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浪涌滤波电路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45186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1 14: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抗浪涌滤波电路及装置,抗浪涌滤波电路包括电源连接端、负载连接端、滤波模块、第一保护电路以及报警模块。电源连接端用于接收电源信号。滤波模块串联于电源连接端和负载连接端之间,滤波模块用于滤除电源信号中包含的噪声信号。第一保护电路设置于滤波模块的前端,用于抑制电源信号中包含的浪涌信号。第一保护电路在电源信号的最高电压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进入低阻抗状态,使电源信号中的浪涌信号被释放到外部。报警模块用于根据第一保护电路的工作状态输出对应的指示信号。抗浪涌滤波电路不仅可以提升系统的EMC等级、安全性,还能够让运行人员及时掌握电路遭受浪涌冲击的情况,有利于运行人员分析、处理故障。处理故障。处理故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抗浪涌滤波电路及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电子
,尤其涉及一种抗浪涌滤波电路及装置。

技术介绍

[0002]EMI(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电磁干扰)滤波器是铁路信号领域常用的滤波装置,用于有效去除信号或电源中的杂波干扰,从而提高系统的EMC(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电磁兼容)等级。目前,市场上基本上都是采用标准的EMI滤波模块。在实际应用中,单纯采用EMI滤波器无法有效地消除浪涌干扰,抗浪涌能力较差。
[0003]为了提高系统的抗浪涌能力,现有的做法通常是在EMI滤波器之前设置浪涌保护器(Surge protection Device,SPD),其工作原理是:在浪涌电压进入到系统时,先通过浪涌保护器将超过其电压阈值的浪涌电压部分释放到大地,再将限压后的电压传输给滤波装置,从而提高系统的浪涌抗扰度。然而,现有的浪涌保护器没有状态指示信号,运行人员无法得知系统是否遭受到浪涌冲击,此外,浪涌保护器的体积较大、成本较高,在车载信号系统中,往往没有足够空间来放置浪涌保护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抗浪涌滤波电路及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的车载信号系统中的浪涌保护器没有状态指示信号,运行人员无法得知系统是否遭受到浪涌冲击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抗浪涌滤波电路,所述抗浪涌滤波电路包括电源连接端、负载连接端、滤波模块、第一保护电路以及报警模块。其中,所述电源连接端用于接收电源信号。所述负载连接端用于与负载电连接。所述滤波模块串联于所述电源连接端和所述负载连接端之间,所述滤波模块用于滤除所述电源信号中包含的噪声信号。所述第一保护电路设置于所述滤波模块的前端,并与所述电源连接端电连接,所述第一保护电路用于在所述电源信号被传输到所述滤波模块之前抑制所述电源信号中包含的浪涌信号。其中,所述第一保护电路在所述电源信号的最高电压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进入低阻抗状态,使电源信号中的至少部分信号经过所述第一保护电路而被释放到外部。所述报警模块与所述第一保护电路电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保护电路的工作状态输出对应的指示信号。
[0006]本技术提供的抗浪涌滤波电路,通过第一保护电路抑制所述电源信号中包含的浪涌信号,以及通过报警模块指示第一保护电路的工作状态,不仅可以提升系统的EMC等级、安全性,还能够让运行人员及时掌握电路遭受浪涌冲击的情况,有利于运行人员分析、处理故障。
[0007]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抗浪涌滤波装置,所述抗浪涌滤波装置用于铁路通信系统,所述抗浪涌滤波装置集成上述的抗浪涌滤波电路。
[0008]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
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现有的一种滤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抗浪涌滤波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3是图2所示的抗浪涌滤波电路的一种局部电路图。
[0012]图4是图2所示的抗浪涌滤波电路的另一种局部电路图。
[0013]图5是图2所示的抗浪涌滤波电路的又一种局部电路图。
[0014]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15]抗浪涌滤波电路100
[0016]滤波装置200
[0017]电源连接端110
[0018]负载连接端150
[0019]保护电路220
[0020]浪涌保护器221
[0021]空气开关222
[0022]第一保护电路120
[0023]滤波模块130
[0024]共模噪声滤除模块132
[0025]差模噪声滤除模块131
[0026]EMI滤波器230
[0027]第二保护电路140
[0028]差模浪涌保护模块121
[0029]共模浪涌保护模块122
[0030]报警模块160
[0031]第一报警单元161
[0032]第二报警单元162
[0033]第一电源连接端VIN1
[0034]第二电源连接端VIN2
[0035]第一负载连接端VOUT1
[0036]第二负载连接端VOUT2
[0037]第一压敏电阻RV1
[0038]第二压敏电阻RV2
[0039]第三压敏电阻RV3
[0040]第一保护元件1211
[0041]第二保护元件1221
[0042]第三保护元件1222
[0043]第一二极管D1
[0044]第二二极管D2
[0045]第一指示单元1611
[0046]第二指示单元1612
[0047]第三指示单元1621
[0048]第四指示单元1622
[0049]第一发光元件H1
[0050]第二发光元件H2
[0051]第三发光元件H3
[0052]第四发光元件H4
[0053]电阻R11、R21、R31、R41
[0054]泄流电阻R1
[0055]接地端PE
[0056]第一瞬态二极管TVS1
[0057]第二瞬态二极管TVS2
[0058]第三瞬态二极管TVS3
[0059]共模电感L1
[0060]第一电容C1
[0061]第二电容C2
[0062]第三电容C3
[0063]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
具体实施方式
[0064]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6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66]请参阅图1,图1是现有的一种滤波装置200的结构示意图。所述滤波装置200包括保护电路220和EMI滤波器230。其中,所述EMI滤波器230是一种低通滤波器,可以把直流、50Hz或400Hz的电源功率毫无衰减地传输到设备上,使经电源传入的EMI信号大大衰减,以保护设备免受其害。所述EMI滤波器230是帮助电磁设备和系统满足有关电磁兼容性标准(如IEC、FCC、VDE、MIL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浪涌滤波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连接端,用于接收电源信号;负载连接端,用于与负载电连接;滤波模块,串联于所述电源连接端和所述负载连接端之间,所述滤波模块用于滤除所述电源信号中包含的噪声信号;第一保护电路,设置于所述滤波模块的前端,并与所述电源连接端电连接,所述第一保护电路用于在所述电源信号被传输到所述滤波模块之前抑制所述电源信号中包含的浪涌信号;其中,所述第一保护电路在所述电源信号的最高电压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进入低阻抗状态,使电源信号中的至少部分信号经过所述第一保护电路而被释放到外部;以及报警模块,与所述第一保护电路电连接,所述报警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保护电路的工作状态输出对应的指示信号。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浪涌滤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浪涌滤波电路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滤波模块的后端的第二保护电路,所述第二保护电路用于进一步抑制从所述滤波模块中输出的电源信号中包含的残余浪涌信号。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浪涌滤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连接端包括第一电源连接端和第二电源连接端;所述第一保护电路包括电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源连接端和所述第二电源连接端之间的差模浪涌保护模块;所述差模浪涌保护模块包括串联于所述第一电源连接端和所述第二电源连接端之间的第一保护元件和第一压敏电阻。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抗浪涌滤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护元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源连接端电连接,所述第一压敏电阻电连接于所述第一保护元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源连接端之间;所述报警模块包括:依次串联于所述第一电源连接端和所述第二电源连接端之间的第一指示单元和第二指示单元,其中,所述第一指示单元包括第一发光元件,所述第二指示单元包括第二发光元件;以及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一指示单元和所述第二指示单元之间的连接点电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一保护元件的第二端电连接。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浪涌滤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连接端包括第一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振锋覃业军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