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辅助咽鼓管周围组织电刺激治疗的医疗器械
[0001]本申请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辅助咽鼓管周围组织电刺激治疗的医疗器械。
技术介绍
[0002]分泌性中耳炎是指不伴急性中耳感染的中耳积液,是以鼓室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患者发病后,中耳鼓室内出现积液,听力不同程度的受损,常伴有耳闷、耳鸣、耳压迫感、眩晕等不适;此病非常普遍,如病情迁延不愈、病情进展可导致听力损失持续加重或诱发中耳胆固醇肉芽肿、中耳胆脂瘤等严重中耳疾病,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及正常的生活与工作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0003]目前研究表明咽鼓管功能障碍是分泌性中耳炎发作及复发的最关键因素,在众多治疗本病的治疗方法中,主要可分为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其中,药物治疗是治疗早期非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手段,主要涉及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减充血剂和抗组胺药等;手术治疗是临床上治疗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手段,以鼓膜切开置管术、咽鼓管球囊扩张术较为常用。尽管上述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但均已被证明对咽鼓管功能改善有限,而且部分患者仍旧存在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辅助咽鼓管周围组织电刺激治疗的医疗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医疗器械包括:电极单元(1),所述电极单元(1)包括圆滑电极头(11)和导电杆(12),所述圆滑电极头(11)的导电端设于所述导电杆(12)的电流输出端;支撑单元(2),所述支撑单元(2)包括电极杆(21)和电极接口(22),所述电极杆(21)的一端连接所述导电杆(12)的电流输入端,所述电极杆(21)的另一端设有所述电极接口(22),以实现电流由所述电极杆(21)传递到所述导电杆(12)和所述圆滑电极头(11)上;所述导电杆(12)和所述电极杆(21)外表面分别设有绝缘层(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滑电极头(11)为半球形电极头,所述圆滑电极头(11)包括圆形截面(111)和工作曲面(112),所述圆滑电极头(11)的圆形截面(111)固定连接所述导电杆(12)的电流输出端,以使所述工作曲面(112)通电。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疗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单元(1)还包括固定装置(13),所述固定装置(13)设于所述圆滑电极头(11)的圆形截面(111)和所述导电杆(12)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医疗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13)包括卡式嵌入孔(131)和卡式嵌入头(132),所述卡式嵌入孔(131)设于所述导电杆(12)的一端,所述卡式嵌入头(132)设于所述圆形截面(1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明,张肖,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