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钢构架防变形滑动吊装装置及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44983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1 14: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变电站钢构架防变形滑动吊装装置及系统,属于变电站钢构架吊装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变电站钢构架防变形滑动吊装装置,包括:自平衡结构和防脱落件,所述自平衡结构包括第一承重本体、第一绳体、用于限制第一绳体径向运动的限位件和滑动件,所述滑动件和所述限位件设置在所述第一绳体和所述第一承重本体之间。通过自平衡结构的第一绳体与钢构架的两侧连接,再通过自平衡结构中的第一绳体、滑动件和限位件的共同作用,使第一承重本体在承受重量时,所承受的重量位于自钢构架的重心位置。可以防止因钢构架两端重量分布不均匀引起的局部变形,使钢构架的起吊更加稳定。定。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变电站钢构架防变形滑动吊装装置及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变电站钢构架吊装领域,具体涉及变电站钢构架防变形滑动吊装装置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变电站钢构架吊装施工中,一般采用单点吊装法,此种方法在钢构架底部2.4m钢管内提前注入砼,底部重量明显加重,采用单点起吊过程中钢构会容易出现钢构架弯曲变形。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变电站钢构架防变形滑动吊装装置及系统,使变电站钢构架在吊装施工中不易变形。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变电站钢构架防变形滑动吊装装置,包括:自平衡结构和防脱落件,所述自平衡结构包括第一承重本体、第一绳体、用于限制第一绳体径向运动的限位件和滑动件,所述滑动件和所述限位件设置在所述第一绳体和所述第一承重本体之间,所述限位件的本体与所述第一承重本体连接,所述限位件的工作端与所述第一绳体连接,所述第一绳体通过所述滑动件与所述第一承重本体滑动连接;
[0006]所述第一绳体的两端均设置有所述防脱落件。
[0007]所述滑动件为定滑轮或滑勾。
[0008]所述限位件为所述第一承重本体上的通槽,所述第一绳体设置在所述通槽内,所述第一绳体沿所述通槽的长度方向设置。
[0009]所述限位件包括边沿具有第一环形凹槽的第一滚轮和边沿具有第二环形凹槽的第二滚轮,所述第一绳体的一侧位于所述第一环形凹槽内,所述第一绳体的另一侧位于所述第二环形凹槽内。
[0010]所述防脱落件为防脱落U型环。
[0011]所述第一绳体和所述防脱落件之间具有合成纤维吊带,所述第一绳体的端部与所述合成纤维吊带一端连接,所述合成纤维吊带另一端与所述防脱落件连接。
[0012]所述第一绳体为钢丝绳。
[0013]一种变电站钢构架防变形滑动吊装系统,包括:
[0014]多个上述的变电站钢构架防变形滑动吊装装置;
[0015]第二承重本体;
[0016]多个用于传递承载重量的第二绳体;
[0017]每个所述第二绳体一端与所述第二承重本体连接,另一端与一个所述变电站钢构架防变形滑动吊装装置连接。
[0018]所述变电站钢构架防变形滑动吊装装置具体为两个。
[0019]所述变电站钢构架防变形滑动吊装系统还包括吊车,所述第二承重本体为所述吊车上的承载吊钩。
[002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自平衡结构的第一绳体与钢构架的两侧连接,再通过自平衡结构中的第一绳体、滑动件和限位件的共同作用,使第一承重本体在承受重量时,所承受的重量位于自钢构架的重心位置。可以防止因钢构架两端重量分布不均匀引起的钢构架的架体的局部变形,使钢构架的起吊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变电站钢构架防变形滑动吊装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变电站钢构架防变形滑动吊装装置中的限位件的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1、第一承重本体;2、第二承重本体;3、防脱落件;4、钢构架;5、第一绳体;6、第二绳体;7、第一滚轮;8、第一环形凹槽;9、第二滚轮;10、第二环形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通过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变电站钢构架防变形滑动吊装装置及系统方案进行详细介绍说明。
[0025]请参考图1及图2,其示出了本技术变电站钢构架防变形滑动吊装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该变电站钢构架防变形滑动吊装装置,包括:自平衡结构和防脱落件3,所述自平衡结构包括第一承重本体1、第一绳体5、用于限制第一绳体5径向运动的限位件和滑动件,所述滑动件和所述限位件设置在所述第一绳体5和所述第一承重本体1之间,所述限位件的本体与所述第一承重本体1连接,所述限位件的工作端与所述第一绳体5连接,所述第一绳体5通过所述滑动件与所述第一承重本体1滑动连接;所述第一绳体5的两端均设置有所述防脱落件3。
[0026]上述实施例中,自平衡结构由第一承重本体1、第一绳体、限位件和滑动件组成。其中,第一承重本体1、滑动件和第一绳体5为主要执行机构。如图1所示,第一绳体5一端与钢构架4一端连接,第一绳体5另一端与钢构架4另一端连接。第一绳体5的中部通过滑动件与第一承重本体1连接。当第一承重本体1上提时,第一承重本体1首先将第一绳体5拉直,如图1所示。由于第一绳体5能相对于第一承重本体1左右滑动。当钢构架4施加给第一绳体5两端的拉力不一样时,第一绳体5可以相对于第一承重本体1左右滑动而平衡第一绳体5两端的拉力。直至第一绳体5两端的拉力相同时,第一绳体5与第一承重本体1相对静止。其中,滑动件为定滑轮或滑勾。第一绳体5为钢丝绳或碳纤维绳。
[0027]限位件用于限定第一绳体5,使第一绳体5不会滑出第一承重本体1,第一绳体5滑动时,其滑动方向始终是第一绳体5的轴向方向。例如,所述限位件为所述第一承重本体1上的通槽,所述第一绳体5设置在所述通槽内,所述第一绳体5沿所述通槽的长度方向设置。再例如,所述限位件包括边沿具有第一环形凹槽8的第一滚轮7和边沿具有第二环形凹槽10的第二滚轮9,所述第一绳体5的一侧位于所述第一环形凹槽8内,所述第一绳体5的另一侧位于所述第二环形凹槽10内。
[0028]防脱落件3用于防止第一绳体5运输钢构架4时,第一绳体5脱落,砸伤施工人员。例
如,防脱落件3为防脱落U型环。再例如,防脱落件3为第一绳体5缠在钢构架4上所绑的结。
[0029]本技术变电站钢构架防变形滑动吊装装置在使用时,首先将第一绳体5的两端绑通过防脱落件3与钢构架4连接,将自平衡结构与第一绳体5的中部连接。之后使用起吊机对钢构架4进行起吊。
[0030]综上,通过自平衡结构的第一绳体与钢构架的两侧连接,再通过自平衡结构中的第一绳体、滑动件和限位件的共同作用,使第一承重本体在承受重量时,所承受的重量位于自钢构架的重心位置。可以防止因钢构架两端重量分布不均匀引起的局部变形,使钢构架的起吊更加稳定。
[0031]进一步的,本技术变电站钢构架防变形滑动吊装装置的另一实施例,所述第一绳体5和所述防脱落件3之间具有合成纤维吊带,所述第一绳体5的端部与所述合成纤维吊带一端连接,所述合成纤维吊带另一端与所述防脱落件3连接。
[0032]上述实施例中,用合成纤维吊带缠绕钢构架4,可以对钢构架4的镀锌件镀锌层起保护作用。
[0033]请参考图1,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变电站钢构架4防变形滑动吊装系统,包括:
[0034]多个上述的变电站钢构架防变形滑动吊装装置;
[0035]第二承重本体2;
[0036]多个用于传递承载重量的第二绳体6;
[0037]每个所述第二绳体6一端与所述第二承重本体2连接,另一端与一个所述变电站钢构架4防变形滑动吊装装置连接。
[0038]上述实施例中,由于钢构架4为立体部件,若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电站钢构架防变形滑动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自平衡结构和防脱落件,所述自平衡结构包括第一承重本体、第一绳体、用于限制第一绳体径向运动的限位件和滑动件,所述滑动件和所述限位件设置在所述第一绳体和所述第一承重本体之间,所述限位件的本体与所述第一承重本体连接,所述限位件的工作端与所述第一绳体连接,所述第一绳体通过所述滑动件与所述第一承重本体滑动连接;所述第一绳体的两端均设置有所述防脱落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电站钢构架防变形滑动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件为定滑轮或滑勾。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电站钢构架防变形滑动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为所述第一承重本体上的通槽,所述第一绳体设置在所述通槽内,所述第一绳体沿所述通槽的长度方向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电站钢构架防变形滑动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包括边沿具有第一环形凹槽的第一滚轮和边沿具有第二环形凹槽的第二滚轮,所述第一绳体的一侧位于所述第一环形凹槽内,所述第一绳体的另一侧位于所述第二环形凹槽内。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电站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银东黄刚米媛王铎卓景波马志军鲁振东
申请(专利权)人:西北水利水电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