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级油道孔自适应内涨密封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474935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5 16: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级油道孔自适应内涨密封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属于试漏技术领域,包括第一驱动部、内涨杆以及第一导向件,内涨杆远离第一驱动部的一端设置有堵头,并在内涨杆上套设有密封件和限位体,通过带动内涨杆运动,使得堵头、第一导向件以及限位体挤压密封件,实现密封。对应第一驱动部设置有第二驱动部,用于推动第一驱动部以带动内涨杆伸入主油道孔中,其第一驱动部与第二驱动部之间通过连接部相连,使得第一驱动部在内涨杆与油道零件相对位置固定时,仍可进行一定行程的位移。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出的密封装置,可对主油道多个位置进行密封,以将各小油道分隔开来,从而实现对各小油道进行泄漏检测,可适用多种油道零件,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有良好的推广价值。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级油道孔自适应内涨密封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试漏
,具体涉及一种多级油道孔自适应内涨密封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发动机作为汽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车辆装配前,需要对其油道进行试漏检测,保证在发动机运行过程中润滑油不会泄露,而试漏技术是检测压铸件是否存在泄露的一种方式,通过试漏可以检测出铸件是否有泄露,可以解决后续装配时有泄露造成的铸件和配件的报废问题。
[0003]发动机上一般都有一根或多根油道,而在现有技术中,一般是通过封堵油道口或者内涨封孔口的方式以将油道密封,适用于单根油道检漏,对于有多级油道的只能把这些油道当作一个整体,无法检测出油道之间的泄露。
[0004]因此目前需要一种密封装置,可以把多级油道分隔开,形成多个单独的空腔来检测,以检测每根油道是否有泄露。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级油道孔自适应内涨密封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其中通过第二驱动部和第一驱动部分别带动内涨杆伸入主油道中和回缩,从而将密封件伸入主油道,并挤压密封件实现来密封,并在第一驱动部和第二驱动部之间设置有连接部,使得两者为非刚性连接,进而使得第一驱动部可进行一定行程的位移,以保护油道零件的密封状态。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级油道孔自适应内涨密封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其包括第一驱动部、内涨杆以及第一导向件,所述第一驱动部包括第一驱动杆和第一驱动座,所述内涨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杆相连,以在所述第一驱动杆的带动下沿轴向往复运动,所述内涨杆远离所述第一驱动部设置有堵头;所述第一导向件套设在所述内涨杆的外周壁面上,且所述第一导向件与所述第一驱动座固定连接;所述内涨杆的外周套设有至少一个密封件,所述密封件设置在所述堵头和所述第一导向件之间。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密封件为沿轴向间隔设置的多个,两相邻所述密封件之间设置有限位体,以将各所述密封件分隔开来。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至少一个所述密封件为台阶结构,其包括一个大径段和至少一个小径段,所述密封件套设在所述小径段上,所述大径段用来分隔各所述密封件。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驱动部远离所述内涨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驱动部,所述第二驱动部包括第二驱动杆和第二驱动座,所述第二驱动杆与所述第一驱动部
相连;所述第一导向件的外周还套设有第二导向件,所述第二导向件与所述第二驱动座固定连接。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驱动杆与第一驱动座之间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包括座体、连接件和弹性件,所述连接件为杆件结构,其一端设置有压板,所述弹性件套设在所述连接件上;所述座体内部开设有容置空腔,并在其靠近所述第一驱动座的端面上开设联通内外的通孔,用于容纳所述压板和所述弹性件,并使得杆件从通孔伸出,并与所述第一驱动座相连。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座体包括基座和顶盖,所述顶盖靠近所述基座的端面上开设有凹槽,所述顶盖靠近所述第一驱动座的端面开设有通孔,所述顶盖与所述基座固定连接。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导向件与所述第二导向件之间设置有无油衬套。
[0013]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内涨密封装置的使用方法,其基于上述的多级油道孔自适应内涨密封装置来实现,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进行密封装置的组装:S2、将内涨杆伸入主油道孔中;S3、第一驱动部带动内涨杆回缩,密封件被挤压涨起,从而完成对各小油道的分隔;S4、对各小油道的油道孔端面进行密封,使得各小油道形成独立的腔体;S5、对各腔体进行试漏检测,检测各小油道是否存在泄漏现象。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步骤S1中,选择与油道零件规格相匹配的密封件和限位体,当油道零件中主油道一端封闭时,所述密封件数量等于小油道数量,当油道零件中的主油道两端均未封闭时,所述密封件数量比小油道数量多一个。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步骤S5中,还包括如下具体步骤:S51、各油道形成密封腔体后,通过气密仪向密封腔体内充气;S52、稳定一段时间后对密封腔体内的气压进行检测,气密仪可直接测出气压是否下降,并将气压下降量转换为泄漏量,实现对各小油道的气密性检测;S53、判断泄漏量是否小于阈值,判断油道零件是否合格。
[0016]上述改进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0017]总体而言,通过本专利技术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包括:(1)本专利技术的多级油道孔自适应内涨密封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其通过在内涨杆的外周套设有第一导向件,并在内涨杆远离第一导向件的一端设置有堵头,其套设在内涨杆上的密封件设置在第一导向件和堵头之间,使得内涨杆在第一驱动部的带动下,堵头与第一导向件相对距离缩短,从而挤压密封件,实现对主油道的密封;(2)本专利技术的多级油道孔自适应内涨密封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其通过在内涨杆上
沿轴向设置有多个密封件,并通过密封件在两相邻的密封件之间设置限位体,以将各密封件隔开,使得密封件间隔设置,以将各小油道分隔开,使其形成各自独立的通道;(3)本专利技术的多级油道孔自适应内涨密封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其通过在第一驱动部远离内涨杆的一端还设置第二驱动部,并对应在第一导向件外周套设有第二导向件,通过第二驱动部来推动第一驱动部,以将内涨杆伸入主油道孔中,而第一驱动部则拉动内涨杆回缩,通过布置第一驱动部和第二驱动部分别控制内涨杆相对油道零件的位置关系,从而实现对主油道的密封;(4)本专利技术的多级油道孔自适应内涨密封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其通过在第二驱动杆与第一驱动座之间设置有连接部,该连接部通过弹性件的设置,使得第一驱动部在带动内涨杆回缩时,内涨杆在密封件涨紧的情况下,其与油道零件的相对位置固定,从而使得第一驱动部中的第一驱动座可沿轴向向油道零件进行一定距离的运动,而连接部中弹性件的设置可满足第一驱动部在轴向上进行一定行程的运动,从而避免第一驱动部与第二驱动部之间的连接部位产生损坏或者强行带动堵头运动从而改变密封件所处的位置,使得无需对驱动部进行精密控制;(5)本专利技术的多级油道孔自适应内涨密封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其通过第二驱动部来将内涨杆伸入主油道孔中,第一驱动部带动内涨杆回缩,从而将伸入和回缩两步骤分解为两不同的驱动装置来控制,保证密封装置的稳定运行,并可根据不同规格的油道零件设置不同的限位体和密封件以实现密封,具有良好的灵活性,同时,在第一驱动部与第二驱动部之间设置连接部,使得第一驱动部与第二驱动部之间非刚性连接,从而实现第一驱动部可相对第二驱动部进行一定行程内的运动,从而保证对主油道的密封。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多级油道孔自适应内涨密封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油道零件的示意图;在所有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技术特征,具体为:1、内涨杆;2、第一密封件;3、第一限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级油道孔自适应内涨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驱动部、内涨杆以及第一导向件,所述第一驱动部包括第一驱动杆和第一驱动座,所述内涨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杆相连,以在所述第一驱动杆的带动下沿轴向往复运动,所述内涨杆远离所述第一驱动部设置有堵头;所述第一导向件套设在所述内涨杆的外周壁面上,且所述第一导向件与所述第一驱动座固定连接;所述内涨杆的外周套设有至少一个密封件,所述密封件设置在所述堵头和所述第一导向件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油道孔自适应内涨密封装置,其中,所述密封件为沿轴向间隔设置的多个,两相邻所述密封件之间设置有限位体,以将各所述密封件分隔开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级油道孔自适应内涨密封装置,其中,至少一个所述密封件为台阶结构,其包括一个大径段和至少一个小径段,所述密封件套设在所述小径段上,所述大径段用来分隔各所述密封件。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多级油道孔自适应内涨密封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驱动部远离所述内涨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驱动部,所述第二驱动部包括第二驱动杆和第二驱动座,所述第二驱动杆与所述第一驱动部相连;所述第一导向件的外周还套设有第二导向件,所述第二导向件与所述第二驱动座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级油道孔自适应内涨密封装置,其中,所述第二驱动杆与第一驱动座之间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包括座体、连接件和弹性件,所述连接件为杆件结构,其一端设置有压板,所述弹性件套设在所述连接件上;所述座体内部开设有容置空腔,并在其靠近所述第一驱动座的端面上开设联通内外的通孔,用于容纳所述压板和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华郭飞王欣管维健张百在张妮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鸿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