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中红侧沟茧蜂寄生黏虫的接种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4492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1 14: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中红侧沟茧蜂寄生黏虫的接种箱,包括透明箱体,所述箱体为长方体,在所述箱体前侧设有开口,在所述开口上设有抽拉门,抽拉门可覆盖住所述开口,在箱体两侧均开有窗口,两窗口相对设置并且在窗口上覆有60目的纱网;所述箱体长为38c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中红侧沟茧蜂寄生黏虫的接种箱


[0001]本技术涉及棉花、蔬菜防治棉铃虫
,尤其是指一种用于中红侧沟茧蜂寄生黏虫的接种箱。

技术介绍

[0002]天敌昆虫的人工繁育和释放应用是害虫生物防治的重要技术措施,其中寄生性天敌的人工繁育和利用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世界上特别是我国具有众多的可利用的天敌昆虫资源,由于没有适宜的替代寄主和相应的科学的繁育途径和方法,国内外只有极少数天敌昆虫能够进行人工繁育和利用。其中中红侧沟茧蜂属膜翅目茧蜂科,是重要的农业害虫天敌,其寄主涉及到鳞翅目夜蛾科和尺蛾科的40多种昆虫,其中包括棉铃虫、粘虫、地老虎和甘蓝夜蛾等。中红侧沟茧蜂的寄生繁殖是其中的关键环节,也是能否将寄生性昆虫投入实际应用的前提。而中红侧沟茧蜂寄生繁殖温度、湿度要求高、寄生条件苛刻,并且需要将瘦长的中红侧沟茧蜂放置在一个封闭、通风的装置中,供其实现生长发育、产卵寄生等行为。当前实验室应用的饲养、寄生器具主要包括:养虫罐管、养虫笼(箱、缸)等。养虫罐空间小,只能用于昆虫单独或少数个体的饲养,不能进行大批量扩繁、生产;养虫笼(箱、缸)普通玻璃或塑料材质,存在制作过程材质易碎、透光性差、密闭性差、操作清理不方便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中红侧沟茧蜂寄生黏虫的接种箱,该接种箱可实现中红侧沟茧蜂的批量寄生,箱体内寄生条件易控制、保持,能同时满足密封、通风要求,小巧轻便、移动便捷。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用于中红侧沟茧蜂寄生黏虫的接种箱,包括透明箱体,所述箱体为长方体,在所述箱体前侧设有开口,在所述开口上设有抽拉门,抽拉门可覆盖住所述开口,在箱体两侧均开有窗口,两窗口相对设置并且在窗口上覆有60目的纱网;在所述开口两侧设有滑槽,所述抽拉门可在两滑槽内上下滑移,所述箱体长为40cm,宽为35cm,高为35cm,所述窗口为圆形,直径为12cm

18cm,在所述抽拉门的远开口侧设有抽拉凸起,所述开口宽为8cm

18cm,开口上方呈圆弧状,在所述箱体的底面上设有与抽拉门对应的限位板,当抽拉门覆盖住开口时抽拉门底部抵在限位板上,所述箱体由6块有机玻璃胶黏固定。
[0006]上述技术方案中,箱体由6块有机玻璃胶黏固定成长40cm、宽35cm、高35cm的长方体,便于操作人员移动、转移,同时保证了接种箱的高透光度和密封性,并且内部空间大、飞翔高度适宜,易于实现批量(600头至800头)中红侧沟茧蜂寄生、繁殖。通过在开口两侧设置滑槽,使抽拉门可在两滑槽内上下滑移,当抽拉门覆盖住开口时抽拉门底部抵在限位板上,充分保证开口处的密封效果,并且开口宽为8cm

18cm,便于手部伸入实现箱体的清理和玉米苗的均匀放入。通过在箱体两侧开有相对的窗口并且在窗口上覆有60目的纱网,既可以有效避免中红侧沟茧蜂飞出,又起到通风效果,两窗口相对设置形成对流并且窗口为圆形,
直径为12cm

18cm,易于加工并且通风效果良好,箱体内寄生条件易控制、保持。
附图说明
[0007]图1为本用于中红侧沟茧蜂寄生黏虫的接种箱(省略抽拉门)立体结构示意图;
[0008]图2为本用于中红侧沟茧蜂寄生黏虫的接种箱主视结构示意图;
[0009]图3为本用于中红侧沟茧蜂寄生黏虫的接种箱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
[0011]如图1至图3所示,本用于中红侧沟茧蜂寄生黏虫的接种箱,包括透明箱体1,箱体1由6块有机玻璃胶黏固定呈长方体,箱体底面为平面,保证了接种箱的高透光度和密封性,并且内部空间大、飞翔高度适宜,易于实现批量(600头至800头)中红侧沟茧蜂寄生、繁殖,并且制作时切割材料不易割裂。在箱体1前侧设有开口2,开口贯穿至箱体底面,开口2宽为8cm

18cm并且开口2上方呈圆弧状,便于手部伸入实现箱体1的清理和黏虫、玉米苗的均匀放入。在开口2上设有抽拉门3,抽拉门3可覆盖住上述开口2,使开口2可以保持密封。具体可以在开口2两侧设有滑槽4,抽拉门3可在两滑槽4内上下滑移以打开和封闭开口2;进一步的,在箱体的底面上设有与抽拉门3对应的限位板5,当抽拉门3覆盖住开口2时抽拉门底部抵在限位板5上,也可以将箱体的底面设置成凸出箱体前面结构,由凸出的箱体底面充当限位板,便于切割加工和一体成型。在箱体两侧均开有窗口6,两窗口6相对设置形成对流进一步增强窗口的通风效果,并且在窗口6上覆有60目的纱网7,既可以有效避免中红侧沟茧蜂飞出,又起到通风效果,两窗口直径为12cm

18cm,易于加工并且通风效果良好,箱体内寄生条件易控制、保持。箱体长为38cm

42cm,宽为33cm

38cm,高为33cm

38cm。在本实施例中,箱体长为40cm,宽为35cm,高为35cm,便于操作人员移动、转移,同时保证了接种箱的高透光度和密封性,并且内部空间大、飞翔高度适宜,易于实现批量中红侧沟茧蜂寄生、繁殖,不怕磕碰。
[0012]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抽拉门3的远开口侧设有抽拉凸起31,便于抽拉门打开和封闭开口。
[0013]上述技术方案中,将2龄黏虫和玉米苗通过开口2均匀的放置在箱体底面,再将600头中红侧沟茧蜂由开口放入箱体,迅速将抽拉门3推至限位板5,使开口2封闭,避免4~6日龄黏虫和中红侧沟茧蜂由开口逃出。将箱体的前、后、左、右、顶面用黑色或者深色布盖住,利用中红侧沟茧蜂的趋光性寄生在底面的4~6日龄黏虫上。窗口6上的60目的纱网7有效避免中红侧沟茧蜂飞出,又起到通风效果,保证箱体内寄生条件。寄生、繁殖结束后,向上抽拉抽拉门3打开开口2,取出寄生的黏虫及排泄物和玉米苗残渣,以备下一批中红侧沟茧蜂寄生,小巧轻便、移动便捷、易于清理并且可实现中红侧沟茧蜂的批量寄生。
[0014]本实施例只是对本技术构思和实现的说明,并非对其进行限制,在本技术构思下,未经实质变换的技术方案仍然在保护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中红侧沟茧蜂寄生黏虫的接种箱,包括透明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为长方体,在所述箱体前侧设有开口,在所述开口上设有抽拉门,抽拉门可覆盖住所述开口,在箱体两侧均开有窗口,两窗口相对设置并且在窗口上覆有60目的纱网;在所述开口两侧设有滑槽,所述抽拉门可在两滑槽内上下滑移,所述箱体长为40cm,宽为35cm,高为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爱红张鹤冉红凡杨小凡张建峰李慧杰刘文旭路子云李建成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