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旋塞及焦炉加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45731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1 14:35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交换旋塞及焦炉加热系统。交换旋塞包括旋塞主体,旋塞主体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一环形油槽和第二环形油槽,旋塞主体上开设有旋塞通道,旋塞通道贯通旋塞主体,旋塞通道为交换旋塞的气体通路。旋塞主体的外壁上在旋塞通道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油槽和第二油槽,第一油槽与第二油槽均连通在第一环形油槽和第二环形油槽之间。焦炉加热系统包括法兰和安装在法兰上的交换旋塞。采用本申请的交换旋塞及焦炉加热系统,可快速补充油槽内的油量,增加交换旋塞的润滑度,为与旋塞壳体配合连接的旋塞主体补充油量增加油膜厚度,降低磨损,同时可减少交换旋塞的人工润滑频率,扩大润滑周期,降低员工的劳动强度。降低员工的劳动强度。降低员工的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交换旋塞及焦炉加热系统


[0001]本申请涉及焦炉加热系统
,具体涉及一种交换旋塞及焦炉加热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焦炉加热系统中,交换旋塞是最重要的加热设备之一,是焦炉煤气的必经通道,不仅负责上升侧立火道焦炉煤气供给,而且负责下降侧立火道的除炭工作,同时定期的交换工作保证了焦炉炉体的加热稳定。
[0003]但在实际工作中作为焦炉煤气的通道,由于旋塞主体表面油槽宽度窄、深度浅引起润滑不到位,导致交换机交换时摩擦阻力增加,拉杆拉断。润滑油膜不均匀,存在旋塞壳体与旋塞主体配合面磨损间隙变大发生煤气泄漏放炮等诸多问题,影响着焦炉加热与安全生产。为解决以上问题,现有的方案为提高交换旋塞的人工润滑频次,缩短润滑周期。专利技术人在实现专利技术创造的过程中发现,提高交换旋塞的人工润滑频次时,每次润滑都需要人工进行拆卸旋塞主体,这样做不仅加大了员工的劳动强度,更是加长员工在煤气区域的工作时间,这些安全隐患不利于生产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申请提出一种交换旋塞及焦炉加热系统,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5]本申请提供一种交换旋塞,包括旋塞壳体和与旋塞壳体连接的旋塞主体;
[0006]所述旋塞主体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一环形油槽和第二环形油槽,所述旋塞主体上开设有旋塞通道,所述旋塞通道贯通所述旋塞主体,所述旋塞主体的外壁上在所述旋塞通道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油槽和第二油槽,所述第一油槽与所述第二油槽均连通在所述第一环形油槽和所述第二环形油槽之间。<br/>[0007]可选的,所述第一油槽和所述第二油槽关于所述旋塞通道对称设置。
[0008]可选的,所述旋塞通道在贯通所述旋塞主体的外壁处分别限定出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油槽的中心线和所述第二油槽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一开口的中心线沿所述旋塞主体的周向圆心角均为45
°

[0009]可选的,所述第一油槽和所述第二油槽的宽度均为7~7.5mm。
[0010]可选的,所述第一油槽和所述第二油槽的深度均为2~2.5mm。
[0011]可选的,所述旋塞主体呈圆锥形,所述第一环形油槽位于所述旋塞主体的大直径端,所述第二环形油槽位于所述旋塞主体的小直径端。
[0012]可选的,第一环形油槽的宽度为9.5~10mm,深度为3~3.5mm。
[0013]可选的,所述第二环形油槽的宽度为9.5~10mm,深度为3.5~4mm。
[0014]可选的,所述旋塞主体外壁上的还设有第三开口,所述第三开口位于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之间并与所述中空通道相连通。
[0015]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焦炉加热系统,包括法兰和上所述的交换旋塞,所述交换旋塞安装在所述法兰上。
[0016]本申请的有益效果:
[0017]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交换旋塞及焦炉加热系统。交换旋塞包括旋塞壳体和与旋塞壳体连接的旋塞主体,旋塞主体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一环形油槽和第二环形油槽,旋塞主体上开设有旋塞通道,旋塞通道贯通旋塞主体,旋塞通道为交换旋塞的气体通路。旋塞主体的外壁上在旋塞通道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油槽和第二油槽,第一油槽与第二油槽均连通在第一环形油槽和第二环形油槽之间。焦炉加热系统包括法兰和安装在法兰上的交换旋塞。采用本申请的交换旋塞及焦炉加热系统,可快速补充油槽内的油量,增加交换旋塞的润滑度,为与旋塞壳体配合连接的旋塞主体补充油量增加油膜厚度,降低磨损,同时可减少交换旋塞的人工润滑频率,扩大润滑周期,降低员工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交换旋塞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图1的A

A剖视图;
[0020]图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交换旋塞下降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交换旋塞上升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0023]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交换旋塞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

A剖视图,图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交换旋塞下降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交换旋塞上升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交换旋塞,包括旋塞壳体20和与旋塞壳体20连接的旋塞主体10。
[0024]其中,所述旋塞主体10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一环形油槽11和第二环形油槽12,所述旋塞主体10可为柱状结构,如圆柱状。第一环形油槽11和第二环形油槽12均沿旋塞主体10的外壁周向延伸形成闭环状,旋塞主体10的长度方向为旋塞主体10的轴线延伸方向。
[0025]所述旋塞主体10上开设有旋塞通道13,所述旋塞通道13贯通所述旋塞主体10外壁上相背设置的两侧,所述旋塞通道13为交换旋塞的气体通路。所述旋塞主体10的外壁上在所述旋塞通道13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油槽14和第二油槽15,所述第一油槽14与所述第二油槽15均连通在所述第一环形油槽11和所述第二环形油槽12之间,即四个油槽相连通,可快速补充油槽内的油量,增加交换旋塞的润滑度。
[0026]旋塞主体10可转动地安装在旋塞壳体20内,通过旋塞主体10上的油槽向与旋塞壳体20的配合面涂抹润滑油,通过增加油槽数量,可有效增加旋塞主体10的储油量,为与旋塞主体10配合连接的旋塞壳体20补充油量增加油膜厚度,降低磨损,增加润滑度减小交换机交换时摩擦阻力,防止拉杆拉断,同时可减少交换旋塞的人工润滑频率,扩大润滑周期,降低员工的劳动强度。
[0027]在实际工作中交换旋塞有两种工作状态,即下降与上升,旋塞主体10在两种工作状态时,旋塞主体10的油槽与旋塞壳体20的配合面的位置不同。可根据两种工作状态时,旋塞主体10的油槽与旋塞壳体20的配合面的位置确定第一油槽14和第二油槽15的位置,使第一油槽14和第二油槽15可在上升或下降两种工作状态时同时为旋塞壳体20表面补充油量增加油膜厚度,杜绝泄露煤气的现象。同时工作人员在拆卸安装旋塞主体10时,无需做标记记录旋塞主体10的工作状态,可根据第一油槽14和第二油槽15与旋塞壳体20的配合面快速安装,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安全隐患,进一步保障生产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
[0028]旋塞主体10在安装使用时先把加工面以及油槽内杂物铁削毛刺使用锉刀清理刮净,再用润滑油抹一层油,安装在旋塞壳体20后正反方向旋转几圈,旋塞壳体20与旋塞主体10配合形成均匀油膜后将旋塞主体10根据油槽的方向正确安装,再用旋塞壳体20上润滑油杯或自动润滑系统进行再次润滑后开始投入使用。
[0029]作为一个可选的实施例,所述第一油槽14和所述第二油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交换旋塞,其特征在于,包括旋塞壳体和与旋塞壳体连接的旋塞主体;所述旋塞主体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一环形油槽和第二环形油槽,所述旋塞主体上开设有旋塞通道,所述旋塞通道贯通所述旋塞主体,所述旋塞主体的外壁上在所述旋塞通道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油槽和第二油槽,所述第一油槽与所述第二油槽均连通在所述第一环形油槽和所述第二环形油槽之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换旋塞,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槽和所述第二油槽关于所述旋塞通道对称设置。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换旋塞,其特征在于,所述旋塞通道在贯通所述旋塞主体的外壁处分别限定出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油槽的中心线和所述第二油槽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一开口的中心线沿所述旋塞主体的周向圆心角均为45
°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换旋塞,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槽和所述第二油槽的宽度均为7~7.5mm。5.如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立海张跃付冠华白晔霖王云聂志强高帅雅拉图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能源集团煤焦化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