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越野休闲车的可调悬架和车辆操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73764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1 14:50
公开了一种休闲车辆的悬架系统。悬架系统可以包括将防倾杆耦接至相应悬架的至少一个可调节构件。悬架系统可以包括与防倾杆相关联的扭矩致动器。的扭矩致动器。的扭矩致动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用于越野休闲车的可调悬架和车辆操作
[0001]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0002]本申请涉及2020年5月20日提交的题为“SYSTEMS AND METHODS OF ADJUSTABLE SUSPENSIONS FOR OFF

ROAD RECREATIONAL VEHICLES”的美国临时申请序列号63/027,833,案卷号PLR

01

29147.01P

US,2021年5月3日提交的题为“VEHICLE HAVING ADJUSTABLE COMPRESSION AND REBOUND DAMPING”的美国临时申请序列号63/183,554,案卷号PLR

15

29249.02P

US,2021年6月29日提交的题为“VEHICLE HAVING ADJUSTABLE COMPRESSION AND REBOUND DAMPING”的美国临时申请序列号63/216,341,案卷号PLR
r/>15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车辆,包括:多个地面接合构件,包括位于所述车辆的竖直纵向中心线平面左侧的第一部分、以及位于所述车辆的所述竖直纵向中心线平面右侧的第二部分;框架,由所述多个地面接合构件支撑;操作员区域,包括由所述框架支撑的操作员座椅;左侧悬架,将所述多个地面接合构件的所述第一部分中的第一地面接合构件以能够移动的方式耦接至所述框架;第一电控避震器,具有以能够移动的方式耦接至所述左侧悬架的第一端、以及以能够移动的方式耦接至所述框架的第二端;右侧悬架,将所述多个地面接合构件的所述第二部分中的第一地面接合构件以能够移动的方式耦接至所述框架;第二电控避震器,具有以能够移动的方式耦接至所述右侧悬架的第一端、以及以能够移动的方式耦接至所述框架的第二端;防倾杆,以能够移动的方式耦接至所述框架,所述防倾杆具有以能够移动的方式耦接至所述左侧悬架的第一端、以及以能够移动的方式耦接至所述右侧悬架的第二端;第三电控避震器,被定位为使所述防倾杆操作性地耦接至所述左侧悬架和所述右侧悬架中的一者;以及电子控制器,操作性地耦接至所述第一电控避震器、所述第二电控避震器和所述第三电控避震器,所述电子控制器设定所述第一电控避震器的第一特性、所述第二电控避震器的第二特性和所述第三电控避震器的第三特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第三可调避震器在第一端耦接至所述防倾杆,并且在第二端耦接至所述左侧悬架和所述右侧悬架中的一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中,当所述电子控制器确定所述车辆处于第一状况时,所述电子控制器将所述第三电控避震器的第三特性调节至第一设定,并将耦接至与所述第三可调避震器的第二端所耦接的所述左侧悬架和所述右侧悬架中的悬架相同的悬架的所述第一电控避震器的第一特性和所述第二电控避震器的第二特性中的一者调节至第一设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电子控制器进一步将所述第一电控避震器的第一特性和所述第二电控避震器的第二特性中的另一者调节至第一设定。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其中,当所述电子控制器确定所述车辆未处于所述第一状况时,所述电子控制器将所述第三电控避震器的第三特性调节至第二设定,并将耦接至与所述第三可调避震器的第二端所耦接的所述左侧悬架和所述右侧悬架中的悬架相同的悬架的所述第一电控避震器的第一特性和所述第二电控避震器的第二特性中的一者调节至第二设定。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第三电控避震器的第一设定限制所述第三电控避震器的压缩。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第三电控避震器被定位在所述操作员座椅后方。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第三电控避震器被定位在所述操作员座椅前
方。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第三电控避震器包括能够由所述电子控制器调节的电控旁通阀。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第三电控避震器还包括:减震主体,具有内部、顶端和底端;活塞,被定位在所述减震主体的所述内部中,并将所述减震主体的所述内部分成第一腔和第二腔;以及旁路管道,在第一位置处,所述旁路管道在所述活塞的第一侧与所述减震主体的所述内部流体连通,并且在第二位置处,所述旁路管道在所述活塞的第二侧与所述减震主体的所述内部流体连通,其中,压缩气体存在于所述活塞的所述第二侧,并且所述活塞的所述第二侧比所述活塞的所述第一侧更靠近所述减震主体的所述顶端。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减震主体的所述内部包括液体流体,并且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均低于所述液体和所述压缩气体间的界面。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电控旁通阀具有第一设定和第二设定,在所述第一设定下,所述液体能够从所述第一位置流至所述第二位置、并且从所述第二位置流至所述第一位置,在所述第二设定下,所述液体仅能够从所述第二位置流至所述第一位置。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第三电控避震器还包括:具有内部的减震主体;活塞,所述活塞设置在所述减震主体的所述内部中,并将所述减震主体的所述内部分成第一腔和第二腔;弹簧,所述弹簧被定位在所述减震主体的所述内部中,并且能够在所述减震主体的第一端与所述活塞之间压缩,其中,所述电控旁通阀控制所述第一腔与所述第二腔之间的流体流动。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弹簧被定位在所述活塞的与所述第一腔相同的一侧,并且所述电控旁通阀控制从所述第一腔到所述第二腔的流体流动。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第三电控避震器还包括泄放阀,用于控制从所述第二腔到所述第一腔的流体流动。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电子控制器仅控制所述第三电控避震器的压缩阻尼特性。17.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第三电控避震器还包括:具有内部的减震主体;活塞,被定位在所述减震主体的所述内部中,并将所述减震主体的所述内部分成第一腔和第二腔;第一弹簧,被定位在所述减震主体的所述内部中,并且能够在所述减震主体的第一端与所述活塞的第一侧之间压缩;以及第二弹簧,被定位在所述减震主体的所述内部中,并且能够在所述减震主体的第二端与所述活塞的第二侧之间压缩,其中,所述电控旁通阀控制所述第一腔与所述第二腔之间的流体流动。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车辆,其中,在没有外部负载且利用所述电控旁通阀设定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弹簧和所述第二弹簧将所述活塞定位在所述减震主体的所述内部中,以允许所述第一腔和所述第二腔之间的流体流动。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电子控制器还监控制动压力传感器,以控制所述第一电控避震器、所述第二电控避震器和所述第三电控避震器中的至少一者。20.一种车辆,包括:多个地面接合构件,包括位于所述车辆的竖直纵向中心线平面左侧的第一部分、以及位于所述车辆的所述竖直纵向中心线平面右侧的第二部分;框架,由所述多个地面接合构件支撑;露天操作员区域,包括由所述框架支撑的操作员座椅;驾驶室架,被定位为在所述操作员座椅上方延伸;左侧前悬架,将多个地面接合构件的所述第一部分中的第一地面接合构件以能够移动的方式耦接至所述框架;第一电控避震器,具有以能够移动的方式耦接至所述左侧前悬架的第一端、以及以能够移动的方式耦接至所述框架的第二端;右侧前悬架,将所述多个地面接合构件的所述第二部分中的第一地面接合构件以能够移动的方式耦接至所述框架;第二电控避震器,具有以能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K
申请(专利权)人:北极星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