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组及单体集合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6793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1 14:45
有效地利用壳体内所具有的空间,将单体群彼此电连接。壳体80在内部具有在延伸方向X上延伸且向突出方向Z突出的隔壁85。第一单体群30G在壳体80内且在隔壁85的一侧方yL,具有沿延伸方向X排列的多个电池单体30。第二单体群30G在壳体80内且在隔壁85的另一侧方yR,具有沿延伸方向X排列的多个电池单体30。第一端子台12在壳体80内,从第一单体群侧yL朝向第二单体群侧yR比隔壁85更向突出方向Z侧突出。第二端子台21在壳体80内,从第二单体群侧yR朝向第一单体群侧yL比隔壁85更向突出方向Z侧突出。连结汇流条50的一端部配置于第一端子台12且另一端部配置于第二端子台21,借此将第一汇流条30G与第二汇流条30G电连接。条30G与第二汇流条30G电连接。条30G与第二汇流条30G电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组及单体集合体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多个电池单体的电池组。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从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以降低对地球环境的不良影响等观点出发,电动车(Electric Vehicle,EV)、混合动力汽车(Hybrid Electric Vehicle,HEV)等电动车辆逐渐普及。对于搭载于电动车辆等上的电池组,需要一种用于扩大电池组内的电池单体的占用区域并搭载多个电池单体的技术。
[0003]具体而言,以往,组合多个电池单体,借此形成电池模块,进而将多个该电池模块搭载于壳体,借此形成电池组。这样的电池模块具有牢固的结构,所述结构用于由电池模块单独完成电池单体的保持及约束。对此,以下这种技术备受关注,即废弃或简化电池模块并将由多个电池单体构成的多个单体群直接搭载于壳体,借此形成电池组。此时,只有在单体群组装于壳体之后才能完成对电池单体的保持及约束。
[0004][先前技术文献][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9

14539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0008]对于这样的电池组,存在进一步改良的空间,本专利技术人等着眼于如果有效地利用电池组的壳体内所具有的间隙等空间并将单体群彼此电连接,则能够进一步扩大电池组内的电池单体的占用区域。
[0009]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形成的,其目的在于有效地利用壳体内所具有的空间并将单体群彼此电连接。
[0010][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0011]本专利技术人等发现,如果在壳体内,在比隔壁更靠突出方向侧将隔壁的两侧部所具有的单体群彼此电连接,则有效地利用壳体内所具有的空间,将单体群彼此电连接,从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是以下的(1)~(6)的电池组。
[0012](1)一种电池组,具备:
[0013]壳体,在内部具有在延伸方向上延伸且向与前述延伸方向正交的突出方向突出的隔壁;
[0014]第一单体群,在前述壳体内且在前述隔壁的一侧方,具有沿前述延伸方向排列的多个电池单体;
[0015]第二单体群,在前述壳体内且在前述隔壁的另一侧方,具有沿前述延伸方向排列的多个电池单体;
[0016]第一端子台,在前述壳体内,从前述第一单体群侧朝向第二单体群比前述隔壁更
向前述突出方向侧突出;
[0017]第二端子台,在前述壳体内,从前述第二单体群侧朝向第一单体群比前述隔壁更向前述突出方向侧突出;
[0018]第一汇流条,一端部与前述第一单体群电连接,另一端部配置于前述第一端子台;
[0019]第二汇流条,一端部与前述第二单体群电连接,另一端部配置于前述第二端子台;及,
[0020]连结汇流条,一端部配置于前述第一端子台且另一端部配置于前述第二端子台,借此将前述第一汇流条与前述第二汇流条电连接。
[0021]根据前述(1)的专利技术,在壳体内,第一端子台与第二端子台向比隔壁更靠突出方向侧突出,连结汇流条将该第一端子台的第一汇流条与该第二端子台21的第二汇流条电连接。因此,能够有效地利用壳体内且比隔壁更靠突出方向侧的空间,将第一单体群与第二单体群电连接。
[0022](2)根据前述(1)所述的电池组,其中,前述第一端子台具有朝向前述突出方向和前述第二端子台侧开口的开口部,前述第二端子台具有朝向前述突出方向和前述第一端子台侧开口的开口部。
[0023]根据前述(2)的专利技术,两个端子台分别具有朝向突出方向和对方的端子台开口的开口部。因此,仅将连结汇流条从比两个开口部更靠突出方向侧插入到两个端子台中,就能够简单地将连结汇流条组装于两个端子台。
[0024](3)根据前述(2)所述的电池组,其中,在前述第一端子台及前述第二端子台之中的至少一方的端子台上具备绝缘体的汇流条保持构件,所述汇流条保持构件覆盖前述开口部。
[0025]根据前述(3)的专利技术,利用绝缘体的汇流条保持构件,能够将连结汇流条与端子台的周边部绝缘,并且能够防止连结汇流条的脱落。
[0026](4)根据前述(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组,其中,前述第一端子台与前述第二端子台在前述延伸方向上彼此错开配置。
[0027]根据前述(4)的专利技术,使第一端子台与第二端子台在延伸方向上彼此错开,借此能够避免第一端子台与第二端子台之间的干扰,从而使第一单体群和第二单体群更加接近。因此,能够实现隔壁的薄化及单体群的搭载效率的提高。此外,使第一端子台与第二端子台在延伸方向上彼此错开,借此能够使第一端子台的开口部与第二端子台的开口部在延伸方向上相对。
[0028](5)根据前述(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组,其中,所述的电池组具有:第一板,将前述第一单体群的电池单体中的前述第二单体群侧的侧面彼此连接;及,第二板,将前述第二单体群的电池单体中的前述第一单体群侧的侧面彼此连接;
[0029]前述第一端子台设置于前述第一板,前述第二端子台设置于前述第二板。
[0030]根据前述(5)的专利技术,能够利用第一板汇集第一单体群,并且利用第二板汇集第二单体群。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第一单体群及第二单体群相对于壳体的组装。而且,在该板上形成端子台,借此能够削减部件数量。
[0031](6)一种单体集合体,具备:
[0032]单体群,具有沿规定方向排列的多个电池单体;
[0033]第一端子台,从前述单体群中的与前述规定方向正交的第一方向的侧部向前述第一方向突出;
[0034]第二端子台,从前述单体群中的与前述第一方向相反方向的第二方向的侧部向前述第二方向突出;
[0035]第一汇流条,一端部与前述单体群的负极端子电连接,另一端部配置于前述第一端子台;及,
[0036]第二汇流条,一端部与前述单体群的正极端子电连接,另一端部配置于前述第二端子台。
[0037]根据前述(6)的专利技术,利用连结汇流条将以上的单体集合体彼此电连接,借此能够实现前述(1)的电池组。
[0038](专利技术的效果)
[0039]以上,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有效地利用壳体内且比隔壁更靠突出方向侧的空间,将第一单体群与第二单体群电连接。
附图说明
[0040]图1是绘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池组的立体图。
[0041]图2是绘示单体集合体的立体图。
[0042]图3是绘示将单体集合体组装于壳体时的情况的立体图。
[0043]图4是绘示将单体集合体组装于壳体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0044]图5是绘示沿图4所示的V

V线的截面的剖视图。
[0045]图6是绘示相邻的单体集合体彼此的电连接部分的平面图。
[0046]图7是绘示第二端子台的立体图。
[0047]图8是绘示相邻的单体集合体彼此的电连接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0048]图9是绘示该连接部分的立体图。
[0049]图10是绘示汇流条保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组,具备:壳体,在内部具有在延伸方向上延伸且向与前述延伸方向正交的突出方向突出的隔壁;第一单体群,在前述壳体内且在前述隔壁的一侧方,具有沿前述延伸方向排列的多个电池单体;第二单体群,在前述壳体内且在前述隔壁的另一侧方,具有沿前述延伸方向排列的多个电池单体;第一端子台,在前述壳体内,从前述第一单体群侧朝向第二单体群比前述隔壁更向前述突出方向侧突出;第二端子台,在前述壳体内,从前述第二单体群侧朝向第一单体群比前述隔壁更向前述突出方向侧突出;第一汇流条,一端部与前述第一单体群电连接,另一端部配置于前述第一端子台;第二汇流条,一端部与前述第二单体群电连接,另一端部配置于前述第二端子台;及,连结汇流条,一端部配置于前述第一端子台且另一端部配置于前述第二端子台,借此将前述第一汇流条与前述第二汇流条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其中,前述第一端子台具有朝向前述突出方向和前述第二端子台侧开口的开口部,前述第二端子台具有朝向前述突出方向和前述第一端子台侧开口的开口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组,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田聪志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