,从
而加强泄压机构周围的强度。第二加强部也可以与其他部件相抵,一方面可以进一步降低加强件变形的风险,另一方面,第二加强部也可以将冲击力传递给其他部件,从而分散冲击力,减小传递至泄压机构的冲击力,降低泄压机构因受到外部冲击而破损的风险,使得泄压机构能够实现正常的泄压功能。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内表面平齐。
[001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使第一加强部的第一表面与壁部的内表面平齐,这样,第一加强部可以刚好容纳于凹槽内,可以将凹槽填满,从而补强设置凹槽的位置的刚度和强度,对泄压机构周围的强度提升效果较好。
[0013]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所述内表面上设置有凸出部,所述凸出部围绕所述泄压机构设置,所述第二加强部形成有容纳空间,所述凸出部至少部分容纳于所述容纳空间内。
[001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内表面上设置凸出部,并使凸出部环绕泄压机构设置,凸出部也具有加强作用,能够加强泄压机构周围的强度,降低泄压机构因受到外部冲击而破损的风险,使得泄压机构能够实现正常的泄压功能。第二加强部形成容纳空间,使得凸出部至少部分容纳于容纳空间内,第二加强部加强了凸出部附近的强度,降低泄压机构因受到外部冲击而破损的风险。另外,第二加强部可以与凸出部相抵靠,一方面可以进一步降低加强件变形的风险,另一方面,第二加强部也可以将冲击力传递给凸出部,从而分散冲击力,使得加强件不易损坏。
[0015]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加强部为环绕所述凸出部设置的环形结构。
[001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将第二加强部设置为环绕凸出部设置的环形结构,无论第一壁部哪个位置受到外部冲击,第二加强部均能够有效吸收外部冲击的能量。另外,第二加强部为环形结构,其强度更高,更不易引冲击而变形。
[0017]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加强部具有面向所述外壳的内部且最远离所述内表面的第二表面,所述凸出部沿所述第一表面指向所述第二表面的方向不超出于所述第二表面。
[001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凸出部沿第一表面指向第二表面的方向不超出于第二表面,也即沿第一表面指向第二表面的方向,第二加强部凸出内表面的高度不低于凸出部凸出内表面的高度。这样,在承受外部冲击时,加强件的抗拉能力更强。
[0019]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沿所述厚度方向,所述凸出部具有面向所述外壳的内部的端面,所述端面相较于所述第二表面更靠近所述第一表面。
[002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二加强部沿第一表面指向第二表面的方向超出于凸出部面向外壳的内部的端面。当壁部受到外部冲击向内凹陷时,泄压机构受到拉力的作用,将第二加强部沿第一表面指向第二表面的方向超出于凸出部面向外壳的内部的端面,能够更为有效地限制泄压机构受拉变形,降低泄压机构因受到外部冲击而破损的风险,使得泄压机构能够实现正常的泄压功能。
[0021]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沿所述厚度方向,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端面之间的距离为A,满足:0≤A≤3mm。
[002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第二表面沿厚度方向与端面之间的距离限制在0~3mm
内,也即第二加强部沿第一表面指向第二表面的方向超出于凸出部面向外壳的内部的端面的距离不大于3mm,这样既能够有效限制泄压机构受拉变形,降低泄压机构因受到外部冲击而破损的风险,又不会大幅占用电池单体内部的空间,从而使得电池单体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
[0023]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所述加强件还包括第三加强部,所述第三加强部连接于所述第二加强部远离所述第一加强部的一端,所述第二加强部围绕所述第三加强部设置,沿所述壁部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三加强部位于所述凸出部面向所述外壳的内部的一侧。
[002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使第二加强部环绕第三加强部设置,加强件呈盖状盖设于泄压机构,加强件的整体性更好,具有更高的强度。在壁部受到外部冲击时,加强件可吸收更多外部冲击的能量而不损坏,降低传递至泄压机构的冲击力的大小,降低泄压机构因受到外部冲击而破损的风险,使得泄压机构能够实现正常的泄压功能。
[0025]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三加强部上设置有供气体通过的排气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具有壁部,所述壁部具有面向所述外壳的内部的内表面,所述内表面上设置有凹槽;泄压机构,设置于所述壁部;加强件,至少部分容纳于所述凹槽,所述加强件围绕所述泄压机构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的材料的强度强于所述壁部的材料的强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包括第一加强部和第二加强部,所述第一加强部位于所述凹槽内,所述第二加强部凸出于所述第一加强部的外表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壁部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一加强部具有面向所述外壳的内部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二加强部凸出于所述第一表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内表面平齐。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表面上设置有凸出部,所述凸出部围绕所述泄压机构设置,所述第二加强部形成有容纳空间,所述凸出部至少部分容纳于所述容纳空间内。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强部为环绕所述凸出部设置的环形结构。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强部具有面向所述外壳的内部且最远离所述内表面的第二表面,所述凸出部沿所述第一表面指向所述第二表面的方向不超出于所述第二表面。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壁部的厚度方向,所述凸出部具有面向所述外壳的内部的端面,所述端面相较于所述第二表面更靠近所述第一表面。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壁部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端面之间的距离为A,满足:0≤A≤3mm。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还包括第三加强部,所述第三加强部连接于所述第二加强部远离所述第一加强部的一端,所述第二加强部围绕所述第三加强部设置,沿所述壁部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三加强部位于所述凸出部面向所述外壳的内部的一侧。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加强部上设置有供气体通过的排气孔。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泄压机构上设置有薄弱部,所述薄弱部被配置为在所述电池单体泄压时裂开,以泄放所述电池单体的内部压力;其中,所述薄弱部在所述壁部的厚度方向上的投影与所述排气孔不重叠。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泄压机构上设置有刻痕槽,所述泄压机构在设置所述刻痕槽的区域形成所述薄弱部。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泄压机构上设置有刻痕槽和泄压区,所述刻痕槽位于所述泄压区的边缘,所述泄压区被配置为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凯周文林杨开焕徐良帆李全坤王鹏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