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加州鲈卵黄苗成活率的驯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47624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5 16: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提高加州鲈卵黄苗成活率的驯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放苗后,投放蛋白核小球藻培育液;放苗后的5~7天,搭配轮虫;饲养至鱼苗体长1~2cm时,投喂含乳酸菌发酵的开口饲料;所述含乳酸菌发酵的开口饲料,包括如下组分:磷虾粉、豆腐渣、紫菜粉、鱼粉、稻壳和乳酸菌菌泥;饲养至鱼苗体长为2.8~3cm时,投喂冰鲜饲料;放苗时调节光照强度为1000~1200lux;饲养至鱼苗体长1~2cm时,调节光照强度为3000~3500lux。本发明专利技术对加州鲈卵黄苗的驯化中,养殖60d后成活率为88%~91%,收获加州鲈苗种规格达到246尾/kg,驯化效果较佳。驯化效果较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加州鲈卵黄苗成活率的驯化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鱼类养殖
,特别涉及一种提高加州鲈卵黄苗成活率的驯化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加州鲈,学名为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是一种肉质鲜美、抗病力强、生长迅速、易起捕、适温较广的肉食性鱼类。为了提高出膜仔鱼至稚鱼培养阶段的成活率,更多学者投入到提高加州鲈卵黄苗的驯化研究中。通常驯化成功的加州鲈适应性强,体质也较好,在池塘放养中养殖收获率较高,易达到理想的目标。但加州鲈卵黄苗的生长速度不一致,自相残杀也较为严重,导致个体大小不均一,同时成活率也下降。近年来,对于加州鲈卵黄苗的驯化过程,主要集中在搭配饲料的配方研究上,以期通过搭配饲料的驯食方式,达到获得良好加州鲈的苗种。但驯食的方式并不理想,获得的目标苗种达不到预期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提高加州鲈卵黄苗成活率的驯化方法,解决上述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5]一种提高加州鲈卵黄苗成活率的驯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6]S1放苗管理:放苗后,投放蛋白核小球藻培育液;
[0007]放苗后的5~7天,搭配轮虫;
[0008]饲养至鱼苗体长1~2cm时,投喂含乳酸菌发酵的开口饲料;
[0009]所述含乳酸菌发酵的开口饲料,包括如下组分:磷虾粉、豆腐渣、紫菜粉、鱼粉、稻壳和乳酸菌菌泥;
[0010]饲养至鱼苗体长为2.8~3cm时,投喂冰鲜饲料;
[0011]S2光照管理:放苗时调节光照强度为1000~1200lux;
[0012]饲养至鱼苗体长1~2cm时,调节光照强度为3000~3500lux。
[0013]作为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蛋白核小球藻培育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接种密度为1~2g/L,将蛋白核小球藻接种至培养基,振荡培养至细胞密度为20~30g/L,得蛋白核小球藻培育液。
[0014]作为方案的进一步改进,饲养至鱼苗体长1~2cm时,还包括投放蛋白核小球藻培育液,蛋白核小球藻培育液的投放量为200~400mL/m3;放苗后的5~7天,蛋白核小球藻培育液的投放量为600~700mL/m3;
[0015]含乳酸菌发酵的开口饲料的投喂量为鱼苗重量的1.8%~2.2%。
[0016]作为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乳酸菌菌泥的制备方法包括:将乳酸菌进行发酵培养,离心,收集沉淀,在沉淀中加入牛奶和燕麦β

葡聚糖,研磨,得乳酸菌菌泥。
[0017]作为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将乳酸菌进行发酵培养至活菌数大于1
×
109cfu/
mL,所述乳酸菌为副干酪乳杆菌、罗伊氏乳杆菌和两歧双歧杆菌,副干酪乳杆菌、罗伊氏乳杆菌和两歧双歧杆菌的质量比为1~2:1~2:1~2。
[0018]作为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沉淀、牛奶和燕麦β

葡聚糖的质量比为1:4~5:0.2~0.4。
[0019]作为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含乳酸菌发酵的开口饲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将磷虾粉、豆腐渣、紫菜粉、鱼粉和稻壳混合,加入乳酸菌菌泥,搅拌,加入生理盐水进行液态发酵,干燥,造粒,得含乳酸菌发酵的开口饲料。
[0020]作为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生理盐水的加入量为组分总重量的30~40wt%,所述液态发酵的温度为35~37℃,液态发酵的时间为3~5d。
[0021]作为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含乳酸菌发酵的开口饲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组分:磷虾粉22~28份、豆腐渣14~20份、紫菜粉8~17份、鱼粉20~25份、稻壳25~30份和乳酸菌菌泥1~3份。
[0022]作为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放苗时,光照周期为每天12~16h,饲养至鱼苗体长1~2cm时,光照周期为每天8~12h。
[00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4]本专利技术在加州鲈卵黄苗培育的阶段,通过分阶段设置蛋白核小球藻培育液、含乳酸菌发酵的开口饲料和调节光照,养殖60d后成活率达到88%以上,收获加州鲈规格达到246尾/kg,对加州鲈卵黄苗的驯化效果较佳,成活率较高,对后期进行池塘放养奠定基础;放入卵黄苗后,投放蛋白核小球藻培育液,可起到肥水效果,同时有助于使卵黄苗快速聚集、提高摄食率,经过1~5天的蛋白核小球藻培育液驯化,搭配轮虫再进行饲养,在有适口饵料下搭配鲜活动物,减少鱼苗间的相互残杀,同时完成鱼苗的转食驯化,当鱼苗长至1~2cm时,投喂含乳酸菌发酵的开口饲料,一方面促进鱼苗吸收消化,另一方面使鱼苗由肉食性摄食驯化为争夺性摄食,使鱼苗转食适应开口饲料,在满足鱼苗饱食的前提下,有助于鱼苗整齐地生长,提高成活率。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更好理解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下面提供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
[002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0027]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0028]Chlorella pyrenoidosa
[0029]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罗伊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reuteri)和两歧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bifidum)均购买于东中科嘉亿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0030]实施例1
[0031]蛋白核小球藻培育液的制备:从BG11琼脂斜面挑取蛋白核小球藻,接种至BG11液体培养基中,设置摇床温度28℃,转速200r/min,进行避光振荡培养7d,得蛋白核小球藻;
[0032]取培养至对数生长期的蛋白核小球藻,4000rpm离心8min,收集沉淀,采用无菌水洗涤3次,以接种密度为1.5g/L,将蛋白核小球藻接种至BG11培养基,设置摇床温度28℃,转速200r/min,进行避光振荡培养,培养至蛋白核小球藻的细胞密度为20~30g/L,得蛋白核
小球藻培育液。
[0033]乳酸菌菌泥的制备:分别从MRS琼脂斜面挑取副干酪乳杆菌、罗伊氏乳杆菌和两歧双歧杆菌,接种至MRS液体培养基中,以37℃培养至活菌数大于1
×
109cfu/mL,4000rpm离心8min,收集沉淀,分别得副干酪乳杆菌、罗伊氏乳杆菌和两歧双歧杆菌沉淀;
[0034]按质量比为2:1:1,将副干酪乳杆菌、罗伊氏乳杆菌和两歧双歧杆菌沉淀进行混合,按沉淀、牛奶和燕麦β

葡聚糖的质量比为1:4:0.3,在沉淀中加入牛奶和燕麦β

葡聚糖,研磨,得乳酸菌菌泥。
[0035]乳酸菌的制备:按质量比为2:1:1,将副干酪乳杆菌、罗伊氏乳杆菌和两歧双歧杆菌沉淀进行混合,得乳酸菌。
[0036]含乳酸菌发酵的开口饲料A的制备:按重量份磷虾粉25份、豆腐渣16份、紫菜粉12份、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加州鲈卵黄苗成活率的驯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放苗管理:放苗后,投放蛋白核小球藻培育液;放苗后的5~7天,搭配轮虫;饲养至鱼苗体长1~2cm时,投喂含乳酸菌发酵的开口饲料;所述含乳酸菌发酵的开口饲料,包括如下组分:磷虾粉、豆腐渣、紫菜粉、鱼粉、稻壳和乳酸菌菌泥;饲养至鱼苗体长为2.8~3cm时,投喂冰鲜饲料;S2光照管理:放苗时调节光照强度为1000~1200lux;饲养至鱼苗体长1~2cm时,调节光照强度为3000~3500lux。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加州鲈卵黄苗成活率的驯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蛋白核小球藻培育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接种密度为1~2g/L,将蛋白核小球藻接种至培养基,振荡培养至细胞密度为20~30g/L,得蛋白核小球藻培育液。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加州鲈卵黄苗成活率的驯化方法,其特征在于,饲养至鱼苗体长1~2cm时,还包括投放蛋白核小球藻培育液,蛋白核小球藻培育液的投放量为200~400mL/m3;放苗后的5~7天,蛋白核小球藻培育液的投放量为600~700mL/m3;含乳酸菌发酵的开口饲料的投喂量为鱼苗重量的1.8%~2.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加州鲈卵黄苗成活率的驯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乳酸菌菌泥的制备方法包括:将乳酸菌进行发酵培养,离心,收集沉淀,在沉淀中加入牛奶和燕麦β

葡聚糖,研磨,得乳酸菌菌泥。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提高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澄清林学强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