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异型钢折角抛光设备及其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45884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1 14: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钢型材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异型钢折角抛光设备及其使用方法。其技术方案包括:主框架以及与其固定的升降式输送机构,主框架的上侧固定有支撑外仓,支撑外仓的内顶部通过连接体转动连接有两个用于抛光异型钢的抛光筒机构;抛光筒机构包括由多个呈环形等距分布的单板,相邻两个单板之间通过两个连接轴承连接,多个单板与多个连接轴承共同构成集尘筒组件,两个连接轴承的内圈均插接固定有内棱管。本发明专利技术具备将工作状态的抛光刷毛进行定时的自动替换,同时在工作中可将抛光产生的粉尘体从抛光处直接吸引收集,大大降低了粉尘逸散的可能性;同时能够对抛光刷毛进行加速冷却,保证抛光刷毛的工作温度稳定。保证抛光刷毛的工作温度稳定。保证抛光刷毛的工作温度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异型钢折角抛光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钢型材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异型钢折角抛光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机械加工的过程中,经常需要对工件进行抛光加工,进行抛光加工的主要工具是抛光机。在抛光设备中主要依靠人工的抛光或机械抛光,在机械抛光中主要对于一些比较规整的部件使用,而人工抛光的优点就是能够对非常规形状的部件进行抛光工作;在钢型材中,对于一些非常规的钢型材统称为异型钢,而异型钢在抛光工作中最困难的就是对钢型材的折角部位进行抛光,一般所使用的方法为手工抛光,但是手工抛光十分考验抛光手法;而在市面上存在这样的问题,因此现有技术中提出了数控抛光设备来解决一些异型材的抛光,数控抛光设备中主要依靠来自各个方位的抛光滚刷来抛光,并且在抛光时会产生抛光粉尘逸散,无法降低粉尘危害;并且在大批量抛光工作中无法及时更换刷毛,只能停机更换,而停机更换极大的影响生产效率,若毛刷持续的工作,容易导致刷毛温度过高,而产生物理形变,进而降低使用寿命,抛光损耗过大。因此需要一种可解决粉尘逸散以及梳毛温度过高的抛光设备其使用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降低粉尘逸散以及降低抛光刷毛高负荷工作温度过高而导致损耗的异型钢折角抛光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0004]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异型钢折角抛光设备,包括主框架以及与其固定的升降式输送机构,所述主框架的上侧固定有支撑外仓,所述支撑外仓的内顶部通过连接体转动连接有两个用于抛光异型钢的抛光筒机构;所述抛光筒机构包括由多个呈环形等距分布的单板,相邻两个单板之间通过两个连接轴承连接,多个所述单板与多个连接轴承共同构成集尘筒组件,两个所述连接轴承的内圈均插接固定有内棱管,两个所述内棱管之间可拆卸安装有交替工作的抛光刷组件,位于同一侧的所述内棱管内圈均固定有向外延伸的短杆,所述短杆上固定套设有可弹性形变的多棱叶件,所述短杆的一端固定有小齿轮,所述单板上固定有与多棱叶件相配合卡的方卡块,所述集成筒组件的两端均固定有端封件,所述端封件的内部固定有呈环形等距分布的多个螺旋件,所述端封件的端部可拆卸安装有过滤件,位于同一侧的端封件上设置有用于驱动小齿轮转动的伺服控制组件;两个所述抛光筒机构通过动力机构以相反的方向驱动转动。
[0005]优选的,所述升降式输送机构包括输送带以及安装在输送带下侧的升降器,所述输送带的两侧均固定有侧接柱,所述侧接柱的端部滑动连接有与主框架固定的滑动架。
[0006]优选的,所述抛光刷组件包括设置在两个内棱管之间的主柱体,所述主柱体的外周侧等间距固定有多个抛光刷毛,所述主柱体的两端均开设有圆槽,每个所述圆槽内均通
过弹簧固定有与内棱管相插接的棱杆销,所述主柱体上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设置有与棱杆销固定的拉动杆。
[0007]优选的,所述伺服控制组件包括固定在端封件上的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与其中一个小齿轮固定连接,所述端封件上活动套设有与多个小齿轮啮合传动的小齿环,所述伺服电机与外部PLC控制终端电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动力机构包括固定套设在端封件上的齿环一,其中一侧所述齿环一上固定有齿环二,所述支撑外仓上通过长轴转动连接有与齿环二啮合传动的齿环三,所述支撑外仓的外侧固定有输出轴与长轴一端固定的驱动电机。
[0009]优选的,所述方卡块上开设有缺口,所述多棱叶件包括与短杆固定套设的圆管,所述圆管上等间距固定有多个一体成型的分拨片,所述分拨片与方卡块的缺口卡接。
[0010]优选的,所述抛光刷毛的数量与多棱叶件的分拨片数量相对应。
[0011]优选的,所述主柱体上的多个抛光刷毛分别为尼龙丝、猪鬃、金属丝、剑麻中的其中一种或组合。
[0012]一种异型钢折角抛光设备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将所需抛光的异型钢进行测量,确定抛光时输送带与抛光筒机构之间的距离,根据测量结果将升降器转动对输送带的高度进行适应性调整;步骤二:将驱动电机以及输送带接通电源启动,确定电机转动方向为顺时针方向,同时操控PLC控制终端对伺服电机进行编程控制,确定单次工作偏转角度以及间隔工作时间;步骤三:将所需抛光的异型钢放置在输送带上进行输送,通过输送带的输送作用进行不间断的抛光。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通过将输送带设置成为可升降的设计,能够适用于不同截面大小的异型钢型材,满足在设备上的使用需求;通过设置的单板与连接轴承所组成的集尘筒组件以及可拆卸安装抛光刷组件能够在转动的过程中对需要抛光的部件进行旋转抛光,并且所设置的端封件、螺旋件和过滤件等部件,在保持端封件的高速转动过程中,可通过螺旋件的作用将单板和连接轴承所构成的集尘筒中的空气向外排出,促使单板与连接轴承组成的集尘筒组件内部负压,可通过相邻的单板之间的缝隙进入空气,由于经过抛光刷组件抛光产生粉末体,同时抛光刷组件设置于该间隙之间,可在吸入抛光带来的粉末体,同时所造成的负压将所进行抛光工作的刷毛带来高流速的气体,可对刷毛进行加速冷却;同时经过过滤件可对抛光所带来的粉末体进行阻拦收集,可大幅降低粉尘逸散以及降低抛光刷毛长时间工作的高温,达到延长抛光刷毛的使用寿命;而且所设置的动力机构将驱动抛光筒机构进行相互反向转动的效果,配合上抛光刷组件的的抛光刷毛的圆周转动作用,可进行拨动动气的作用,将所抛光的粉尘体集中在两个抛光筒机构之间,进一步降低粉尘逸散的危害;所设置的伺服控制组件中的伺服电机通过外部连接的PLC控制终端进行编程控制,设定单次工作偏转角度以及间隔工作时间,能够在持续性的抛光作业中进行交替抛光刷毛工作,可进一步保证在长时间工作状态下所工作的抛光刷毛处于良好的工作温度;并且可将多个抛光刷毛设置不同材质的刷毛,达到适合不同材质的异型结构件的抛光工作,
也可实现同种异型结构件不同抛光精度的抛光效果,丰富使用场景;设置的可替换式设计的抛光刷组件更进一步方便了更换维修,可大幅提高更换检修的效率,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14]图1给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仰视立体图;图3为图1的前视剖视图;图4为图1的抛光筒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部分结构爆炸图;图6为图4中集尘筒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的内部结构剖视图;图9为图6的抛光刷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5]附图标记:1、主框架;2、输送带;21、升降器;22、侧接柱;23、滑动架;3、支撑外仓;31、连接体;4、单板;41、连接轴承;42、内棱管;43、主柱体;431、抛光刷毛;432、圆槽;433、弹簧;434、棱杆销;435、拉动杆;44、短杆;45、小齿轮;46、多棱叶件;47、方卡块;5、端封件;51、螺旋件;52、过滤件;6、伺服电机;61、小齿环;7、齿环一;71、齿环二;72、长轴;73、齿环三;74、驱动电机。
实施方式
[0016]下文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异型钢折角抛光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框架(1)以及与其固定的升降式输送机构,所述主框架(1)的上侧固定有支撑外仓(3),所述支撑外仓(3)的内顶部通过连接体(31)转动连接有两个用于抛光异型钢的抛光筒机构;所述抛光筒机构包括由多个呈环形等距分布的单板(4),相邻两个单板(4)之间通过两个连接轴承(41)连接,多个所述单板(4)与多个连接轴承(41)共同构成集尘筒组件,两个所述连接轴承(41)的内圈均插接固定有内棱管(42),两个所述内棱管(42)之间可拆卸安装有交替工作的抛光刷组件,位于同一侧的所述内棱管(42)内圈均固定有向外延伸的短杆(44),所述短杆(44)上固定套设有可弹性形变的多棱叶件(46),所述端上的一端固定有小齿轮(45),所述单板(4)上固定有与多棱叶件(46)相配合卡的方卡块(47),所述集成筒组件的两端均固定有端封件(5),所述端封件(5)的内部固定有呈环形等距分布的多个螺旋件(51),所述端封件(5)的端部可拆卸安装有过滤件(52),位于同一侧的端封件(5)上设置有用于驱动小齿轮(45)转动的伺服控制组件;两个所述抛光筒机构通过动力机构以相反的方向驱动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异型钢折角抛光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式输送机构包括输送带(2)以及安装在输送带(2)下侧的升降器(21),所述输送带(2)的两侧均固定有侧接柱(22),所述侧接柱(22)的端部滑动连接有与主框架(1)固定的滑动架(2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异型钢折角抛光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抛光刷组件包括设置在两个内棱管(42)之间的主柱体(43),所述主柱体(43)的外周侧等间距固定有多个抛光刷毛(431),所述主柱体(43)的两端均开设有圆槽(432),每个所述圆槽(432)内均通过弹簧(433)固定有与内棱管(42)相插接的棱杆销(434),所述主柱体(43)上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设置有与棱杆销(434)固定的拉动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培荣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巴马型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