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驱动控制电解液流向的电池外壳及锂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7746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5 16: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驱动控制电解液流向的电池外壳及锂电池,其中,自驱动控制电解液流向的电池外壳包括:壳本体;所述壳本体的至少一个内侧壁上开设单向流动结构。在注液、浸润和化成阶段,可以使电解液自发流动,短时间内可以完成高温浸润和化成步骤,节约时间成本;在二次注液阶段,二注的电解液与老化后的旧电解液通单向流动结构,可以加速电解液的混合,避免出现溶质分布不均的情况;在电池使用阶段,长时间地工作,堆积的热量会使电池的循环寿命会大幅度降低,而利用这部分热量驱动电解液在单向流动结构中自发流动,可以完美将热量导出至铝壳表面。热量导出至铝壳表面。热量导出至铝壳表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驱动控制电解液流向的电池外壳及锂电池


[0001]本技术涉及锂电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驱动控制电解液流向的电池外壳及锂电池。

技术介绍

[0002]锂离子电池属于新能源技术,在动力和储能应用领域,显著助力人类社会碳达峰和碳中和。目前,大规模应用的锂离子电池,从外形分类上有方形铝壳,圆柱和软包装三种。其中,由于方形铝壳电池在诸多应用场景中的性价比更占优,占据了70%以上的市场份额。
[0003]无序运动的电解液导致了内部的结构并不均一,可能造成部分区域失活;且电池产热时,无序运动的电解液不能将热量带出至铝壳表面。
[0004]上述问题是目前亟待解决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驱动控制电解液流向的电池外壳及锂电池,从而对电解液的流向进行控制,将电解液内的热量导出至铝壳表面。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驱动控制电解液流向的电池外壳,包括:
[0007]壳本体;
[0008]所述壳本体的至少一个内侧壁上开设单向流动结构。
[0009]进一步的,所述单向流动结构由多个特斯拉阀管道组成。
[0010]进一步的,每个内侧壁上的多个所述特斯拉阀管道的流向相同。
[0011]进一步的,所述特斯拉阀管道包括多个阀门单元;
[0012]多个阀门单元串联形成特斯拉阀管道。
[0013]进一步的,所述阀门单元为“6”字型。
[0014]进一步的,所述特斯拉阀管道雕刻在所述内侧壁上。
>[0015]进一步的,所述特斯拉阀管道的深度为0.05mm

0.2mm,宽度为0.2mm

0.8mm。
[0016]进一步的,所述特斯拉阀管道有吸热材料高分子涂层喷涂制成。
[0017]进一步的,所述特斯拉阀管道的深度为0.05mm

0.2mm,宽度为0.2mm

0.8mm。
[0018]进一步的,所述单向流动结构的流向由壳本体的底部向上流动。
[0019]进一步的,所述壳本体的四个内侧壁上均设置有单向流动结构。
[0020]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锂电池,所述锂电池包括盖板、电芯以及如上述的自驱动控制电解液流向的电池外壳;
[0021]所述电芯设置在所述电池外壳内;
[0022]所述盖板盖合在所述电池外壳的顶部。
[002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驱动控制电解液流向的电池外壳及锂电池,其中,自驱动控制电解液流向的电池外壳包括:壳本体;所述壳本体的至少
一个内侧壁上开设单向流动结构。在注液、浸润和化成阶段,可以使电解液自发流动,短时间内可以完成高温浸润和化成步骤,节约时间成本;在二次注液阶段,二注的电解液与老化后的旧电解液通单向流动结构,可以加速电解液的混合,避免出现溶质分布不均的情况;在电池使用阶段,长时间地工作,堆积的热量会使电池的循环寿命会大幅度降低,而利用这部分热量驱动电解液在单向流动结构中自发流动,可以完美将热量导出至铝壳表面。
附图说明
[002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5]图1是本技术所提供的自驱动控制电解液流向的电池外壳的内侧壁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100、内侧壁;200、单向流动结构;210、特斯拉阀管道;211、阀门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0027]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
[0028]实施例1,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驱动控制电解液流向的电池外壳,包括:壳本体;所述壳本体的至少一个内侧壁100上开设单向流动结构200。在注液、浸润和化成阶段,可以使电解液自发流动,短时间内可以完成高温浸润和化成步骤,节约时间成本;在二次注液阶段,二注的电解液与老化后的旧电解液通单向流动结构200,可以加速电解液的混合,避免出现溶质分布不均的情况;在电池使用阶段,长时间地工作,堆积的热量会使电池的循环寿命会大幅度降低,而利用这部分热量驱动电解液在单向流动结构200中自发流动,可以完美将热量导出至铝壳表面。
[002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单向流动结构200由多个特斯拉阀管道210组成。需要说明的是,每个内侧壁100上的多个所述特斯拉阀管道210的流向相同。在电池内部的热量的驱动下,可以使电解液在内侧壁100上沿预设流向进行流动。
[003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特斯拉阀管道210包括多个阀门单元211;多个阀门单元211串联形成特斯拉阀管道210。
[0031]具体来说,所述阀门单元211为“6”字型。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采用其他形状的阀门单元211,只要能实现沿预设方向进行流动即可。
[003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特斯拉阀管道210雕刻在所述内侧壁100上。
[0033]其中,所述特斯拉阀管道210的深度为0.05mm

0.2mm,宽度为0.2mm

0.8mm。具体来说,深度为0.1mm,宽度为4mm。
[003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单向流动结构200的流向由壳本体的底部向上流动。
[003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壳本体的四个内侧壁100上均设置有单向流动结构200。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选取其中一个,两个或者三个内侧壁100设置单向流动结构200。
[0036]实施例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与实施例1结构相同的自驱动控制电解液流向的电池外壳,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特斯拉阀管道210有吸热材料高分子涂层喷涂制成。
[0037]吸热材料高分子涂层由高分子树脂以及高温吸热填料制备而成,其中,高分子树
脂为热固性的环氧树脂,占比67.5wt%;高温吸热填料为氮化铝,占比32.5wt%。
[0038]填充形成的特斯拉阀的深度为0.05mm

0.2mm,宽度为0.2mm

0.8mm。具体的,深度为0.15mm,通道宽度为4mm。
[0039]实施例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锂电池,所述锂电池包括盖板、电芯以及如实施例1或者实施例2所提供的自驱动控制电解液流向的电池外壳;所述电芯设置在所述电池外壳内;所述盖板盖合在所述电池外壳的顶部。在注液、浸润和化成阶段,可以使电解液自发流动,短时间内可以完成高温浸润和化成步骤,节约时间成本;在二次注液阶段,二注的电解液与老化后的旧电解液通单向流动结构200,可以加速电解液的混合,避免出现溶质分布不均的情况;在电池使用阶段,长时间地工作,堆积的热量会使电池的循环寿命会大幅度降低,而利用这部分热量驱动电解液在单向流动结构200中自发流动,可以完美将热量导出至铝壳表面。
[0040]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驱动控制电解液流向的电池外壳,其特征在于,包括:壳本体;所述壳本体的至少一个内侧壁上开设单向流动结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驱动控制电解液流向的电池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流动结构由多个特斯拉阀管道组成。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驱动控制电解液流向的电池外壳,其特征在于,每个内侧壁上的多个所述特斯拉阀管道的流向相同。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驱动控制电解液流向的电池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特斯拉阀管道包括多个阀门单元;多个阀门单元串联形成特斯拉阀管道。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驱动控制电解液流向的电池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单元为“6”字型。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驱动控制电解液流向的电池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特斯拉阀管道雕刻在所述内侧壁上。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驱动控制电解液流向的电池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特斯拉阀管道的深度为0.05mm

0.2mm,宽度为0.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益剑蒋治亿魏思伟王红明鲁雅洁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天合储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