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中药煎煮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465560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1 14: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中药煎制应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全自动中药煎煮系统。包括固定架以及设置在固定架上的煎药桶,所述煎药桶内设置有滤筒,所述滤筒可分离的设置在煎药桶内,所述煎药桶的底部设置有电加热装置,所述煎药桶的顶部设置有封盖,所述煎药桶的底部设置有集液桶,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煎药桶的下方设置集液桶配合封闭球以及连接固定机构,实现了煎药桶和集液桶之间的连通和封闭,通过在滤筒的上方设置齿圈的方式,使封盖的中部的控制得以空余,进而实现了放药孔的设置,利用封闭机构的设置,实现放药孔的开启和闭合,进而实现了中药的全自动二次煎煮,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全自动中药煎煮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中药煎制应用
,尤其涉及一种全自动中药煎煮系统。

技术介绍

[0003]中药的服治中,主要是通过煎煮来实现,在现有技术中,为了充分的释放中药的药力,在煎煮的过程中一般需要二次煎煮,在服用的时候,将二次煎煮的药液混合后,分早晚服用。
[0004]由于中药的二次煎煮以及煎煮的时间较长,为此,医院或诊所为会患者提供煎煮服务,将二次煎煮好的中药打包分装后供患者服用。医院或诊所的煎煮服务给患者服用中药带来了方便,而医院的煎煮主要是通过中药煎煮装置来实现。但现有的中药煎煮装置往往需要人工将容器的盖打开,将装有中药的无纺布袋放到滤筒里面,然后,再关闭容器盖。有的带有搅拌滤筒功能的,还需要将固定件安装到滤筒上,才可以控制滤筒转动,由于大部分中药需要二次煎煮,还需要工作人员控制阀门开闭,然后,再二次放水煎煮,整个过程操作复杂、繁琐,进而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的中药煎煮装置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设计合理、操作方便且能够实现全自动二次煎煮的全自动中药煎煮系统。
[000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全自动中药煎煮系统,包括固定架以及设置在固定架上的煎药桶,所述煎药桶内设置有滤筒,所述滤筒可分离的设置在煎药桶内,所述煎药桶的底部设置有电加热装置,所述煎药桶的顶部设置有封盖,所述煎药桶的底部设置有集液桶,所述集液桶的底部设置有出液管,所述出液管上设置有控制阀,所述煎药桶的底部设置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贯穿电加热装置伸入集液桶内,所述连通管的顶部设置有半球形凹槽,所述连通管的顶部与煎药桶的底部内壁平齐设置,所述滤筒的底部设置有与半球形凹槽相配合的封闭球,所述滤筒的顶部套装有齿圈,所述齿圈的一侧啮合有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内套装有转轴,所述转轴伸入封盖内,所述封盖内设置有与转轴连接的驱动电机,所述封盖的中部设置有放药孔,所述封盖内设置有用于封闭放药孔的封闭机构,所述封盖的底部设置有用于连接并对滤筒固定的连接固定机构,所述封盖的顶部设置有用于控制封盖升降的电动缸。
[0007]作为优选,所述封闭机构包括转动设置在封盖内的控制圈,所述控制圈套装在放料孔外,所述控制圈内壁上设置有控制杆,所述控制杆倾斜设置在控制圈的内壁上,所述控制杆间隔设置在控制圈的内壁上,所述控制杆上设置有控制槽孔,所述控制杆的下方设置有封板,所述封板上设置有控制轴,所述控制轴贯穿封板设置,所述控制轴伸入到控制槽孔内设置,所述封盖的底板上设置有与控制轴相配合的导向槽,多个封板在控制圈的正反转的情况下实现在导向槽内移动从而完成对放药孔的开启和封闭。
[0008]作为优选,所述控制圈外套装有控制齿圈,所述控制齿圈的一侧啮合有控制齿轮。
[0009]作为优选,所述控制齿轮套装在转轴上,所述转轴上套装有控制电磁离合器以及驱动电磁离合器,其中,所述控制齿轮通过控制电磁离合器的离合端套装在转轴上,所述驱动齿轮通过驱动电磁离合器的离合端套装在转轴上。
[0010]作为优选,所述连接固定机构包括设置在封盖底部的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朝向滤筒设置,所述支撑柱可伸缩设置在连接柱的底部,所述支撑柱的顶部设置有转动辊轮。
[0011]作为优选,所述转动辊轮水平倾斜设置在支撑柱的顶部。
[0012]作为优选,所述封盖的底部设置有喷水头。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001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全自动中药煎煮系统,通过在煎药桶的下方设置集液桶配合封闭球以及连接固定机构,实现了煎药桶和集液桶之间的连通和封闭,通过在滤筒的上方设置齿圈的方式,使封盖的中部的控制得以空余,进而实现了放药孔的设置,利用封闭机构的设置,实现放药孔的开启和闭合,进而实现了中药的全自动二次煎煮,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为实施例1提供的全自动中药煎煮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实施例1提供的全自动中药煎煮系统去除煎药桶和封盖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实施例1提供的集液桶和电加热装置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实施例1提供的连接管的半剖图;
[0020]图5为实施例1提供的滤筒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实施例1提供的滤筒和封盖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7为实施例1提供的封盖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8为实施例1提供的封盖去掉顶盖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9为实施例1提供的封闭机构的爆炸图;
[0025]图10为实施例1提供的封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11为实施例1提供的驱动电机和控制齿轮、驱动齿轮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12为实施例1提供的支撑柱的结构示意图;
[0028]以上各图中,1、煎药桶;11、机架;2、电加热装置;3、集液桶;31、出液管;32、连通管;321、半球形凹槽;4、滤筒;41、封闭球;42、齿圈;5、驱动电机;51、转轴;52、控制电磁离合器;53、控制齿轮;54、驱动电磁离合器;55、驱动齿轮;6、封盖;61、顶盖;62、底盖;621、导向槽;622、连接柱;63、放药孔;64、侧壁;65、支撑柱;66、转动辊轮;67、喷水头;7、封闭机构;71、控制圈;72、控制杆;721、控制槽孔;73、封板;74、控制轴;75、控制齿圈;8、电动缸。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30]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31]实施例1,如图1~图12所示,本实施例旨在提供一种全自动中药煎煮系统降低在中药的二次煎煮的过程中人工的参与度,以提高煎煮的效率,为此,本实施例提供的全自动中药煎煮系统包括固定架以及设置在固定架上的煎药桶1,在煎药桶1内设置有滤筒4,滤筒4可分离的设置在煎药桶1内,在煎药桶1的底部设置有电加热装置2,在煎药桶1的顶部设置有封盖6,以上结构为现有的常见结构,为此,在本实施例中,不加详细描述。
[0032]考虑到要实现二次煎煮,需要将第一次煎煮的药液进行存放,而存放的过程中需要保温,同时,考虑到尽可能的降低能源消耗,为此,在本实施例中,在煎药桶1的底部设置有集液桶3,具体的说,煎药桶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自动中药煎煮系统,包括固定架以及设置在固定架上的煎药桶,所述煎药桶内设置有滤筒,所述滤筒可分离的设置在煎药桶内,所述煎药桶的底部设置有电加热装置,所述煎药桶的顶部设置有封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煎药桶的底部设置有集液桶,所述集液桶的底部设置有出液管,所述出液管上设置有控制阀,所述煎药桶的底部设置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贯穿电加热装置伸入集液桶内,所述连通管的顶部设置有半球形凹槽,所述连通管的顶部与煎药桶的底部内壁平齐设置,所述滤筒的底部设置有与半球形凹槽相配合的封闭球,所述滤筒的顶部套装有齿圈,所述齿圈的一侧啮合有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内套装有转轴,所述转轴伸入封盖内,所述封盖内设置有与转轴连接的驱动电机,所述封盖的中部设置有放药孔,所述封盖内设置有用于封闭放药孔的封闭机构,所述封盖的底部设置有用于连接并对滤筒固定的连接固定机构,所述封盖的顶部设置有用于控制封盖升降的电动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中药煎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机构包括转动设置在封盖内的控制圈,所述控制圈套装在放料孔外,所述控制圈内壁上设置有控制杆,所述控制杆倾斜设置在控制圈的内壁上,所述控制杆间隔设置在控制圈的内壁上,所述控制杆上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永吴灿灿张慧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尧侠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