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均流式布袋除尘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7189 阅读:2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直通均流式布袋除尘器。该除尘器壳体内腔袋室入口处两侧对称设置有一对L型防冲刷板,该对L型防冲刷板的短边为多孔板结构,沿着气流方向布置在内腔袋室入口处的非滤袋区域;该对L型防冲刷板的长边为多孔板与实心板组合结构,垂直于气流方向布置在内腔袋室入口两侧的滤袋前方;该除尘器壳体内腔袋室中间非滤袋区域还设置有两块多孔阻流板,其中:第一块多孔阻流板距离内腔袋室入口1/4~1/3L,第二块多孔阻流板距离内腔袋室入口2/3~3/4L,L为内腔袋室的纵向长度。其可有效减少结构阻力和运行阻力,克服内腔袋室前后排滤袋流量不均匀的缺陷,增加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特别适用与大型燃煤电厂高流量、高浓度、高湿度的半干法脱硫设备相匹配。(*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布袋除尘设备,具体地指一种适合与大型燃煤 电站半干法脱硫设备相匹配的直通均流式布袋除尘器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除尘设 备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布袋除尘器。布袋除 尘器也称为过滤式除尘器,它利用纤维编织物制作的袋状过滤元件 来捕集含尘气体中的固体颗粒物。与静电除尘器相比,布袋除尘器具有除尘效率高、出口排放浓度稳定、 一般小于50mg/Nm3、排放浓 度对粉尘的特性不敏感、不受粉尘比电阻影响的优点,非常适于高 流量、高浓度、高湿度的烟气除尘,目前在各种大型燃煤电站的半 干法烟气脱硫系统中已被广泛采用。但它的缺点是结构较为复杂、 结构阻力和运行阻力较大,而且始终存在袋室内部气流组织不均匀 的问题,这种气流组织不均匀的缺陷往往会导致局部布袋的损坏和 频繁更换,增加其维护更换的成本,降低其有效使用寿命,特别是 对大型布袋除尘器而言更是如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授权公告号为CN1267180C的中国专利技术专 利说明书提出了一种直通导流式袋式除尘器,该除尘器壳体为水平 通道式结构,并通过在进风口内设置导流板、在进口喇叭内设置气 流分布元件、在袋室内部空间设置隔板的形式,来引导气流直进直 出。这样,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整个除尘器的结构阻力和运行 阻力,但并没有解决除尘器内腔袋室前后排布袋流量不均匀的问题, 烟气对前排布袋的冲刷力极大,导致前排布袋受损较为严重。而且, 其进口喇叭处多块气流分布元件如多孔板的设置显得繁琐拥堵,除 了会明显加大系统阻力以外,还经常会引起多孔板阻塞,导致运行阻力也明显增大。实践也表明,在传统的大型燃煤电站半干法烟气 脱硫系统中,此类除尘器在高流量、高浓度、高湿度的烟气冲刷作 用下,其更换频率和维护成本始终居高不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减少结构阻力和运 行阻力、克服一般除尘器内腔袋室前后排滤袋流量不均匀的缺陷、 增加其使用寿命、降低其维护成本的直通均流式布袋除尘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设计的直通均流式布袋除尘器, 包括除尘器壳体,除尘器壳体的一端设置有喇叭状进风口,除尘器 壳体的另一端设置有出风口,除尘器壳体的内腔袋室两侧通过花板 悬吊有呈阵列布置的滤袋,花板的上方为排气室,滤袋的下方为灰 斗。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除尘器壳体的内腔袋室入口处两侧对称 设置有一对L型防冲刷板,该对L型防冲刷板的短边为多孔板结构,沿着气流方向布置在内腔袋室入口处的非滤袋区域。该对L型防冲刷板的长边为多孔板与实心板组合结构,垂直于气流方向布置在内 腔袋室入口两侧的滤袋前方。所述除尘器壳体的内腔袋室中间非滤袋区域设置有两块多孔阻流板,其中第一块多孔阻流板距离内腔袋室入口 1/4 1/3L,第二块多孔阻流板距离内腔袋室入口 2/3 3/4L, L为内腔袋室的纵向长度。进一歩地,所述L型防冲刷板的长边由平行布置的外侧多孔板 段、中间多孔板段和内侧实心板段组合而成,外侧多孔板段的宽度 为0.05 0.075B,开孔率Y ,=30 40% ,中间多孔板段的宽度为 0.05 0.075B , 开孔率Y 2=20 30% , 内侧实心板段的宽度为 0.15 0.25B;所述L型防冲刷板的短边的宽度为0.15 0.2B,开孔率 Y3=30 40%; B为内腔袋室的横向宽度。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二块多孔阻流板的宽度均与除尘器壳 体的内腔袋室中间非滤袋区域宽度一致、顶部安装位置与花板平齐, 其中第一块多孔阻流板的高度为1/2 2/3H,第二块多孔阻流板的 高度为H, H为滤袋的高度。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含尘烟气从喇叭状进风口水 平进入除尘器壳体内,在冲刷滤袋之前经过L型防冲刷板后,速度 被很大幅度地降低下来;降低速度后的烟气一部分透过前排滤袋, 过滤后由排气室至出风口流出,烟气中的粉尘会在滤袋表面逐渐累 积;另一部分烟气则沿着除尘器壳体的内腔袋室继续往后流动,到 达距离内腔袋室入口 1/4 1/3L处时,受第一块多孔阻流板的阻隔, 烟气速度继续降低,烟气流场趋于均匀,其中一部分烟气透过中部 滤袋,过滤后由排气室至出风口流出;剩下一部分烟气则继续向内 腔袋室的尾部流动,在距离内腔袋室入口 2/3-3/4L处时,又受第二 块多孔阻流板的阻隔,在进一步降低烟气流速的同时,使烟气流场 更加均匀,剩余烟气中的一部分透过中、后排滤袋,过滤后由排气 室至出风口流出,最后一部分低速烟气在受到内腔袋室后壁面的阻 挡后,透过后排滤袋,由排气室至出风口流出。本技术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在直通式除尘器中,进风口处的气流速度非常大,会对 前排滤袋产生较大的冲刷,容易导致前部滤袋破损。本技术在 喇叭状进风口处滤袋的前方设置一对L型防冲刷板,根据气流流场 的分布,将该对防冲刷板顺着气流方向布置的短边设计为多孔板结 构、垂直于气流方向布置的长边设计为多孔板与实心板组合结构, 并通过不同的开孔率使气流流场达到最优化。这样,L型防冲刷板取 代了传统除尘器设置在喇叭状进风口处的多块气流分布板,不仅使 除尘器的结构更加简单、系统阻力更小,而且能够有效防止气流对 前部滤袋的高速冲刷,大幅延长除尘器的使用寿命。其二,在直通式除尘器中,从内腔袋室中间非滤袋区域直接进 入中、后部滤袋的气流速度也很大,气流在碰到内腔袋室后壁面时 的折回气流更具有破坏性,使前、中、后滤袋的流量分配始终处于 极不均匀状态,特别是中、后部滤袋承受着较大的流量冲击和压力 冲击,容易导致中、后部滤袋受损。本技术在内腔袋室中间非 滤袋区域间隔一定距离设置两块多孔阻流板,并根据气流速度的大小调整两块多孔阻流板的高度。这样,所设计的双多孔阻流板能够 很好地调整前、中、后部滤袋的流量,使得各部分滤袋的流量以及 内腔袋室区域的流量更加均匀。同时,双多孔阻流板与一对L型防 冲刷板协同作用,不仅可以进一步降低系统阻力,而且可以确保所 有滤袋免受冲刷,大幅降低除尘器的运行成本。其三,本技术的直通均流式布袋除尘器,采用双多孔阻流 板与一对L型防冲刷板相结合的形式,改变了传统直通导流式袋式 除尘器在进口喇叭内设置气流分布元件的设计。这样,除尘器的内 部结构更加简单,气流通道更加顺畅,除尘效率更高,除尘器的维 护费用更低,且可以很好地适应高流量、高浓度、高湿度烟气的除 尘要求,有效避免高流量、高浓度、高湿度烟气堵塞除尘器的事故 发生,非常适合用于大型燃煤电站半干法烟气脱硫设备中。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直通均流式布袋除尘器的主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L型防冲刷板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的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中第一块多孔阻流板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1中第二块多孔阻流板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直通均流式布袋除 尘器作进一歩的详细描述图中所示的直通均流式布袋除尘器,具有一个水平卧置的除尘 器壳体2,除尘器壳体2的一端开设有喇叭状进风口 1,除尘器壳体2的另一端顶部开设有矩形出风口 10,除尘器壳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直通均流式布袋除尘器,包括除尘器壳体(2),除尘器壳体(2)的一端设置有喇叭状进风口(1),除尘器壳体(2)的另一端设置有出风口(10),除尘器壳体(2)的内腔袋室两侧通过花板(4)悬吊有呈阵列布置的滤袋(9),花板(4)的上方为排气室(6),滤袋(9)的下方为灰斗(8),其特征在于: 所述除尘器壳体(2)的内腔袋室入口处两侧对称设置有一对L型防冲刷板(3),该对L型防冲刷板(3)的短边(3a)为多孔板结构,沿着气流方向布置在内腔袋室入口处的非滤袋区域;该对L型防冲 刷板(3)的长边(3b)为多孔板与实心板组合结构,垂直于气流方向布置在内腔袋室入口两侧的滤袋(9)前方; 所述除尘器壳体(2)的内腔袋室中间非滤袋区域设置有两块多孔阻流板(5、7),其中:第一块多孔阻流板(5)距离内腔袋室入口1/4~ 1/3L,第二块多孔阻流板(7)距离内腔袋室入口2/3~3/4L,L为内腔袋室的纵向长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旭李雄浩刘敏余福胜于永合江海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凯迪电力环保有限公司武汉凯迪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3[中国|武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