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态自调节的浮船坞支撑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459383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1 14: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动态自调节的浮船坞支撑系统,包括若干组固定设置在浮船坞坞底的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包括液压缸和控制器,液压缸顶部与船体接触的支撑面设有压力传感器,液压缸连接液压泵,控制器连接压力传感器、液压泵和报警装置;所述控制器内预设限制压力范围,通过对比压力传感器测量压力值与限制压力范围,利用液压泵调节液压缸行程以改变液压缸对船体的支撑力,控制器在液压缸达极限行程但测量压力值仍超出限制压力范围时指示报警装置工作报警。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实现对支撑装置的自动调节与控制,在各个支撑点提供均匀稳定的支撑力,避免在波浪作用下浮船坞对船体的支撑力产生波动失稳,提高浮船坞托举作业的安全性。提高浮船坞托举作业的安全性。提高浮船坞托举作业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动态自调节的浮船坞支撑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浮船坞,尤其涉及一种动态自调节的浮船坞支撑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浮船坞作为海上驳船的漂浮设备,是修、造船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硬件条件,在使用过程中,不仅需要确保被托举船舶或海洋平台的安全,还需要确保浮船坞及坞墩装置的安全。
[0003]由于海船体型较大,为满足停船需求,浮船坞的长度需设计得较大,可达几百米,宽度相对较小约几十米。因其长度较大,浮船坞在波浪海洋波浪作用下难以避免会发生中拱和中垂变形。现有的浮船坞的坞墩支撑装置通常是固定在浮船坞坞底保持不变的,在这种条件下,随着浮船坞发生变形,各个坞墩支撑装置的受力变得不均匀,当坞墩由于挤压过载时,若无法及时卸载,易引起被托举船舶与浮船坞的局部结构损坏;当坞墩脱离与船体的接触时,若无法及时加载,易引起托举载荷不平衡导致安全事故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可以调节支撑力保证所载船体受力均匀的动态自调节的浮船坞支撑系统。
[0005]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动态自调节的浮船坞支撑系统,包括若干组固定设置在浮船坞坞底的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包括液压缸和控制器,液压缸顶部与船体接触的支撑面设有压力传感器,液压缸连接液压泵,控制器连接压力传感器、液压泵和报警装置;所述控制器内预设限制压力范围,通过对比压力传感器测量压力值与限制压力范围,利用液压泵调节液压缸行程以改变对船体的支撑力,控制器在液压缸达极限行程但测量压力值仍超出限制压力范围时指示报警装置工作报警。
[0006]优选地,所述压力传感器所测压力值大于限制压力范围最大限值时,控制器控制液压泵调节液压缸缩短行程;压力传感器所测压力值小于限制压力范围最小限值时,控制器控制液压泵调节液压缸增加行程。
[0007]优选地,所述控制器控制液压泵调节液压缸缩短至最小行程后,压力传感器所测压力值仍然大于限制压力范围最大限值时,控制器指示报警装置发出超载报警;控制器控制液压泵调节液压缸增大至最大行程后,压力传感器所测压力值仍然小于限制压力范围最大限值时,控制器指示报警装置发出失载报警。
[0008]优选地,所述液压泵为双向液压泵。
[0009]优选地,所述支撑装置均匀分布于坞底上表面,覆盖与船体承载相适应的坞底范围。特别地,各组所述支撑装置沿船身方向和垂直于船身方向呈行列分布。
[0010]优选地,各组所述支撑装置相互独立控制,各液压缸完全相同,其行程变化范围保持一致,各控制器内预设的限制压力范围设定相同。
[0011]优选地,所述液压坞墩支撑系统在初始状态加载船体时,调整各支撑装置的液压
缸处于中间行程。
[0012]优选地,所述限制压力范围依据船体重量和支撑装置的数量进行设定。
[0013]优选地,所述支撑装置安装在坞底的坞墩上方,可以在现有的浮船坞结构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直接在原有坞墩支撑上加装液压支撑装置。
[0014]工作原理:当浮船坞发生中拱和中垂变形,液压支撑装置与船体的相对位置变化,支撑装置的相对支撑距离扩大时,调节液压油流动,增加液压系统行程使其增加负载;反之,缩小液压系统行程,使其减小负载;对各个支撑装置独立进行控制使整个支撑系统的各支撑装置保持受力均匀,以提供稳定的支撑力。
[0015]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显著优点:1、能够实现对支撑装置的自动调节与控制,在各个支撑点提供均匀稳定的支撑力,避免在波浪作用下浮船坞对船体的支撑力产生波动失稳,提高浮船坞托举作业的安全性;2、个别支撑装置的支撑载荷过大或过小时,可以及时发出报警,便于及时做出处置。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支撑系统作业示意图;
[0017]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支撑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液压缸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浮船坞在波浪作用下处于中垂状态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浮船坞在波浪作用下处于中拱状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0022]如图1所示,一种动态自调节的浮船坞支撑系统,设置于浮船坞B的坞底上,用于承载船体A。本系统包括若干组支撑装置C,支撑装置C固定设置在浮船坞坞底原有的坞墩上方,如图2所示,包括液压缸1、压力传感器2、液压泵3、控制器4和报警装置5。
[0023]支撑装置C均匀分布于坞底上表面,覆盖与船体承载相适应的坞底范围,各组支撑装置C沿船身方向和垂直于船身方向呈行列分布。各组支撑装置C相互独立控制,各组的液压缸1结构完全相同,其行程变化范围保持一致。
[0024]如图3所示,液压缸1包括缸筒11、液压支撑杆12、密封装置13、液压油14和液压油管15;液压泵3为双向液压泵,通过两段液压油管15分别连通液压缸1的上部和下部的液压油14;液压支撑杆12的顶部与船体接触以支撑船体,其支撑面设置压力传感器2;控制器4连接压力传感器2、液压泵3和报警装置5,控制器4接收压力传感器2的采集信号,可通过控制电机来控制液压泵3工作以改变液压缸1的行程,还可以控制报警装置5发出报警。
[0025]浮船坞B在波浪中托举船舶时,受到波浪作用其形体呈现出动态变化趋势,处于不同位置的支撑装置C和船体A的相对位置即支撑距离会发生变化:如图4所示,当浮船坞B处于中拱状态时,艏艉处的支撑距离增大,该处的支撑装置C处于失载状态,船中处的支撑距离减小,该处的支撑装置C处于过载状态;如图5所示,当浮船坞B处于中垂状态时,艏艉处的支撑距离减小,该处的支撑装置C处于过载状态,船中处的支撑距离增加,该处的支撑装置C处于失载状态;浮船坞B一直处于中拱和中垂的动态交替变化过程中。
[0026]本专利技术具体使用时,首先调整各支撑装置C的液压缸1处于中间行程,将船体A移动至浮船坞B中实现加载。
[0027]各支撑装置C的压力传感器2可以实时测量该支撑点所承受的载荷即压力值,并将其转化为信号实时传递给控制器4。各支撑装置C的控制器4内预设限制压力范围,该限制压力范围依据船体重量和支撑装置的数量等进行设定,各组控制器4内预设的限制压力范围相同。控制器4接收压力传感器2传递的压力值并将其与限制压力范围进行对比:
[0028]若压力传感器2所测压力值大于限制压力范围最大限值时,控制器4通过控制电机驱动液压泵3调节液压缸1内液压油的分布,使液压油从液压支撑杆12下部泵入上部,推动液压支撑杆12下移,缩短液压支撑杆12的行程,减小该支撑点的压力负载,实现自动卸载;若控制器4控制液压泵3调节液压缸1缩短至最小行程后,压力传感器2所测实时压力值仍然大于限制压力范围最大限值,控制器4指示报警装置5发出超载报警;
[0029]若压力传感器2所测压力值小于限制压力范围最小限值时,控制器4通过控制电机驱动液压泵3调节液压缸1内液压油的分布,使液压油从液压支撑杆12上部泵入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态自调节的浮船坞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组固定设置在浮船坞坞底的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包括液压缸(1)和控制器(4),液压缸(1)顶部与船体接触的支撑面设有压力传感器(2),液压缸(1)连接液压泵(3),控制器(4)连接压力传感器(2)、液压泵(3)和报警装置(5);所述控制器(4)内预设限制压力范围,通过对比压力传感器(2)测量压力值与限制压力范围,利用液压泵(3)调节液压缸(1)行程以改变对船体的支撑力,控制器(4)在液压缸(1)达极限行程但测量压力值仍超出限制压力范围时指示报警装置(5)工作报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态自调节的浮船坞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传感器(2)所测压力值大于限制压力范围最大限值时,控制器(4)控制液压泵(3)调节液压缸(1)缩短行程;压力传感器(2)所测压力值小于限制压力范围最小限值时,控制器(4)控制液压泵(3)调节液压缸(1)增加行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态自调节的浮船坞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4)控制液压泵(3)调节液压缸(1)缩短至最小行程后,压力传感器(2)所测压力值仍然大于限制压力范围最大限值时,控制器(4)指示报警装置(5)发出超载报警;控制器(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仕风周利王庆丰刘鹏徐海涛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