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模块和包括该连接器模块的转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7385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1 14:50
联接到包括端子孔的印刷电路板的连接器模块,所述连接器模块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包括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汇流条,所述汇流条布置在所述支架中并且突出到第一本体的外部;以及引脚,所述引脚布置在所述第二本体中并且连接到所述汇流条,其中所述汇流条包括:上板部,所述上板部布置在印刷电路板的上表面上;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从所述上板部的一端弯曲并且联接到所述端子孔中;以及弯曲部,所述弯曲部从所述上板部的另一端弯曲并覆盖印刷电路板的侧表面。侧表面。侧表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连接器模块和包括该连接器模块的转换器


[0001]本实施例涉及一种连接器模块和包括该连接器模块的转换器。

技术介绍

[0002]作为汽车的电气装置,发动机电气装置(起动装置、点火装置和充电装置)和照明装置很常见,但近年来,随着车辆更多地电子控制化(electronicallycontrolled),包括底盘电气装置在内的大部分系统都在变得电气和电子化(electricandelectronic)。
[0003]安装在汽车上的诸如灯具、音频、加热器以及空调的各种电气部件在汽车停止时从电池接收电力并在行驶时从发电机接收电力,并且此时,14V电力系统的发电能力被用作正常电源电压。
[0004]近来,随着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以增加汽车的便利性为目的的各种新技术(电动助力转向、互联网等)正被应用于车辆,并且将来,预计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当前汽车系统的新技术的开发将继续。
[0005]混合动力电动车辆(HEV),无论是软式还是硬式,都配备有用于供应电负载(12V)的DC

DC转换器。另外,充当一般汽油车辆的发电机(交流发电机)的DC

DC转换器通过降低主电池(通常为144V或更高的高压电池)的高压而为电负载供应12V的电压。
[0006]DC

DC转换器是指将某一电压的DC电力转换为另一电压的DC电力的电子电路器件,并且被用在诸如电视机和汽车电子产品的各种领域中。
[0007]转换器的外观可以由壳体形成。此外,电连接到电池或负载的连接器模块可以布置在壳体的外表面上。当连接器模块联接到外部端子时,该转换器可以从电池接收电力或将转换后的电力施加到负载。
[0008]连接器模块设置有多个连接器端子,以便分别联接到多个具有不同功率值的外部端子。例如,所述多个外部端子和所述多个连接器端子中的每一者的数量可以是三个。由于每个外部端子必须联接到具有相同功率值的连接器端子,所以在转换器的制造过程中需要操作者的注意。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技术主题
[0010]本实施例旨在提供一种连接器模块和包括该连接器模块的转换器,该连接器模块易于组装并且能够通过减少部件的数量来降低制造成本。
[0011]技术方案
[0012]在一种联接到包括端子孔的印刷电路板的连接器模块中,根据本实施例的连接器模块包括:支架(bracket),该支架包括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汇流条,该汇流条布置在支架中并且突出到第一本体的外部;以及引脚,该引脚布置在第二本体中并且连接到汇流条,其中,该汇流条包括:上板部,该上板部布置在印刷电路板的上表面上;连接部,该连接部从上板部的一端弯曲并且联接到端子孔;以及弯曲部,该弯曲部从上板部的另一端弯曲并包围
印刷电路板的侧表面。
[0013]可以在印刷电路板的侧表面中的布置所述弯曲部的区域中布置有联接凹槽,并且所述弯曲部的侧表面可以面向该联接凹槽的内表面。
[0014]所述连接器模块可以包括:第一引导部(firstguidepart),该第一引导部从第一本体突出并支撑印刷电路板的下表面;和第二引导部,该第二引导部从第一本体突出并支撑印刷电路板的上表面。
[0015]在框架中,向上突出的引导突起布置在第一引导部的上表面上,并且印刷电路板被形成为从上表面贯通到下表面,从而可以包括与该引导突起联接的引导孔。
[0016]还包括第三引导部,该第三引导部从第一本体突出并支撑印刷电路板的下表面,并且,在第三引导部的上表面上,可以布置具有以下形状的倾斜表面:其中,随着该倾斜表面朝向印刷电路板的外侧行进,距印刷电路板的下表面的竖直距离变得更近。
[0017]还包括引导肋,该引导肋布置在汇流条的外侧并布置在第一本体的上表面上,并且可以在印刷电路板的下表面上布置有孔,使得该引导肋联接到此孔。
[0018]所述连接器模块可以包括:第四引导部,该第四引导部从第一本体突出并且联接到印刷电路板,其中,该第四引导部包括:引导凹槽,该引导凹槽容纳印刷电路板的侧表面;上部区域,该上部区域相对于引导凹槽布置在上部(upperportion)处,其下表面面向印刷电路板的上表面;以及下部区域(lowerregion),该下部区域相对于引导凹槽布置在下部处并具有与印刷电路板的下表面面向的上表面。
[0019]还包括第五引导部,该第五引导部从第一本体突出并支撑印刷电路板的下表面,在第五引导部的上表面上布置有引导突起,印刷电路板包括与该引导突起联接的孔,并且该引导突起的上表面上可以布置有倾斜表面。
[0020]还包括第六引导部,该第六引导部从第一本体突出并支撑印刷电路板的下表面,第六引导部布置在汇流条的下部处,在第六引导部的上表面上布置有向上突出的引导突起,并且在印刷电路板中可以布置有与该引导突起联接的引导孔。
[0021]根据本实施例的转换器包括:壳体,该壳体包括基部和盖,所述盖布置在基部的上部上;印刷电路板,该印刷电路板布置在壳体内并包括端子孔;以及连接器模块,该连接器模块联接到印刷电路板并且该连接器模块的至少一部分通过设置在壳体的侧表面上的孔而布置在壳体内,其中,该连接器模块包括:支架,该支架包括布置在壳体内的第一本体和布置在壳体外部的第二本体;汇流条,该汇流条布置在支架中并且该汇流条的至少一部分朝向第一本体的外侧突出并且联接到印刷电路板;以及引脚,该引脚布置在第二本体中并且连接到汇流条,并且其中,该汇流条包括:上板部,该上板部布置在印刷电路板的上表面上;连接部,该连接部从上板部的一端弯曲并且联接在所述端子孔内;以及弯曲部,该弯曲部从上板部的另一端弯曲并包围印刷电路板的侧表面。
[0022]有益效果
[0023]根据本专利技术,由于通过汇流条的形状增加了与印刷电路板的接触面积,因此存在汇流条能够被牢固地固定在印刷电路板上的优点。
[0024]此外,由于通过连接器模块中的多个引导部支撑印刷电路板,能够防止汇流条与印刷电路板任意分离,并且存在减少用于紧固的部件数量和装配工时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转换器的透视图。
[0026]图2是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转换器的下表面的透视图。
[0027]图3是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转换器的上表面的平面图。
[0028]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转换器的分解透视图。
[0029]图5是从另一角度观察的图4的分解透视图。
[0030]图6是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印刷电路板和汇流条的组合的截面图。
[0031]图7是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模块的上表面的平面图。
[0032]图8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汇流条的透视图。
[0033]图9是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处于联接状态下的印刷电路板和连接器模块的一部分被切开的透视图。
[0034]图10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转换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连接器模块,所述连接器模块联接到包括端子孔的印刷电路板,所述连接器模块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包括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汇流条,所述汇流条布置在所述支架中并且突出到所述第一本体的外部;以及引脚,所述引脚布置在所述第二本体中并且连接到所述汇流条,其中,所述汇流条包括:上板部,所述上板部布置在所述印刷电路板的上表面上;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从所述上板部的一端弯曲并且联接到所述端子孔;以及弯曲部,所述弯曲部从所述上板部的另一端弯曲并包围所述印刷电路板的侧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模块,其中,在所述印刷电路板的侧表面中的布置所述弯曲部的区域中布置有联接凹槽,并且其中,所述弯曲部的侧表面面向所述联接凹槽的内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模块,包括:第一引导部,所述第一引导部从所述第一本体突出并支撑所述印刷电路板的下表面;和第二引导部,所述第二引导部从所述第一本体突出并支撑所述印刷电路板的上表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模块,其中,在所述第一引导部的上表面上布置有向上突出的引导突起,并且其中,所述印刷电路板被形成为从上表面贯通到下表面,从而包括与所述引导突起联接的引导孔。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模块,包括:第三引导部,所述第三引导部从所述第一本体突出并支撑所述印刷电路板的下表面,其中,在所述第三引导部的上表面上,布置具有以下下形状的倾斜表面:其中,随着所述倾斜表面朝向所述印刷电路板的外侧行进,距所述印刷电路板的下表面的竖直距离变得更近。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模块,包括:引导肋,所述引导肋布置在所述汇流条的外侧上并布置在所述第一本体的上表面上,其中,在所述印刷电路板的下表面上布置有孔,使得所述引导肋联接到所述孔。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模块,包括:第四引导部,所述第四引导部从所述第一本体突出并且联接到所述印刷电路板,其中,所述第四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祺曈崔秉男
申请(专利权)人:LG伊诺特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