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天津农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十二斑褐菌瓢虫户外采集及室内饲养一体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45385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1 14: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十二斑褐菌瓢虫户外采集及室内饲养一体化装置,包括:上盖、底座、花盆、笼体,所述上笼体为八个不锈钢支柱,支柱通过三分接头连接,并支撑纱网围成笼体的上半部分,下笼体与底座为一体的不锈钢板,笼体内部放置若干花盆,底座上放置有吸水海绵,防止因外界因素致使装置内部湿度过低。所述上盖为空心四棱锥,四面为透明塑料,便于观察装置内昆虫及植物的情况,四个棱为不锈钢管,通过接头与上笼体连接,上盖顶端装有暖灯,用于控制装置内温度。上盖上装有温湿度监测装置,实时显示装置内温湿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进行户外十二斑褐菌瓢虫采集时,笼体内部的花盆和海绵可以随时取出,便于携带;在进行室内十二斑褐菌瓢虫饲养时,将花盆和海绵放置回笼体内,保持装置内患有白粉病的植株长时间维持十二斑褐菌瓢虫存活所需的食料。褐菌瓢虫存活所需的食料。褐菌瓢虫存活所需的食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十二斑褐菌瓢虫户外采集及室内饲养一体化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瓢虫采集及饲养
,具体涉及一种十二斑褐菌瓢虫户外采集及室内饲养一体化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十二斑褐菌瓢虫Coccinula sinensis属鞘翅目瓢虫科褐菌瓢虫属,以取食白粉为生。白粉病是由病原真菌导致的,危害范围广,但是目前对白粉病进行防治大都依赖化学农药,弊端颇多,不仅污染环境,效力也因抗药性而逐渐下降。有田间实验数据显示十二斑褐菌瓢虫持续取食苹果叶片上白粉菌20天后,真菌感染密度降低了84%。
[0003]但是,天然种群的食菌瓢虫往往虫口密度小,不足以有效抑制白粉病蔓延。且目前将食菌瓢虫作为媒介生物来防治白粉病的研究还在进行中,实现食菌瓢虫防治白粉病的前提,是要对食菌瓢虫进行大量人工繁育,但是如何户外采集以及室内饲养,还没有形成一套可供实际操作的技术指导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十二斑褐菌瓢虫户外采集及室内饲养一体化装置,以解决目前十二斑褐菌瓢虫饲养装置用法单一,未考虑将十二斑褐菌瓢虫的采集装置和饲养装置一体化,本装置将室内饲养和室外采集装置一体化,在进行室外十二斑褐菌瓢虫采集时,笼体内部的花盆、海绵和暖灯可以随时取出,便于携带;在进行室内十二斑褐菌瓢虫饲养时,将花盆、海绵和暖灯放置回笼体内,有助于节省实验室装置所占空间。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方法来实现:
[0006]一种十二斑褐菌瓢虫户外采集及室内饲养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一种十二斑褐菌瓢虫户外采集及室内饲养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提手1、暖灯2、温湿度监测显示器3、上盖4、上笼体8、花盆9、下笼体10、吸水海绵12、底座14;其中上盖4为四棱柱,通过四个不锈钢棱5支撑,上盖顶端装有暖灯2,上盖左侧的透明塑料板上装有温湿度监测显示器3。笼体部分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盖4与上笼体8之间通过隔层纱网13分隔,上笼体8为八个通过三分接头连接的不锈钢支柱6,不锈钢支柱6支撑纱网围成上笼体8,上笼体8和下笼体10焊接为一个整体,同时,下笼体10与底座14为一体的不锈钢板,笼体内部放置若干花盆9,底座上放置有环形吸水海绵12。
[0007]进一步的,所述的上盖4为中空四棱柱,四面为透明塑料板,通过四个不锈钢棱5支撑,不锈钢棱5通过接头与上笼体连接。
[0008]进一步的,所述上盖4顶端装有可拆卸的暖灯2,上盖4左侧的透明塑料板上装有温湿度监测显示器3。
[0009]进一步的,所述上盖4与笼体之间通过隔层纱网13分隔,防止瓢虫与暖灯2和温湿度监测显示器3接触。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笼体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笼体8由不锈钢支柱6和纱网构成,下笼体10空心不锈钢板。
[0011]进一步的,所述上笼体8为八个通过三分接头连接的不锈钢支柱6,不锈钢支柱6支撑纱网围成上笼体8,便于装置通风。
[0012]进一步的,所述下笼体10与底座14为一体的不锈钢板,便于放置花盆9和吸水海绵12。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笼体内部放置若干花盆9,花盆内9用营养土11种植患有白粉病的植株7。
[0014]进一步的,所述的花盆9的外围放置有环形吸水海绵12,防止因外界因素致使装置内部湿度过低。
[0015]本技术十二斑褐菌瓢虫户外采集及室内饲养一体化装置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6]1.该十二斑褐菌瓢虫户外采集及室内饲养一体化装置在进行户外采集时,装置内暖灯、花盆、海绵等部分可随意拆卸和取出,减轻装置质量,并防止室内进行移动时损坏内部结构。
[0017]2.该十二斑褐菌瓢虫户外采集及室内饲养一体化装置在进行室内饲养时,装置内暖灯、花盆、海绵等部分放置回原位,提供十二斑褐菌瓢虫生存所需的食料和环境条件。
[0018]3.该十二斑褐菌瓢虫户外采集及室内饲养一体化装置将采集装置和饲养装置一体化,在保障采集和饲养效果的同时,有效节省实验室空间,实现十二斑褐菌瓢虫的高效采集和饲养,为十二斑褐菌瓢虫研究提供重要保障。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十二斑褐菌瓢虫户外采集及室内饲养一体化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十二斑褐菌瓢虫户外采集及室内饲养一体化装置笼体结构示意图;
[0021]其中:
[0022]1:提手 2:暖灯 3:温湿度监测显示器 4:上盖 5:不锈钢棱 6:不锈钢支柱 7:患病植株 8:上笼体 9:花盆 10:下笼体 11:营养土 12:吸水海绵 13:纱网隔层 14: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方案叙述本技术。除非特别说明,本技术中所用的技术手段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方法。另外,实施方案应理解为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本技术的实质和范围仅由权利要求书所限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背离本技术实质和范围的前提下,对这些实施方案中的各种改变或改动也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描述。
[002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5]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
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6]实施例1
[0027]请参阅图1至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十二斑褐菌瓢虫户外采集及室内饲养一体化装置,从上到下依次设置为:上盖4、上笼体8、下笼体10、底座14。此外,还包括:提手1、暖灯2、温湿度监测显示器3、不锈钢棱5、不锈钢支柱6、患病植株7、花盆9、营养土11、吸水海绵12、隔层纱网13;
[0028]本实施例中,上盖4顶端外部装有圆环形提手1,便于实验人员对装置进行移动;上盖4顶端内部装有可拆卸的暖灯2,上盖4左侧的透明塑料板上装有温湿度监测显示器3,可以实时显示装置内温湿度数据,当发现装置温度不符合饲养温度条件时,通过暖灯2调节装置内温度。
[0029]本实施例中,上盖4由四根不锈钢棱5支撑,不锈钢棱5之间通过透明塑料板连接,形成封闭四棱锥形上盖4,便于实验人员观察装置内瓢虫、植株及培养环境的情况。
[0030]本实施例中,上盖4与上笼体8之间通过隔层纱网13进行分隔,网孔为120,十二斑褐菌瓢虫无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十二斑褐菌瓢虫户外采集及室内饲养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提手(1)、暖灯(2)、温湿度监测显示器(3)、上盖(4)、上笼体(8)、花盆(9)、下笼体(10)、吸水海绵(12)、底座(14);其中上盖(4)为四棱柱,通过四个不锈钢棱(5)支撑,上盖(4)顶端装有暖灯(2),上盖(4)左侧的透明塑料板上装有温湿度监测显示器(3);笼体部分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盖(4)与上笼体(8)之间通过隔层纱网(13)分隔,上笼体(8)为八个通过三分接头连接的不锈钢支柱(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伏倩文白鹏华祖国浩曹小彤吴海朝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农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