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浇圆形结构预应力筋辅助张拉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44676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1 14: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现浇圆形结构预应力筋辅助张拉的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张拉千斤顶会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不可避免的向下坠移,使千斤顶与张拉面、钢绞线不能保持垂直,影响张拉质量,且张拉安全性较差的问题。本实施例提供的现浇圆形结构预应力筋辅助张拉的装置,包括托槽、竖向连杆、斜向伸缩构件、水平连杆、抱箍主体和竖向轨道;托槽用于承托千斤顶,斜向伸缩构件的端部与托槽转动连接,竖向连杆的一端与托槽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斜向伸缩构件的外壁转动连接,斜向伸缩构件配置为能够沿自身轴线方向伸缩;第一桁架的端部与竖向连杆连接,第二桁架的端部与抱箍主体连接;抱箍主体滑动套设于竖向轨道。向轨道。向轨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现浇圆形结构预应力筋辅助张拉的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现浇圆形结构预应力筋辅助张拉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现浇圆形筒仓、池体结构中预应力结构的设计逐渐增多,预应力筋的张拉通过设计在壁板上的梯形张拉锚固肋提供张拉工作面,张拉锚固肋随主体结构呈竖直、倾斜等状态,张拉时张拉千斤顶垂直于锚固肋张拉工作面对预应力筋施加预应力。
[0003]然而现场张拉时千斤顶一直处于悬空状态,张拉千斤顶会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不可避免的向下坠移,使千斤顶与张拉面、钢绞线不能保持垂直,造成增大摩阻力和张拉力损失等问题,影响张拉质量和张拉安全,而且在倾斜面倾斜时更不容易保证张拉质量和张拉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现浇圆形结构预应力筋辅助张拉的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张拉千斤顶会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不可避免的向下坠移,使千斤顶与张拉面、钢绞线不能保持垂直,影响张拉质量,且张拉安全性较差的技术问题。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于:<br/>[000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现浇圆形结构预应力筋辅助张拉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托槽(100)、竖向连杆(200)、斜向伸缩构件(300)、水平连杆(400)、抱箍主体(500)和竖向轨道(600);所述托槽(100)用于承托千斤顶,所述斜向伸缩构件(300)的端部与所述托槽(100)转动连接,所述竖向连杆(200)的一端与所述托槽(100)转动连接,所述竖向连杆(200)的另一端与所述斜向伸缩构件(300)的外壁转动连接,所述斜向伸缩构件(300)配置为能够沿自身轴线方向伸缩,以调节所述托槽(100)的竖直角度;所述水平连杆(400)包括第一桁架(410)和第二桁架(420),所述第一桁架(410)的端部与所述竖向连杆(200)连接,所述第二桁架(420)的端部与所述抱箍主体(500)连接,所述第一桁架(410)和所述第二桁架(420)相互铰接,以调整所述托槽(100)的水平角度;所述抱箍主体(500)滑动套设于竖向轨道(600),以调节所述托槽(100)的高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现浇圆形结构预应力筋辅助张拉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向伸缩构件(300)包括外护筒(310)和内套筒(320);所述外护筒(310)套设于所述内套筒(320),所述内套筒(320)的端部与所述托槽(100)转动连接,所述外护筒(310)的外壁与所述竖向连杆(200)的端部转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现浇圆形结构预应力筋辅助张拉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向伸缩构件(300)还包括转动丝杆(330);所述内套筒(320)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段,所述转动丝杆(330)与所述内螺纹段螺纹连接,且所述转动丝杆(330)与所述外护筒(310)的内壁连接,以使所述转动丝杆(330)沿自身轴线转动时带动所述外护筒(310)相对于所述内套筒(320)移动。4.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红志周博健程小强彭雅琴刘阳李浩张锋赵新梅宋亚林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第二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