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物用于防治茶树茶小绿叶蝉的施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47212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1 14: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农药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组合物用于防治茶树茶小绿叶蝉的施用方法。所述的施用方法是将农药组合物按照一定的配比制成悬浮剂,按照一定的用药量采用喷雾处理,用于防治茶树茶小绿叶蝉的方法。所述的组合物由氟啶虫酰胺、唑虫酰胺、助剂组成;其中氟啶虫酰胺与唑虫酰胺的配比为3:2~2:3。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用于防治茶树茶小绿叶蝉的施用方法,可以有效控制害虫的发生,提高了防治茶树茶小绿叶蝉的效果,对作物、天敌安全,持效期长,残留小。残留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合物用于防治茶树茶小绿叶蝉的施用方法
[0001]

[0002][0003]本专利技术属于农药
,具体涉及一种组合物用于防治茶树茶小绿叶蝉的施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4]氟啶虫酰胺是一种昆虫拒食剂,昆虫取食后拒食而死亡。主要防治蚜虫类、粉虱类等半翅目害虫,对蓟马、温室白粉虱、叶蝉、飞虱、粉介壳虫有杀虫效果。
[0005]唑虫酰胺是新型吡唑杂环类杀虫杀螨剂,具有触杀作用,对鳞翅目害虫等有较好效果,持效期较长,并抑制害虫取食。
[0006]茶树茶小绿叶蝉,茶小绿叶蝉(Empoasca pirisuga Matumura),半翅目,叶蝉科Cicadellidae,俗称浮尘子、叶跳虫等,发生普遍,全国各产茶省、自治区均有发生。
[0007]小绿叶蝉分为茶小绿叶蝉和假眼小绿叶蝉两种。其中以茶小绿叶蝉发生危害为主,是主要茶叶害虫之一。此虫一年发生8

12代左右,且世代交替。严重为害夏秋茶,受害茶树芽叶蜷缩、硬化、叶尖和叶缘红褐枯焦,芽梢生长缓慢,对茶叶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
[0008]小绿叶蝉一年发生9~11代,多以成虫在茶树上或冬作物(豆类)、杂草和其他植物上越冬,在华南可以以各虫态越冬。翌年早春转暖时,成虫开始取食,补充营养,茶树发芽后开始产卵繁殖。秋末冬初茶树芽梢停止生长,成虫也停止产卵,进入越冬期。成虫有陆续孕卵和分批产卵习性,尤其越冬代成虫的产卵期可长达1个月之久。因其世代重叠十分严重、繁殖能力强、生态适应性强、抗药性强,由于长年使用化学农药防治,害虫很快对各类农药产生了极高水平的抗性,,茶农技术水平低,食品安全意识查,缺乏科学性病虫害综合治理技术,为了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通常通过加大农药使用量、施用频率或使用高毒农药的手段,随着农药用量的增加,天敌大量死亡,茶园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茶叶农药污染严重。如何提供一种毒性低、防效好、尤其对抗性害虫具有明显效果的产品是本
人员需要解决的难题。
[0009]申请人通过不断创新研究发现,将两种作用机理完全不同的氟啶虫酰胺与唑虫酰胺进行混配,可从多方面对害虫共同作用,达到有效防治害虫的目的,同时降低了药剂在田间的使用剂量,尤其针对抗性害虫,兼具速效与持效。另一方面残留小,安全间隔期短,还减少药剂对环境的污染,对天敌安全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10]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组合物用于防治茶树茶小绿叶蝉的施用方法,其可以有效防治茶树茶小绿叶蝉,兼具速效与持效,对天敌安全,对环境友好,有效降低施用成本。
[0011]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12]一种组合物用于防治茶树茶小绿叶蝉的施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施用方法是将氟啶虫酰胺、唑虫酰胺、助剂,按照一定的比例制成悬浮剂,用于防治茶树茶小绿叶蝉的方法。
[0013]进一步地,氟啶虫酰胺与唑虫酰胺的配比为3:2~2:3,优选的配比为18:17。
[0014]进一步地,组合物有效活性成分含量为100~500克/升,优选的有效活性成分含量为350克/升。
[0015]进一步地,组合物用于防治茶树茶小绿叶蝉时有效成分用药量为52.5~105克/公顷,优选的用药量为78.75~105克/公顷。
[0016]进一步地,组合物用于防治茶树茶小绿叶蝉的施用方法用水量为 450~750升/公顷,优选的用水量为675~750升/公顷。
[0017]所述的组合物制成悬浮剂时包括如下百分百组分及含量:氟啶虫酰胺40~300克/升、唑虫酰胺40~300克/升、分散剂10~100克/升、润湿剂10~100克/升、消泡剂1~20克/升、增稠剂2~30克/升、防冻剂0~100克/升、防腐剂0~20克/升、水余量。
[0018]本专利技术的组合物与现有技术相比,产生以下有益效果:(1)与单剂相比,该组合物对茶树茶小绿叶蝉有明显增效,明显提高了防治效果;(2)低毒高效,减少了农药用药量,降低了农药在作物上的残留量,安全间隔期短;(3)兼有速效和长效;(4)对天敌安全。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说明,但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此。
[0020]应用实施例一
[0021]实施例1 350克/升氟啶虫酰胺
·
唑虫酰胺悬浮剂
[0022]96%氟啶虫酰胺原药187.50克、98%唑虫酰胺原药173.47克、 EO

PO嵌段共聚物25克、脂肪醇聚氧乙烯醚15克、乙三醇50克、黄原酸胶2克、硅酸镁铝2克、有机硅酮消泡剂3克、苯甲酸钠4克、水加至1000克,制得350克/升氟啶虫酰胺
·
唑虫酰胺悬浮剂。
[0023]实施例2 350克/升氟啶虫酰胺
·
唑虫酰胺悬浮剂
[0024]96%氟啶虫酰胺原药187.50克、98%唑虫酰胺原药173.47克、木质素磺酸盐20克、聚羧酸盐10克、三硅氧烷聚氧乙烯醚20克、丙三醇40克、羧甲基纤维素3克、白炭黑3克、有机硅酮消泡剂3 克、水加至1000克,制得350克/升氟啶虫酰胺
·
唑虫酰胺悬浮剂。
[0025]实施例3 500克/升氟啶虫酰胺
·
唑虫酰胺悬浮剂
[0026]96%氟啶虫酰胺原药312.50克、98%唑虫酰胺原药204.08克、烷基萘甲醛缩合物磺酸盐20克、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基醚嵌段共聚物 15克、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甲醛缩合物硫酸盐15克、十二烷基硫酸钠25克、尿素30克、硅酸镁铝3克、C10

20饱和脂肪酸类化合物3 克、三乙醇胺1克、水加至1000克,制得500克/升克/升氟啶虫酰胺
·
唑虫酰胺悬浮剂。
[0027]实施例4 150克/升氟啶虫酰胺
·
唑虫酰胺悬浮剂
[0028]96%氟啶虫酰胺原药52.08克、98%唑虫酰胺原药102.04克、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20克、三苯乙基苯酚聚氧丙烯聚氧乙烯嵌段聚合物15克、山梨醇60克、聚乙烯醇4克、苯甲酸钠0.5克、C8

10 脂肪醇类消泡剂3克、水加至1000克,制得150克/升氟啶虫酰胺
·
唑虫酰胺悬浮剂。
[0029]实施应用例二:
[0030]氟啶虫酰胺、唑虫酰胺及混配对茶树茶小绿叶蝉室内联合毒力测定实验
[0031]1试验目的
[0032]在室内测定氟啶虫酰胺与唑虫酰胺及其不同混配组合对茶小绿叶蝉的毒力,并进行增效作用评价,明确二者的适配性,为氟啶虫酰胺与唑虫酰胺混剂的研究与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0033]2实验条件
[0034]2.1供试靶标
[0035]茶小绿叶蝉(Empoasca pirisuga Matumura)系采自田间,在实验室内以茶树新鲜芽梢饲育2代的3龄若虫。
[0036]2.培养条件
[0037]供试靶标及试验后靶标的培养条件为温度(2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物用于防治茶树茶小绿叶蝉的施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施用方法是将氟啶虫酰胺、唑虫酰胺、助剂,按照一定的比例制成悬浮剂,用于防治茶树茶小绿叶蝉的方法。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氟啶虫酰胺与唑虫酰胺的配比为3:2~2: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施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氟啶虫酰胺与唑虫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通冯塔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美邦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