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电池负压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47447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1 14: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锂电池负压杯结构,锂电池负压杯结构包括杯盖、杯体、连接组件、支撑组件以及包覆组件,杯盖与杯体的上部连接,且连接处通过包覆组件密封,连接组件用于与锂电池配合,连接组件与杯体的下部连接,支撑组件位于杯体内且与杯体的内表面接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支撑组件对杯体起到支撑加强的作用,由于支撑组件的设置,杯体的壁厚可以减薄,降低材料用量,节约成本,但同时又能增加杯体的强度;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杯体内设置支撑组件解决了传统负压杯存在的因杯体强度弱而导致长期使用后产生变形的技术问题。而导致长期使用后产生变形的技术问题。而导致长期使用后产生变形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锂电池负压杯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锂离子电池化成设备
,涉及一种锂电池负压杯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负压杯是在锂电池充放电工序中化成设备使用的一种辅助装置,锂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在电池的内部会产生多余的气体和电解液气泡,这些气体和电解液气泡通过电池注液口排出,如果直接将气体和电解液气泡排放于车间环境中会对人体直接造成伤害,同时会对车间内的设备造成污染和腐蚀。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一般通过负压杯将电池的内部会产生多余的气体和电解液气泡进行排出,具体过程为:负压通过负压杯连接至电池的注液口,当负压进入电池内部时,电池内部形成真空,将电池内的多余的气体和电解液气泡抽出来,电解液气泡在负压杯中冷凝形成电解液并储存于负压杯中,负压化成完成后,在破真空以及微正压的作用下,再次将存储于负压杯中的电解液打回电池内部,起到电解液回流的作用,使得电池注液量与之前保持一致;现有的负压杯杯体为一普通的柱形或者方形的空心结构,杯体强度较弱,长期使用后会产生变形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锂电池负压杯结构,解决了传统负压杯存在的因杯体强度弱而导致长期使用后产生变形的技术问题。
[000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锂电池负压杯结构,锂电池负压杯结构包括杯盖、杯体、连接组件、支撑组件以及包覆组件,杯盖与杯体的上部连接,且连接处通过包覆组件密封,连接组件用于与锂电池配合,连接组件与杯体的下部连接,支撑组件位于杯体内且与杯体的内表面接触。
[0006]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本体,支撑本体为十字架结构,十字架结构的任一端部均具有卡接部;杯体的内壁上具有卡槽;卡槽的数量与卡接部的数量对应,且卡接部能够卡接在对应的卡槽内。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卡槽包括设置在杯体同一内壁上的第一板和第二板,第一板和第二板均与内壁垂直,沿着第一板的侧面,向第二板的方向延伸出第三板,沿着第二板的侧面,向第一板的方向延伸出第四板。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卡接部为沿着十字架结构的端部,向两侧延伸的板状结构,板状结构的一侧能够卡接在第一板与第三板形成的空间中,板状结构的另一侧能够卡接在第二板与第四板形成的空间中。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杯盖的外周面具有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杯体的外周面具有第一凸起和第三卡槽,第一凸起与第二卡槽配合,第一卡槽和第三卡槽均与包覆组件配合。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包覆组件为环状结构,环状结构的上端向内延伸出第一卡扣,环状结构的下端向内延伸出第二卡扣,第一卡扣与第一卡槽匹配,第二卡扣与第三卡槽匹配。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杯盖、杯体以及包覆组件均为聚丙烯材质,且杯盖、杯体以及包覆组件一体成型。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杯盖的顶部具有气管接头,气管接头的外周面具有至少一圈第一凹槽,第一凹槽与包覆组件配合用于实现气管接头与杯盖的包覆注塑。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组件包括导杆、导向块、限位件以及弹簧,导杆插入杯体中,沿着从靠近杯体向远离杯体的方向,导向块、弹簧以及限位件依次套设在导杆上。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导杆的外周面具有至少一圈第二凹槽,第二凹槽与杯体的内表面配合。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导向块上设置有定位孔;或导向块内嵌套有螺母。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限位件为限位螺母或限位卡簧。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杯体的底部向下具有延伸段,延伸段能够包覆导杆;延伸段上具有定位平面。
[0018]在一些实施例中,杯体上具有容量刻度线,且容量刻度线与杯体一体成型。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锂电池负压杯结构至少具有下列有益效果:
[0020]本技术提供的锂电池负压杯结构包括杯盖、杯体、连接组件、支撑组件以及包覆组件,杯盖与杯体的上部连接,且连接处通过包覆组件密封,连接组件用于与锂电池配合,连接组件与杯体的下部连接,支撑组件位于杯体内且与杯体的内表面接触;本技术中的支撑组件对杯体起到支撑加强的作用,由于支撑组件的设置,杯体的壁厚可以减薄,降低材料用量,节约成本,但同时又能增加杯体的强度;也就是说,本技术通过在杯体内设置支撑组件解决了传统负压杯存在的因杯体强度弱而导致长期使用后产生变形的技术问题。
[0021]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3]图1是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锂电池负压杯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是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锂电池负压杯结构的剖视图;
[0025]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6]图4是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锂电池负压杯结构中杯盖的部分剖视图;
[0027]图5是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锂电池负压杯结构中杯体的部分剖视图;
[0028]图6是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锂电池负压杯结构中包覆组件的部分剖视图;
[0029]图7是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锂电池负压杯结构中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8是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锂电池负压杯结构中杯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9是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锂电池负压杯结构中杯体的俯视图;
[0032]图10是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锂电池负压杯结构中气管接头与杯盖包覆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11是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锂电池负压杯结构中导杆与杯体包覆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12是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锂电池负压杯结构中导杆的剖视图;
[0035]图13是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锂电池负压杯结构中气管接头的剖视图;
[0036]图14是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锂电池负压杯结构另一结构示意图;
[0037]图15是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锂电池负压杯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0038]其中:
[0039]1、杯盖;2、杯体;3、连接组件;4、支撑组件;5、包覆组件;11、第一卡槽;12、第二卡槽;13、气管接头;14、第一凹槽;21、卡槽;22、第一凸起;23、第三卡槽;24、延伸段;25、容量刻度线;31、导杆;32、导向块;33、限位件;34、弹簧;41、支撑本体;42、卡接部;51、第一卡扣;52、第二卡扣;211、第一板;212、第二板;213、第三板;214、第四板;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锂电池负压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电池负压杯结构包括杯盖、杯体、连接组件、支撑组件以及包覆组件,所述杯盖与所述杯体的上部连接,且连接处通过所述包覆组件密封,所述连接组件用于与锂电池配合,所述连接组件与所述杯体的下部连接,所述支撑组件位于所述杯体内且与所述杯体的内表面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负压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本体,所述支撑本体为十字架结构,所述十字架结构的任一端部均具有卡接部;所述杯体的内壁上具有卡槽;所述卡槽的数量与所述卡接部的数量对应,且所述卡接部能够卡接在对应的所述卡槽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锂电池负压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包括设置在所述杯体同一内壁上的第一板和第二板,所述第一板和第二板均与所述内壁垂直,沿着所述第一板的侧面,向所述第二板的方向延伸出第三板,沿着所述第二板的侧面,向所述第一板的方向延伸出第四板。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锂电池负压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部为沿着所述十字架结构的端部,向两侧延伸的板状结构,所述板状结构的一侧能够卡接在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三板形成的空间中,所述板状结构的另一侧能够卡接在所述第二板与所述第四板形成的空间中。5.根据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锂电池负压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杯盖的外周面具有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所述杯体的外周面具有第一凸起和第三卡槽,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第二卡槽配合,所述第一卡槽和所述第三卡槽均与所述包覆组件配合。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锂电池负压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覆组件为环状结构,所述环状结构的上端向内延伸出第一卡扣,所述环状结构的下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树人唐光伟易志威黄循存江贤伟林康华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