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井N型内循环自/外供节能排液采气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45841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1 14: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气井“N”型内循环自/外供节能排液采气系统,井壁套管内同轴安装大、小油管,大、小油管的环空间隙下端安装有密封封隔器,小油管内位于密封封隔器上部安装有气体射流雾化器,大油管下端通过连通管与气井联通,连通管上安装有单流阀。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科学合理,在本井气量不足时也可靠外部或邻近高压产气井能量进行排液,合理充分利用了气体膨胀和举升的特点、又把射流、抽吸、雾化的原理有机相结合在整个气体流经过程,充分发挥气体在U型管柱内携、抽、举作用,使井(管)内积存液体快速、高效排出,再加上井口套压、井内动液面变化连续检测智能控制,实施油气井高产稳产不是难题。题。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井N型内循环自/外供节能排液采气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油田开发采油采气工艺
,具体涉及一种气井“N”型内循环自/外供节能排液采气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油田对采气井内易积液(水)的气井开发一般采取如下措施工艺技术:一种是气举工艺技术,即向井内产气油管柱与套管环空中注气(或加发泡剂,简称泡排),靠气体膨胀携水排液降低井底回压获取产能,该工艺效率低,恢复产量慢,适应性差;二种是靠井下安装的气体雾化排液器工艺技术,即在产气油管柱下端安装气体雾化器,充分利用地层气体能量与液(水)雾化后,靠气体膨胀、雾化把液(水)携带到地面,降低井底回压获取产能,该技术适应性差,地层能量低的井不适应;三种是采取产气油管柱内气举柱塞工艺技术,该技术也是靠本井气体举升柱塞排液降低井底回压,适应性差,地层能量低的井不适应;四种是靠外加机械动力,如抽油机、电泵、螺杆泵、水力射流泵等工艺抽出井内积水获取产能,但该类排水工艺成本高、管理麻烦。
[0003]本专利技术是可充分利用本井套管内产出的高压气体,通过井口液面连续检测压力井口智能控制流程,利用井内构成的“N”型气体通道,即井内大油管与小油管环空和小油管柱内通道;再加上通过小油管最下端的气体加速喷射雾化器后,很容易从小油管柱内把积液一起携排到地面,从而降低井底回压获取产能;二是在本井能量不足时也可靠外来或邻近高压产气井能量利用本井动液面连续检测压力井口智能控制流程对本井进行智能排水采气,使该气井长期获得高产稳产。该种排水系统是一种能适应地层任何能量的产气井开发,对于地层高产液(水)、低产液(水)出气井均适应。该项排水系统的专利技术不但大大降低了现油田产气井开发的生产成本,还提高了该类气井的智能化管理水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气井“N”型内循环自/外供节能排液采气系统,对产气井井内因积水井底回压升高而至减产、停产需排液(水)降低回压,从而恢复原井产气量的有效、节能、智能、简单的系统,该系统主要是利用本井内套管的高压气体通过井口液面连续检测压力井口智能控制流程控制,靠井内“N”型气体管柱通道及井下气体射流雾化器,迫使气体携带井下积液通过小管排至地面进行气液分离;另外,该系统在本井气量不足时也可靠外部或邻近高压产气井能量进行排液,该系统投资费用低、智能、节能、方便、排液效率高、见效快。
[0005]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一种气井“N”型内循环自/外供节能排液采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井壁套管、大油管及小油管,所述井壁套管内同轴安装所述大油管及小油管,所述大油管及小油管的环空间隙下端安装有密封封隔器,所述小油管内位于所述密封封隔器上部安装有气体射流雾化器,所述大油管下端通过一体设置的连通管与气井联通,所述连通管上安装有单流阀,所
述井壁套管、大油管及小油管形成气井“N”型气液流通通道。
[0007]而且,所述连通管的底端为喇叭口。
[0008]而且,所述大油管的管柱底端与气井产气层间隔20~50m。
[0009]而且,所述单流阀安装于所述连通管的进口上方20~100m,所述密封封隔器位于所述单流阀上方20~50m。
[0010]而且,所述小油管上的气体射流雾化器位于所述密封封隔器上方5~10m。
[0011]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有益效果为:
[0012]1、本专利技术的气井“N”型内循环自/外供节能排液采气系统,利用井内同心大小双油管和井壁套管在井筒内形成“N”型通道,靠井口套管动液面连续检测压力控制器进行检测,结合本井环空液面和气压变化情况,迫使本井套管内高压气体充分在井筒内“N”型通道内经过,靠小油管最下端的气体射流喷射雾化器携排出井下积液:一是充分利用本井套管内不断产的气体,待气压升高到一定压力值时,高压气体在动液面连续检测压力井口智能控制流程控制下,高压气体被迫通过井内的同心大小管柱环空及小管下端的气体加速喷射雾化器后,从小油管柱内同井底积液一起排到地面,从而降低井底回压获取产能;二是在本井能量不足时也可靠外来或邻近高压气井能量对本井进行智能排水采气,使该气井长期获得高产稳产。该排水系统是将油井井壁套管、大小油管(同心双管)柱、大小管柱内下端环空封隔器、小管下端的气体射流雾化器及大管下端单流阀之间合理巧妙构成“N”型的U型管通道,使油井套管上部高压环空气体经井口动液面连续检测压力井口智能流程控制——大油管与小油管管柱环空——小油管下端气体射流雾化器——小油管内至井口的管路实现携出井下积液,降低井底回压获取产能。
[0013]2、本专利技术的气井“N”型内循环自/外供节能排液采气系统,在本井气量不足时也可靠外部或邻近高压产气井能量进行排液,该系统投资费用低、智能、节能、方便、排液效率高、见效快。
[0014]3、本专利技术的气井“N”型内循环自/外供节能排液采气系统,合理充分利用了气体膨胀和举升的特点、又把射流、抽吸、雾化的原理有机相结合在整个气体流经过程,充分发挥气体在U型管柱内携、抽、举作用,使井(管)内积存液体快速、高效排出,再加上井口套压、井内动液面变化连续检测智能控制,实施油气井高产稳产不是难题。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智能井口控制原理图。
[0017]附图标记说明
[0018]1‑
井壁套管、2

大油管、3

小油管、4

密封封隔器、5

气体射流雾化器、6

单流阀、7

连通管、8

喇叭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述,以下实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0]如图1所示,一种气井“N”型内循环自/外供节能排液采气系统,其创新之处在于:
包括井壁套管1、大油管2及小油管3,所述井壁套管1内同轴安装所述大油管2及小油管3,所述大油管2及小油管3的环空间隙下端安装有密封封隔器4,所述小油管3内位于所述密封封隔器4上部安装有气体射流雾化器5,所述大油管2下端通过一体设置的连通管7与气井联通,连通管7的底端为喇叭口8,所述连通管7上安装有单流阀6,所述井壁套管1、大油管2及小油管3形成气井“N”型气液流通通道。
[0021]大油管2的管柱底端与气井产气层间隔20~50m;单流阀6安装于所述连通管7的进口上方20~100m,所述密封封隔器4位于单流阀6上方20~50m;小油管3上的气体射流雾化器5位于所述密封封隔器4上方5~10m。
[0022]本专利技术按设计把整套排液同心管柱下入井筒内做好智能采气井口,井口套压和井内动液面连续检井口测智能控制流程安装,如图2所示,因该系统是套管一翼产气外输,所以在套管外输出口流程上不但安装智能控制阀控制,还要把井壁套管1与大油管2一翼出口联通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井“N”型内循环自/外供节能排液采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井壁套管(1)、大油管(2)及小油管(3),所述井壁套管(1)内同轴安装所述大油管(2)及小油管(3),所述大油管(2)及小油管(3)的环空间隙下端安装有密封封隔器(4),所述小油管(3)内位于所述密封封隔器(4)上部安装有气体射流雾化器(5),所述大油管(2)下端通过一体设置的连通管(7)与气井联通,所述连通管(7)上安装有单流阀(6),所述井壁套管(1)、大油管(2)及小油管(3)形成气井“N”型气液流通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井“N”型内循环自/外供节能排液采气系统,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东淼秦培莉张兵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龙新石油机械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