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刮科技布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466826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1 14: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刮科技布及其制备方法,涉及纺织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制备防刮科技布时,将改性微孔聚酯纤维膜用后整理剂进行后整理制得;改性微孔聚酯纤维膜是向聚酯纤维中加入成孔材料氧化锆后,接枝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刮科技布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织
,具体为一种防刮科技布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科技布的主要原材料为涤纶,一种颇为特殊的涤纶面料;科技布带来的视觉效果和真皮十分接近,有着皮革的纹理感和质感,具有较高的环保性、耐光性和耐磨性,经常用于沙发的制作,所以除了布艺、皮质、木质沙发以外,人们还会经常看到“科技布沙发”。
[0003]虽然科技布具有超强的透气性、高覆盖性和柔软度,但防刮性较差、抗静电性较弱,因此本专利技术研究制备了一种具有优异防刮性、抗静电性的防刮科技布。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刮科技布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刮科技布,所述防刮科技布是先将改性微孔聚酯纤维膜用后整理剂进行后整理制得。
[0006]优选的,所述改性微孔聚酯纤维膜是向聚酯纤维中加入成孔材料后进行静电纺丝,然后接枝β

环糊精,再进行等离子体处理制得。
[0007]优选的,所述成孔材料为氧化锆。
[0008]优选的,所述后整理剂是向石墨烯阻燃液中加入马来酸醇胺酯制得;所述石墨烯阻燃液是石墨烯微胶囊与海藻酸钠水凝胶共混制得;所述石墨烯微胶囊是用石墨烯包覆聚磷酸铵制得;所述马来酸醇胺酯是三乙醇胺与马来酸酐反应制得。
[0009]优选的,所述一种防刮科技布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0010](1)将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氧化锆、三氟乙酸和二氯甲烷按质量比1:0.06:40:10~1:0.08:50:10混合,升温至50~70℃,在30~80rpm下搅拌50~90min,静置24h后制得静电纺丝液,将静电纺丝液加入到注射器中并安装到静电纺丝仪上,进行静电纺丝,制得微孔聚酯纤维膜;
[0011](2)将微孔聚酯纤维膜用丙酮、乙醇和去离子水依次洗涤后,浸没在反应液中,在100~400rpm下搅拌反应2~4h后捞出,在100~120℃下进行低温烘干1~6min,然后转移至160~180℃下进行高温焙烘1~6min,转移至射频等离子体发射器中,在40~60W下处理1~5min,制得改性微孔聚酯纤维膜;
[0012](3)将海藻酸钠和去离子水按质量1:40~1:50混合,升温至60~70℃并在100~200rpm下搅拌反应1~2h,加入海藻酸钠质量2~4倍的石墨烯微胶囊,继续搅拌反应2~4h,制得石墨烯阻燃液;
[0013](4)向石墨烯阻燃液中加入马来酸醇胺酯,升温至70~90℃,搅拌均匀制得后整理剂;将改性微孔聚酯纤维膜浸没在后整理剂中,在50~100rpm下搅拌反应8~12h,捞出后用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洗涤并干燥,制得防刮科技布。
[0014]优选的,上述步骤(1)中:静电纺丝时,推送速率为0.001~0.005mm/s,电压为24~30kV,接收距离为6~9cm。
[0015]优选的,上述步骤(2)中:反应液中,β

环糊精97~485g/L、1,2,3,4

丁烷四羧酸100~150g/L,次磷酸钠20~100g/L。
[0016]优选的,上述步骤(3)中:石墨烯微胶囊的制备方法为:将聚磷酸铵与去离子水按质量比1:4~1:5混合并搅拌均匀,加入聚磷酸铵质量0.1~0.12倍的KH550,升温至60~65℃,在氮气氛围下反应6~8h,再加入聚磷酸铵质量0.1~0.12倍的质量分数为1~2%的石墨烯乙醇溶液,超声分散均匀后,升温至55~65℃,反应3~5h,抽滤并用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洗涤3~5次,并在60℃下烘干,制得石墨烯微胶囊。
[0017]优选的,马来酸醇胺酯的制备方法为:将三乙醇胺、马来酸酐、对苯磺酸和二甲苯按质量比5:2:0.1:20~6:2:0.1:20混合,升温至90~95℃,在100~400rpm下搅拌至变为橙红色,过滤制得马来酸醇胺酯。
[0018]优选的,石墨烯阻燃液与马来酸醇胺酯质量比为20:1~40:1。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0020]本专利技术在制备防刮科技布时,将改性微孔聚酯纤维膜用后整理剂进行后整理制得;
[0021]改性微孔聚酯纤维膜是向聚酯纤维中加入成孔材料氧化锆后,接枝β

环糊精,再进行等离子体处理制得;聚酯的分子结构拥有相对不易挪动的苯环,使得聚酯的刚性较大,加入成孔材料后制得带有微孔的聚酯,不仅将β

环糊精嵌入微孔中,还与聚酯产生交联键合反应,降低改性微孔聚酯纤维的刚性,使得柔韧性增强,从而增强防刮性;再进行等离子体处理,在改性微孔聚酯纤维上引入活性基团,进一步增强科技布的防刮性;
[0022]后整理剂是向石墨烯阻燃液中加入马来酸醇胺酯制得;石墨烯阻燃液是石墨烯微胶囊与海藻酸钠水凝胶共混制得;石墨烯微胶囊是用石墨烯包覆聚磷酸铵制得;马来酸醇胺酯是三乙醇胺与马来酸酐反应制得;聚磷酸铵是一种高效无卤绿色阻燃剂,在燃烧时会有固相和气相的双重阻燃效果,能够形成炭层饼具有抗熔滴效果,用石墨烯将聚磷酸铵包覆后,对科技布具有协同阻燃的效果,再引入马来酸醇胺酯连接在石墨烯表面,在石墨烯微胶囊表面形成导电通路,使得科技布在具备阻燃效果的同时,还具备防静电的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通过以下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将实施例和对比例中制备的防刮科技布的各指标测试方法如下:
[0025]防刮性:将实施例和对比例制得的防刮科技布参照GB/T3923.1进行拉伸强度测试;
[0026]阻燃性:将实施例和对比例制得的防刮科技布砖参照GB/T5455进行极限氧指数测定。
[0027]防静电性:将实施例和对比例制得的防刮科技布砖参照GB/T12703.2进行电荷面密度测试。
[0028]实施例1
[0029](1)将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氧化锆、三氟乙酸和二氯甲烷按质量比1:0.06:40:10混合,升温至50℃,在30rpm下搅拌50min,静置24h后制得静电纺丝液,将静电纺丝液加入到注射器中并安装到静电纺丝仪上,进行静电纺丝,静电纺丝时,推送速率为0.001mm/s,电压为24kV,接收距离为6cm,制得微孔聚酯纤维膜;
[0030](2)将微孔聚酯纤维膜用丙酮、乙醇和去离子水依次洗涤后,浸没在反应液中,反应液中的β

环糊精97g/L、1,2,3,4

丁烷四羧酸100g/L,次磷酸钠20g/L,在100rpm下搅拌反应2h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刮科技布,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刮科技布是先将改性微孔聚酯纤维膜用后整理剂进行后整理制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刮科技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微孔聚酯纤维膜是向聚酯纤维中加入成孔材料后进行静电纺丝,然后接枝β

环糊精,再进行等离子体处理制得。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刮科技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孔材料为氧化锆。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刮科技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整理剂是向石墨烯阻燃液中加入马来酸醇胺酯制得;所述石墨烯阻燃液是石墨烯微胶囊与海藻酸钠水凝胶共混制得;所述石墨烯微胶囊是用石墨烯包覆聚磷酸铵制得;所述马来酸醇胺酯是三乙醇胺与马来酸酐反应制得。5.一种防刮科技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刮科技布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1)将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氧化锆、三氟乙酸和二氯甲烷按质量比1:0.06:40:10~1:0.08:50:10混合,升温至50~70℃,在30~80rpm下搅拌50~90min,静置24h后制得静电纺丝液,将静电纺丝液加入到注射器中并安装到静电纺丝仪上,进行静电纺丝,制得微孔聚酯纤维膜;(2)将微孔聚酯纤维膜用丙酮、乙醇和去离子水依次洗涤后,浸没在反应液中,在100~400rpm下搅拌反应2~4h后捞出,在100~120℃下进行低温烘干1~6min,然后转移至160~180℃下进行高温焙烘1~6min,转移至射频等离子体发射器中,在40~60W下处理1~5min,制得改性微孔聚酯纤维膜;(3)将海藻酸钠和去离子水按质量1:40~1:50混合,升温至60~70℃并在100~200rpm下搅拌反应1~2h,加入海藻酸钠质量2~4倍的石墨烯微胶囊,继续搅拌反应2~4h,制得石墨烯阻燃液;(4)向石墨烯阻燃液中加入马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小波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诺宝尔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