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充放电控制方法、系统、装置、电动车辆和存储介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控制
,尤其涉及一种充放电控制方法、一种充放电控制系统、一种电动车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一种充放电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使用新能源电动汽车,但是,无论是纯电动汽车还是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新能源汽车一般都包含有OBC(On Board Charger,车载充电器)交流或者直流充电电路,以满足对电动汽车进行交流或者直流充电的需求。但是,OBC往往只有在车辆静止状态时才投入使用,当车辆处于行驶状态时,OBC组件则成为了新能源汽车的固定载荷。
[0003]在相关技术中,单相或三相交流电对电动汽车电池进行充电时的功率器件并不能复用,并且充电电路往往没有进行电气隔离,所以其系统安全性并不能得到有效保证,不能较好的降低车辆整体重量,并且也增加了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放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充放电控制电路包括动力电池单元、隔离转换单元、DC/DC变换单元、电动机控制单元、发电机控制单元和可控开关单元,所述DC/DC变换单元、所述电动机控制单元和所述发电机控制单元互相连接,所述DC/DC变换单元还连接到所述动力电池单元和直流充放电端子,所述隔离转换单元还连接到所述动力电池单元、所述电动机控制单元和发电机控制单元,所述DC/DC变换单元的第一端和所述电动机控制单元或所述发电机控制单元中的第一相桥臂中点连接到交流充放电端子,所述方法包括:当所述动力电池单元需要充放电时,控制所述可控开关单元工作于预设的工作模式,以实现所述动力电池单元的充放电;其中,工作于所述工作模式下的所述可控开关单元能够将所述DC/DC变换单元、所述电动机控制单元、所述发电机控制单元和所述隔离转换单元中的至少部分开关管作为所述动力电池单元的充放电回路中的一部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控开关单元包括第一可控开关单元、第二可控开关单元、第三可控开关单元、第四可控开关单元和第五可控开关单元,其中,所述第一可控开关单元设置在所述DC/DC变换单元与所述动力电池单元之间,所述第二可控开关单元设置在所述隔离转换单元与所述动力电池单元之间,所述第三可控开关单元设置在所述DC/DC变换单元与所述直流充放电端子之间,所述第四可控开关单元设置在所述交流充放电端子与由所述DC/DC变换单元和所述电动机控制单元中的第一相桥臂组成的电路之间,所述第五可控开关单元设置在所述隔离转换单元与所述电动机控制单元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可控开关单元包括第一开关和第三开关,所述第二可控开关单元包括第二开关和第四开关,所述第三可控开关单元包括第六开关,所述第四可控开关单元包括第七开关,所述第五可控开关单元包括第八开关,其中,所述第一开关的一端连接到所述动力电池单元的正极端,所述第一开关的另一端与所述DC/DC变换单元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三开关的一端连接到所述动力电池单元的负极端,所述第三开关的另一端与所述DC/DC变换单元的第二端相连;所述第二开关的一端连接到所述动力电池单元的正极端,所述第二开关的另一端与所述隔离转换单元的第一直流端子相连,所述第四开关的一端连接到所述动力电池单元的负极端,所述第四开关的另一端与所述隔离转换单元的第二直流端子相连;所述第六开关的一端连接所述直流充放电端子的负极,所述第六开关的另一端与所述DC/DC变换单元的第二端相连;所述第七开关的一端连接所述交流充放电端子的零线,所述第七开关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动机控制单元中的第一相桥臂中点相连;所述第八开关的一端与所述隔离转换单元的第一交流端子或者第二交流端子相连,所述第八开关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动机控制单元中的第二相桥臂中点或者所述发电机控制单元中的任意一相桥臂中点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所述动力电池单元需要充放电时,控制所述可控开关单元工作于预设的工作模式,以实现所述动力电池单元的充放电,包括:当所述动力电池单元需要交流隔离放电时,控制所述第一可控开关单元和所述第三可
控开关单元断开,并控制所述第二可控开关单元、所述第四可控开关单元和所述第五可控开关单元闭合;控制所述隔离转换单元对所述动力电池单元提供的直流电进行DC
‑
AC隔离变换,输出第一交流电,并控制所述电动机控制单元中的第二相桥臂和所述发电机控制单元中的任意一相桥臂构成的H桥,对所述隔离转换单元输出的交流电进行整流,以及控制所述电动机控制单元中的第一相桥臂和所述DC/DC变换单元构成的逆变电路,对所述H桥输出的直流电进行逆变,以通过所述交流充放电端子向外进行交流供电。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转换单元还连接交直流转换单元,所述隔离转换单元对所述动力电池单元提供的直流电进行DC
‑
AC隔离变换时,还输出第二交流电,所述交直流转换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二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后给低压电池单元充电或低压器件供电。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所述动力电池单元需要充放电时,控制所述可控开关单元工作于预设的工作模式,以实现所述动力电池单元的充放电,包括:在所述动力电池单元需要直流隔离放电时,控制所述第一可控开关单元和所述第四可控开关单元断开,并控制所述第二可控开关单元、所述第三可控开关单元和所述第五可控开关单元闭合;控制所述隔离转换单元对所述动力电池单元提供的直流电进行DC
‑
AC隔离变换,输出第一交流电,并控制所述电动机控制单元中的第二相桥臂和所述发电机控制单元中的任意一相桥臂构成的H桥,对所述隔离转换单元输出的交流电进行整流,控制所述DC/DC变换单元中的第一开关管和/或第三开关管导通,以使经过所述H桥整流处理后的直流电能够通过所述直流充放电端子向外进行直流供电。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控制所述H桥对所述隔离转换单元输出的交流电进行整流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控制所述DC/DC变换单元对所述H桥输出的直流电流进行降压,具体包括,控制所述DC/DC变换单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文昉,郑乐平,刘国权,薛鹏辉,王亮,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