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碳化硅陶瓷外衬的耐磨煤粉燃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5927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1 14: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有碳化硅陶瓷外衬的耐磨煤粉燃烧器,涉及煤粉燃烧器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中心管,中心管外侧设置有第一碳化硅陶瓷外衬、第二碳化硅陶瓷外衬以及第三碳化硅陶瓷外衬,中心管外壁开设有定位槽,第一碳化硅陶瓷外衬内壁固定有定位块,定位块与定位槽为相互配合的楔形结构,便于对第一碳化硅陶瓷外衬进行初步定位,第一碳化硅陶瓷外衬、第二碳化硅陶瓷外衬以及第三碳化硅陶瓷外衬一端开设有插槽,另一端固定有插块,与插槽相互配合,便于将第一碳化硅陶瓷外衬、第二碳化硅陶瓷外衬以及第三碳化硅陶瓷外衬首尾相连固定在中心管外侧,方便了后期的拆卸修补,解决了通过螺栓进行固定,容易受到热胀冷缩影响的弊端。端。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碳化硅陶瓷外衬的耐磨煤粉燃烧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煤粉燃烧器
,特别是涉及一种带有碳化硅陶瓷外衬的耐磨煤粉燃烧器。

技术介绍

[0002]煤粉燃烧器,指能够让煤粉在短时间内充分燃烧,产生高温涡流的设备。根据用途,煤粉燃烧器分为:回转窑专用煤粉燃烧器、锅炉用煤粉燃烧器以及沥青拌和站专用煤粉燃烧器。煤粉燃烧器具有特殊设计的多级多嘴送风导向结构,能在短时间内使煤粉产生高温涡流,具有燃烧完全,热利用率高,消烟除尘、高效节能,改善工作条件,减轻劳动强度等优点,是节能环保的理想产品。煤粉燃烧器适用于各种退火炉、金属加热炉、淬火炉、精密铸造烧壳炉、熔炼炉、锻造炉和其他加热炉窑。
[0003]现有的工业与民用窑炉上以煤粉为燃料的燃烧器的煤粉入口处大多是由普通钢结构构成,是整个燃烧器的薄弱环节,由于含煤粉的高速气流的直接冲刷,使得燃烧器投入使用后,该处周围和中心的管壁很快被洞穿,导致燃烧器的使用寿命大幅缩短,影响燃烧器的正常使用,部分燃烧器虽然将该处的管壁加厚或采用耐磨衬板,使得使用寿命有所延长,但效果并不十分理想,由于耐磨衬板与中心管的管壁结合为一体,维修时需将整个燃烧器拆卸后修补,费时费力,严重影响窑炉的正常生产,且大多数衬板与中心管之间采用螺栓进行固定,由于热胀冷缩的作用,导致螺栓性能降低,影响衬板的稳定性,使用效果较差。
[0004]对此,我们设计一种带有碳化硅陶瓷外衬的耐磨煤粉燃烧器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本专利技术为一种带有碳化硅陶瓷外衬的耐磨煤粉燃烧器,包括中心管,所述中心管外侧设置有第一碳化硅陶瓷外衬、第二碳化硅陶瓷外衬以及第三碳化硅陶瓷外衬,且所述第一碳化硅陶瓷外衬、第二碳化硅陶瓷外衬以及第三碳化硅陶瓷外衬均为弧形结构,与中心管外壁轮廓相互配合,所述中心管外壁开设有定位槽,所述第一碳化硅陶瓷外衬内壁固定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与定位槽为相互配合的楔形结构,所述第一碳化硅陶瓷外衬、第二碳化硅陶瓷外衬以及第三碳化硅陶瓷外衬一端开设有插槽,第一碳化硅陶瓷外衬、第二碳化硅陶瓷外衬以及第三碳化硅陶瓷外衬远离插槽的一端固定有插块,插块与插槽相互配合,所述插槽底部开设有凹槽,所述插块端头部位固定有凸块,所述凸块与凹槽相互配合;
[0007]上述结构中,通过所述定位块与定位槽为相互配合的楔形结构,便于将第一碳化硅陶瓷外衬初步固定在中心管外表面,同时在插块与插槽的相互配合下,结合第一碳化硅陶瓷外衬、第二碳化硅陶瓷外衬以及第三碳化硅陶瓷外衬的弧形结构,与中心管外壁轮廓相互配合,便于将第一碳化硅陶瓷外衬、第二碳化硅陶瓷外衬以及第三碳化硅陶瓷外衬首尾连接在一起,贴设在中心管外表面,减小含煤粉的高速气流对中心管的冲刷作用,避免中心管管壁被洞穿,保证了中心管的使用效果以及使用寿命,进而保证了燃烧器的使用寿命,
其中凸块与凹槽的相互配合,有效提高了第一碳化硅陶瓷外衬、第二碳化硅陶瓷外衬以及第三碳化硅陶瓷外衬首尾连接在一起的稳定性,进而保证了第一碳化硅陶瓷外衬、第二碳化硅陶瓷外衬以及第三碳化硅陶瓷外衬的使用效果;
[0008]所述第一碳化硅陶瓷外衬、第二碳化硅陶瓷外衬以及第三碳化硅陶瓷外衬左右两端分别固定有第一螺纹部与第二螺纹部,所述中心管外侧活动设置有第一螺纹套与第二螺纹套,所述第一螺纹套与第一螺纹部螺纹配合,所述第二螺纹套与第二螺纹部螺纹配合,其中第一螺纹套与第一螺纹部的螺纹配合以及第二螺纹套与第二螺纹部的螺纹配合,便于将第一碳化硅陶瓷外衬、第二碳化硅陶瓷外衬以及第三碳化硅陶瓷外衬左右两端固定在一起,进一步保证了第一碳化硅陶瓷外衬、第二碳化硅陶瓷外衬以及第三碳化硅陶瓷外衬贴设在中心管外壁的稳定性。
[0009]优选地,所述凹槽底部开设有卡槽,所述凸块上固定有卡块,所述卡块与卡槽相互配。
[0010]优选地,所述插槽一侧开设有限位槽,所述插块一侧固定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限位槽相互配合。
[0011]优选地,所述中心管外壁设置有耐高温层。
[0012]优选地,所述第一碳化硅陶瓷外衬、第二碳化硅陶瓷外衬以及第三碳化硅陶瓷外衬内壁均设置有防滑层。
[0013]优选地,所述第一螺纹部与第二螺纹部外表面靠近中心处的一侧为倾斜结构。
[0014]优选地,所述第一螺纹套与第二螺纹套内壁远离螺纹槽的一侧为倾斜结构,且所述第一螺纹部以及第二螺纹部外表面的倾斜面分别与第一螺纹套以及第二螺纹套内壁的倾斜面相互配合。
[0015]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6]本专利技术通过定位块与定位槽为相互配合的楔形结构,便于将第一碳化硅陶瓷外衬初步固定在中心管外表面,同时在插块与插槽的相互配合下,结合第一碳化硅陶瓷外衬、第二碳化硅陶瓷外衬以及第三碳化硅陶瓷外衬的弧形结构,与中心管外壁轮廓相互配合,便于将第一碳化硅陶瓷外衬、第二碳化硅陶瓷外衬以及第三碳化硅陶瓷外衬首尾连接在一起,贴设在中心管外表面,减小含煤粉的高速气流对中心管的冲刷作用,避免中心管管壁被洞穿,保证了中心管的使用效果以及使用寿命,进而保证了燃烧器的使用寿命,其中凸块与凹槽的相互配合,有效提高了第一碳化硅陶瓷外衬、第二碳化硅陶瓷外衬以及第三碳化硅陶瓷外衬首尾连接在一起的稳定性,进而保证了第一碳化硅陶瓷外衬、第二碳化硅陶瓷外衬以及第三碳化硅陶瓷外衬的使用效果;
[0017]其中第一螺纹套与第一螺纹部的螺纹配合以及第二螺纹套与第二螺纹部的螺纹配合,便于将第一碳化硅陶瓷外衬、第二碳化硅陶瓷外衬以及第三碳化硅陶瓷外衬左右两端固定在一起,进一步保证了第一碳化硅陶瓷外衬、第二碳化硅陶瓷外衬以及第三碳化硅陶瓷外衬贴设在中心管外壁的稳定性。
[0018]当然,实施本专利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
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
[0022]图3为图2中剖面A

A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图3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图3中C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5]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6]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7]1、中心管;2、第一碳化硅陶瓷外衬;3、第二碳化硅陶瓷外衬;4、第三碳化硅陶瓷外衬;5、定位槽;6、定位块;7、插槽;8、插块;9、凸块;10、凹槽;11、第一螺纹部;12、第二螺纹部;13、第一螺纹套;14、第二螺纹套;15、卡块;16、卡槽;17、限位槽;18、限位块;19、耐高温层;20、防滑层。
具体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碳化硅陶瓷外衬的耐磨煤粉燃烧器,包括中心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管(1)外侧设置有第一碳化硅陶瓷外衬(2)、第二碳化硅陶瓷外衬(3)以及第三碳化硅陶瓷外衬(4),且所述第一碳化硅陶瓷外衬(2)、第二碳化硅陶瓷外衬(3)以及第三碳化硅陶瓷外衬(4)均为弧形结构,与中心管(1)外壁轮廓相互配合,所述中心管(1)外壁开设有定位槽(5),所述第一碳化硅陶瓷外衬(2)内壁固定有定位块(6),所述定位块(6)与定位槽(5)为相互配合的楔形结构,所述第一碳化硅陶瓷外衬(2)、第二碳化硅陶瓷外衬(3)以及第三碳化硅陶瓷外衬(4)一端开设有插槽(7),第一碳化硅陶瓷外衬(2)、第二碳化硅陶瓷外衬(3)以及第三碳化硅陶瓷外衬(4)远离插槽(7)的一端固定有插块(8),插块(8)与插槽(7)相互配合,所述插槽(7)底部开设有凹槽(10),所述插块(8)端头部位固定有凸块(9),所述凸块(9)与凹槽(10)相互配合;所述第一碳化硅陶瓷外衬(2)、第二碳化硅陶瓷外衬(3)以及第三碳化硅陶瓷外衬(4)左右两端分别固定有第一螺纹部(11)与第二螺纹部(12),所述中心管(1)外侧活动设置有第一螺纹套(13)与第二螺纹套(14),所述第一螺纹套(13)与第一螺纹部(11)螺纹配合,所述第二螺纹套(14)与第二螺纹部(12)螺纹配合。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阳王鑫冯绍伟李博孙君建胡光华
申请(专利权)人:朝阳燕山湖发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