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墙板组合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5490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1 14: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墙板组合模具。所述墙板组合模具包括侧模,所述侧模包括依次叠设的下边模、中边模、上边模和连接组件,所述上边模的顶部水平面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下边模的底部水平面上设有用于供台车螺母穿过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位置对应,所述连接组件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将所述下边模、中边模和上边模与台车上的螺母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下边模、中边模、上边模叠设完成后,直接通过连接组件与台车上的螺母固定。减少单独操作压铁的步骤,避免模具变形而造成的漏浆。浆。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墙板组合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预制构件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墙板组合模具。

技术介绍

[0002]预制构件加工如墙板加工一般采用墙板组合模具,所述墙板组合模具包括底模和设置在所述底模上的四块侧模,由此围合形成预制构件浇筑的空腔。该空腔大小可根据各侧模安装位置的变化进行调节。最后在该空腔内浇筑混凝土成型所需墙板。
[0003]如现有专利公开号CN109531784A公示的一种预制构件组合模具及使用方法,其公开的侧模包括自下而上依次叠设的下边模、中边模和上边模。在所述下边模的底部内侧面上焊接螺母,再使用连接组件(如螺栓)穿过上边模、中边模和下边模,最后与下边模上的螺母固定。该侧模使用时,先通过上述方法安装成一整体后,再在台车上进行安装,此时,需要使用压铁将下边模与台车固定。这种方式存在如下几个问题:一是增加压铁安装步骤,使装模和拆模时间延长;二是压铁压紧力过大,容易使模具的被压板的压紧部位翘曲变形,导致该部位漏浆。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需使用压铁的墙板组合模具,避免漏浆。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墙板组合模具包括侧模,所述侧模包括依次叠设的下边模、中边模、上边模和连接组件,所述上边模的顶部水平面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下边模的底部水平面上设有用于供台车螺母穿过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位置对应,所述连接组件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将所述下边模、中边模和上边模与台车上的螺母固定。
[0006]上述方案中,通过在下边模上设置供台车螺母穿过的通孔,安装时,直接将该通孔与台车上固定的螺母对齐,待下边模、中边模、上边模叠设完成后,直接通过连接组件与台车上的螺母固定。减少单独操作压铁的步骤,避免模具变形而造成的漏浆。
[0007]优选的,所述上边模的顶部水平面上设有竖直向上延伸的脱模座。
[0008]优选的,所述脱模座为方管。
[0009]优选的,所述上边模包括第一顶板、第一侧板和第一筋板,所述第一侧板垂直连接于所述第一顶板的一端,所述第一筋板连接于第一顶板和第一侧板之间,且所述第一筋板间隔布设有多个;所述第一通孔设于所述第一顶板上。
[0010]优选的,所述中边模包括第二顶板、第二侧板和第一底板,第二顶板与第一底板呈上下相对间隔设置,所述第二侧板在第二顶板和第一底板的同一端并同时与所述第二顶板和第一底板相连。
[0011]优选的,所述第二侧板上设有剪力件,所述剪力件向远离第二顶板的方向水平凸伸。
[0012]优选的,所述剪力件的纵截面为等腰梯形。
[0013]优选的,所述中边模还包括多个连接于所述第二顶板、第二侧板和第一底板之间的第二筋板。
[0014]优选的,所述下边模底部水平面延伸至中边模和上边模的外侧。
[0015]优选的,所述下边模包括第三侧板、第二底板和第三筋板,所述第三侧板垂直连接于所述第二底板的一端,所述第三筋板连接于第三侧板和第二底板之间,且所述第三筋板间隔设有多个,所述第二通孔设于所述第二底板上。
[0016]与相关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7]一、所述墙板组合模具通过在下边模上设置供台车螺母穿过的通孔,安装时,可实现各边模在台车上分别安装(无需线下安装为整体后再上台车),直接将该通孔与台车上固定的螺母对齐,待下边模、中边模、上边模叠设完成后,直接通过连接组件与台车上的螺母固定;一次操作实现三个边模与台车的同时固定,减少单独操作压铁的步骤,避免模具变形而造成的漏浆;
[0018]二、所述墙板组合模具拆模时只需松开连接组件即可,相较于压铁固定,更加省时省力,脱模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墙板组合模具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图1的俯视图;
[0021]图3为沿图1的A

A剖视且将墙板组合模具放置在台车上的示意图;
[0022]图4为沿图1的B

B剖视且将墙板组合模具放置在台车上的示意图。
[0023]附图中:1、上边模;11、第一顶板;12、第一侧板;13、第一筋板;14、第一通孔;2、中边模;21、第二顶板;22、第二侧板;23、第一底板;24、第二筋板;25、剪力件;3、下边模;31、第三侧板;32、第二底板;33、第三筋板;4、连接组件;41、螺栓;42、螺母;5、脱模座;6、台车。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为叙述方便,下文中如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
[0025]如图1

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墙板组合模具包括侧模,所述侧模包括上边模1、中边模2、下边模3、连接组件4和脱模座5。所述下边模3、中边模2和上边模1自下而上依次叠设。所述连接组件4包括螺栓41和螺母42。
[0026]所述上边模1包括第一顶板11、第一侧板12、第一筋板13和第一通孔14。所述第一侧板12垂直连接于所述第一顶板11的一端,使第一顶板11和第一侧板12形成倒“L”形。所述第一筋板13为矩形板,其连接于第一顶板11和第一侧板12之间,且所述第一筋板13间隔布设有多个。所述第一通孔14设于所述第一顶板11上,并在第一顶板11上焊接与第一通孔14位置对应的螺母42。所述第一顶板11的上表面设有竖直向上延伸的脱模座5,所述脱模座5为方管。脱模时,锤击所述脱模座5,使模具与预制构件分离。
[0027]所述中边模2包括第二顶板21、第二侧板22、第一底板23、第二筋板24和剪力件25。
所述第二顶板21与第一底板23平行并呈上下相对间隔设置,两个端部平齐。所述第二侧板22在第二顶板21和第一底板23的同一端部并同时与所述第二顶板21和第一底板23相连。所述第二筋板24连接于所述第二顶板21、第二侧板22和第一底板23之间,且所述第二筋板24间隔设置有多个。
[0028]所述第二侧板22上设有剪力件25,所述剪力件25向远离第二顶板21的方向水平凸伸,该凸伸的截面为等腰梯形结构。所述剪力件25用于在预制构件上形成剪力槽。
[0029]所述下边模3包括第三侧板31、第二底板32、第三筋板33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三侧板31垂直连接于所述第二底板32的一端,使第三侧板31和第二底板32形成正“L”形。所述第三筋板33连接于第三侧板31和第二底板32之间,且所述第三筋板33间隔设有多个。所述第二底板32延伸至中边模2和上边模1的外侧,使所述第三筋板33形成直角梯形结构。所述第二通孔设于所述第二底板32上。所述第一通孔14与第二通孔位置对应。
[0030]所述墙板组合模具使用时,先将底模放置在台车6上,再在底模的周边安装侧模。侧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墙板组合模具,包括侧模,所述侧模包括依次叠设的下边模、中边模、上边模和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边模的顶部水平面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下边模的底部水平面上设有用于供台车螺母穿过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位置对应,所述连接组件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将所述下边模、中边模、上边模与台车上的螺母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板组合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边模的顶部水平面上设有竖直向上延伸的脱模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墙板组合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模座为方管。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板组合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边模包括第一顶板、第一侧板和第一筋板,所述第一侧板垂直连接于所述第一顶板的一端,所述第一筋板连接于第一顶板和第一侧板之间,且所述第一筋板间隔布设有多个;所述第一通孔设于所述第一顶板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板组合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边模包括第二顶板、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怀东卢良军刘龙健赵觅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远大住宅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