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下隧道用可灌注式止水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7623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5 16: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桥梁、建筑和隧道工程止水应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水下隧道用可灌注式止水带,包括波浪形止水带本体,将波浪形止水带本体安装在水下隧道的管段一与管段二之间,使其形成密封结构;在波浪形止水带本体两端设置灌注通道,通过灌注通道将防水材料注入止水密封失效位置,提高防水效果。通过止水带内部的浇注聚氨酯防水胶流道,将聚氨酯防水胶注入到止水密封失效位置,依靠聚氨酯的流动性,提高接触面的平整度;然后通过外部加载,进一步提高止水带压缩能力,达到修复防水效果,可实现当前水下隧道的密封失效自动修复的技术和功能。前水下隧道的密封失效自动修复的技术和功能。前水下隧道的密封失效自动修复的技术和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下隧道用可灌注式止水带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桥梁、建筑和隧道工程止水应用
,具体涉及一种水下隧道用可灌注式止水带。

技术介绍

[0002]管端接头是水下隧道的重要部位,同时也是薄弱部位,其结构强度和刚度相对混凝土管段都非常脆弱。目前国际国内已建沉管隧道多采用柔性接头连接,但沉管基础和管段的不均匀沉降也容易导致柔性接头部位的错动和伸张,使接头部位止水效果降低甚至失去止水效果,严重影响沉管隧道的安全运营。由于目前所使用内贴橡胶止水带大致为OMEGA(Ω)止水带,因为该类型止水带能够适应较大的三向位移,对于隧道等构筑物的复杂变形具有较好的密封性能。虽然该结构能满足目前水下隧道的成功运行,但由于水下隧道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反复位移变化,包括横向收缩、纵向剪切或者是多角度立体形变,这就是要求橡胶止水带具备多维度的变形能力,才能始终保持与变形缝的混凝土结构密封。现有的橡胶止水带一般能实现较好的横向收缩,当遇到多角度位移变化时,其余变形缝的侧面接触位置易形成渗漏点,造成橡胶止水带密封失效,并且对建筑结构造成隐形损害。
[0003]针对渗漏问题处理,目前本领域主要采用的处理方式有:化学灌浆处理,铺设环氧胶粘贴橡皮、氯丁胶片或塑料止水带等柔性材料。而以上的处理方式,并不能取得理想效果,主要原因是建筑物的渗漏通道不能完全封堵,封堵后在水体长期作用下会容易再次损坏。
[0004]专利ZL201910092505.8一种输水渡槽结构缝渗漏修复结构及其修复方法本技术方案的结构缝缝修复结构,首先从结构上修复了原有止水带的破损,截断了渗漏通道,使得橡U形橡胶止水带和槽身的混凝土结构紧密结合。而且采用结构胶对操作间隙进行封堵,同时,在回填槽口后又对槽口和混凝土结构接缝部位涂刷了防水涂料,进一步隔断了渗水通道。
[0005]专利ZL201921195537.2灌注式橡胶止水带快速接头将片材的顶端和尾端向上包裹第一带体的后端与第二带体的前端后平铺在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上,片材的顶端和尾端之间预留有灌注缝隙,用专用卡具对第一带体与第二带体进行固定,将SPU聚氨酯材料进行搅拌由预留灌注缝隙处灌注,尽量不要溢出,确保注满后,封闭静置第一带体与第二带体。常温放置2小时凝固后,聚氨酯连接体将第一带体与第二带体快速连接,快速连接的第一带体与第二带体可以进行浇筑施工。
[0006]经检索,申请公布号为CN 113202154 A公布了一种橡胶止水带破损快速修复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破损止水带切除:切除破损的橡胶止水带,打磨原橡胶止水带上的切割面至平顺无棱角;裁剪新止水带:根据切除的破损橡胶止水带的尺寸裁剪新橡胶止水带,并将新橡胶止水带与原橡胶止水带的切割面相对的面裁减掉预设尺寸,打磨新橡胶止水带的切割面至平顺无棱角;临时固定新止水带:将新橡胶止水带放置于距离原橡胶止水带的切割面预设尺寸的位置并临时固定,新橡胶止水带与原橡胶止水带的切割面之间形成
填充间隙;灌注粘结材料:灌注双组份高分子高柔聚氨酯于填充间隙。在采用上述修复方法时,由于需要剪裁旧止水带、打磨剪裁后的旧止水带、依照旧止水带的剪裁形状剪裁新止水带、打磨剪裁后的新止水带、临时固定剪裁后的新止水带并打磨、将打磨后的新止水带相对旧止水带临时固定、填充旧止水带和新止水带之间的间隙。因此,在修复过程中,无论旧止水带或新止水带,都需要具有可靠的支撑平台,否则其修剪、打磨、定位操作十分费工,而且其精确程度无法控制。
[0007]在这种情况下,一种能够提高密封止水安全性,不需要专用安装固定件,且能满足隧道不均匀沉降与剪切的一种水下隧道用可灌注式波浪形止水带就显得非常迫切与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8]目前水下隧道用止水带如果出现密封失效后,常常采用更换产品,或者对损害位置进行硫化修补或者直接注入快干混凝土砂浆等方式,以上方式存在更换风险高,更换与修补难度大,注入混凝土砂浆时效性太短等问题。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专利技术了一种水下隧道用可灌注式止水带,通过找准止水带密封失效的真正原因,失效常常发生在止水带密封压缩接触位置不符合密封要求,在止水带内部设置浇注聚氨酯防水胶流道,通过流道将聚氨酯防水材料注入关键位置,提高防水效果。
[0009]并且通过采用波浪形结构,增大止水带3个方向的位移变化量,在常规水平方向上设置密封唇的基础上,在竖直方向同理增设密封唇,提高止水带的三向的综合密封能力。
[0010]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为:提供了一种水下隧道用可灌注式止水带,包括波浪形止水带本体,将波浪形止水带本体安装在水下隧道的管段一与管段二之间,使其形成密封结构;在波浪形止水带本体两端设置灌注通道,通过灌注通道将防水材料注入止水密封失效位置,提高防水效果。防水材料优选为聚氨酯防水胶。
[0011]进一步地,所述灌注通道包括设置在内部的橡胶空心管,所述橡胶空心管周向设置有浇筑流道,所述浇筑流道连通橡胶空心管内部和外部,使防水材料由橡胶空心管内部向外部流通。其橡胶空心管采用柔性橡胶或塑料管,放置于橡胶本体中一起硫化定型,橡胶空心管上根据需要布置浇筑流道数量和位置,主要用于外部填充的防水材料(聚氨酯防水胶等密封材料)的灌注流通;橡胶空心管的另一端与外部灌注通道的高压气管相连,用于外连接部防水材料(聚氨酯防水胶等密封材料)的灌注通道,其两者之间设置有转接头,便于内外部管道的相连,高压气管的后端连接真空灌注装置,主要用于聚氨酯防水材料的配料和真空灌注。
[0012]进一步地,所述灌注通道通过真空灌注装置注入,所述真空灌注装置连接高压气管的输入端,所述高压气管的输出端连接在灌注通道内。
[0013]进一步地,所述波浪形止水带本体包含波浪形主体和波浪形主体内壁的加强帘布;所述波浪形主体端部竖直方向设置有密封唇。本专利技术专利波浪形弧度和数量根据水下隧道管段之间的位移量进行定制设计,竖直方向密封唇主要用于密封止水以及在聚氨酯防水胶灌注过程中实现封闭,提高防水与灌注效果。
[0014]进一步地,所述灌注通道设置有管段安装面,管段安装面靠近管段一与管段二的一侧的止水带设置有凹凸结构,以防止止水带与管段安装面的接触位置发生脱空。
[0015]更进一步地,所述管段一与管段二的一端通过第一层防水结构连接;所述波浪形止水带本体的两侧灌注通道分置在管段一与管段二的一侧,使第一层防水结构包围在波浪形止水带本体与管段一与管段二形成的止水带内部。
[0016]进一步地,还包括在止水带主体上设置有疏浚通道,所述疏浚通道通过两端的锁紧单元密封,实现通孔处的密封功能,同时依靠通孔实现密封面内外部的连通,让内部积水通过此通道实现疏通。及时疏通内部的积水,减少内部积水对密封止水带的损害,提高止水带的耐久性能和密封止水带效果,实现真正意义的堵与疏的结合密封。
[0017]进一步地,所述锁紧单元包括设置在止水带内部的锁紧螺母一和止水带外部的锁紧螺母二,锁紧螺母一和锁紧螺母二各设置垫片,以实现通孔处的密封功能。
[0018]进一步地,所述锁紧单元顶部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下隧道用可灌注式止水带,其特征在于,包括波浪形止水带本体(2),将波浪形止水带本体(2)安装在水下隧道的管段一与管段二之间,使其形成密封结构;在波浪形止水带本体(2)两端设置灌注通道(1),通过灌注通道(1)将防水材料注入止水密封失效位置,提高防水效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水下隧道用可灌注式止水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注通道(1)包括设置在内部的橡胶空心管(14),所述橡胶空心管(14)周向设置有浇筑流道(15),所述浇筑流道(15)连通橡胶空心管(14)内部和外部,使防水材料由橡胶空心管(14)内部向外部流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水下隧道用可灌注式止水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注通道(1)通过真空灌注装置(11)注入,所述真空灌注装置(11)连接高压气管(12)的输入端,所述高压气管(12)的输出端连接在灌注通道(1)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水下隧道用可灌注式止水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波浪形止水带本体(2)包含波浪形主体(21)和波浪形主体(21)内壁的加强帘布(22);所述波浪形主体(21)端部竖直方向设置有密封唇(23)。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水下隧道用可灌注式止水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注通道(1)设置有管段安装面(24),管段安装面(24)靠近管段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娇罗勇欢庾光忠周函宇委凯琪姜良广陈国平杨勇刘佳夏俊勇宁响亮
申请(专利权)人: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