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用保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444735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1 14: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用保温装置,包括输气管,其设置在所述循环流化床锅炉壳体的一侧,且输气管与循环流化床锅炉壳体连接为一体,所述连接头设置在输气管的一侧;内管,其设置在所述输气管的内部,且内管和输气管同心设置,所述内管的外部设置有支撑架,支撑架设置有三个,且三个支撑架在内管的外部等距设置,三个所述支撑架的两端分别与输气管和内管连接为一体;碳化硅纤维套,其设置在所述内管的外部,且碳化硅纤维套与内管连接为一体,该循环流化床锅炉输气管采用双层结构,空腔结构无法进行热传导和对流,抑制热量传导,既能减少热量流失,起到保温效果,还能在输气时起到减震降噪的作用,提高输气机构的使用效果。用效果。用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用保温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循环流化床锅炉
,具体为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用保温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循环流化床锅炉是一种高效、低污染的节能产品,循环流化床锅炉包括燃烧室、循环回炉和横向设置的连接管,连接管将燃烧室与循环回炉连通,工作原理是将燃料颗粒送入炉膛后,在炉膛内放置大量床料,由炉膛下部配风,使燃料在炉膛内呈“流态化”燃烧,运行良好的循环流化床燃烧效率高,具有良好的燃烧适应性。循环流化床锅炉通常由燃烧系统和汽水系统组成,燃烧系统是通过燃烧燃料将化学能转化为延期的热能,汽水系统是通过受热面吸收烟气的热量,将水转变为饱和蒸汽,再转化为高温蒸汽的过程。
[0003]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13883502A,授权公告日为2022年01月04日,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的保温机构,属于机械
它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着稳定性差的问题。本循环流化床锅炉的保温机构位于连接管处,包括固定支座、活动支座、保温筒和弹性定位结构,上述固定支座上具有贯穿的通孔一,上述活动支座上具有贯穿的通孔二,上述固定支座和活动支座分别套在连接管两端处,上述保温筒套在连接管上且保温筒两端分别抵靠在固定支座和活动支座上,上述弹性定位结构位于活动支座与固定支座之间。本循环流化床锅炉的保温机构稳定性高。
[0004]现有的循环流化床锅炉输气管采用单层结构,在输气管的外部包覆保温材提高输气管的保温性能,保温材裸露在外,使用一段时间后容易破损,导致绝热效果下降,降低保温性能,不能满足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r/>[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用保温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现有的循环流化床锅炉输气管采用单层结构,在输气管的外部包覆保温材提高输气管的保温性能,保温材裸露在外,使用一段时间后容易破损,导致绝热效果下降,降低保温性能,不能满足使用需求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用保温装置,包括循环流化床锅炉壳体和连接头,还包括:
[0007]输气管,其设置在所述循环流化床锅炉壳体的一侧,且输气管与循环流化床锅炉壳体连接为一体,所述连接头设置在输气管的一侧;
[0008]内管,其设置在所述输气管的内部,且内管和输气管同心设置,所述内管的外部设置有支撑架,支撑架设置有三个,且三个支撑架在内管的外部等距设置,三个所述支撑架的两端分别与输气管和内管连接为一体;
[0009]碳化硅纤维套,其设置在所述内管的外部,且碳化硅纤维套与内管连接为一体。
[0010]优选的,所述循环流化床锅炉壳体包括钢板、保温浇筑料层、硅酸铝针刺毯层和耐
磨浇注料层,且钢板、保温浇筑料层、硅酸铝针刺毯层和耐磨浇注料层浇筑为一体,所述保温浇筑料层和硅酸铝针刺毯层分别设置在钢板和耐磨浇注料层的一侧。
[0011]优选的,所述输气管、内管和支撑架之间设置有空腔,所述支撑架采用柔性材料制成。
[0012]优选的,所述输气管的内壁上设置有热反射涂层,且热反射涂层与输气管设置为一体。
[0013]优选的,所述连接头的两端均设置有开口槽,开口槽设置有三个,且开口槽在连接头的两端等距设置,所述连接头两端的内部均设置有连接环,且连接环与连接头设置为一体,所述连接环与连接头之间设置有连接槽,且连接槽与输气管对应设置,所述连接头两端的外部均设置有锁紧帽,且锁紧帽与连接头螺纹连接。
[0014]优选的,所述连接槽的内部设置有密封圈,且密封圈与连接头连接为一体,所述输气管的内壁与连接环相贴合,且输气管的外壁与密封圈相贴合。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该技术装置通过内管、支撑架、碳化硅纤维套、热反射涂层和空腔的设置,内管和支撑架使得输气管形成双层结构,支撑架采用柔性材料制成具有缓冲功能,借助支撑架和空腔既能降低热传递还能起到减震降噪的作用,碳化硅纤维套能减少内管热量流失效果,热反射涂层能将空腔内壁侧的热量蓄存,降低空腔内温差,从而抑制热量流失,提高输气管保温效果;
[0017]该技术装置通过保温浇筑料层和硅酸铝针刺毯层的设置,保温浇筑料层和硅酸铝针刺毯层具有密度小、强度高、导热系数小、耐高温性能,既能降低循环流化床锅炉壳体重量,还能提高循环流化床锅炉壳体保温效果;
[0018]该技术装置通过连接头、锁紧帽和密封圈的设置,将输气管插入连接头中,转动锁紧帽与连接头紧密连接,借助连接头和锁紧帽可快速将输气管连接,密封圈保证输气管与连接头连接密封性,可防止连接处漏气,间接的提高输气机构的保温效果。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的输气管截面图;
[0021]图3为本技术的壳体结构图;
[0022]图4为本技术的连接头主视图;
[0023]图5为本技术的输气管与连接头连接关系图。
[0024]图中:1、循环流化床锅炉壳体;2、输气管;3、连接头;4、内管;5、碳化硅纤维套;6、支撑架;7、空腔;8、钢板;9、保温浇注料层;10、硅酸铝针刺毯层;11、耐磨浇注料层;12、开口槽;13、锁紧帽;14、连接槽;15、连接环;16、密封圈;17、热反射涂层。
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6]请参阅图1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用保温装置,包括循环流化床锅炉壳体1和连接头3,还包括:
[0027]输气管2,其设置在循环流化床锅炉壳体1的一侧,且输气管2与循环流化床锅炉壳体1连接为一体,连接头3设置在输气管2的一侧;
[0028]内管4,其设置在输气管2的内部,且内管4和输气管2同心设置,内管4的外部设置有支撑架6,支撑架6设置有三个,且三个支撑架6在内管4的外部等距设置,三个支撑架6的两端分别与输气管2和内管4连接为一体;
[0029]碳化硅纤维套5,其设置在内管4的外部,且碳化硅纤维套5与内管4连接为一体。
[0030]使用时:输气管2和内管4构成双层输气机构,利用输气管2与内管4之间形成的腔体降低热量传递效率,碳化硅纤维套5能减少内管4热量流失效果,提高输气机构的保温效果。
[0031]请参阅图3,循环流化床锅炉壳体1包括钢板8、保温浇注料层9、硅酸铝针刺毯层10和耐磨浇注料层11,且钢板8、保温浇筑料层9、硅酸铝针刺毯层10和耐磨浇注料层11浇筑为一体,保温浇筑料层9和硅酸铝针刺毯层10分别设置在钢板8和耐磨浇注料层11的一侧,通过保温浇筑料层9和硅酸铝针刺毯层10的密度小、强度高、导热系数小、耐高温性能,既能降低循环流化床锅炉壳体重量,还能降低循环流化床锅炉壳体热量流失,提高保温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用保温装置,包括循环流化床锅炉壳体(1)和连接头(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输气管(2),其设置在所述循环流化床锅炉壳体(1)的一侧,且输气管(2)与循环流化床锅炉壳体(1)连接为一体,所述连接头(3)设置在输气管(2)的一侧;内管(4),其设置在所述输气管(2)的内部,且内管(4)和输气管(2)同心设置,所述内管(4)的外部设置有支撑架(6),支撑架(6)设置有三个,且三个支撑架(6)在内管(4)的外部等距设置,三个所述支撑架(6)的两端分别与输气管(2)和内管(4)连接为一体;碳化硅纤维套(5),其设置在所述内管(4)的外部,且碳化硅纤维套(5)与内管(4)连接为一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用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流化床锅炉壳体(1)包括钢板(8)、保温浇注料层(9)、硅酸铝针刺毯层(10)和耐磨浇注料层(11),且钢板(8)、保温浇注料层(9)、硅酸铝针刺毯层(10)和耐磨浇注料层(11)浇筑为一体,所述保温浇注料层(9)和硅酸铝针刺毯层(10)分别设置在钢板(8)和耐磨浇注料层(11)的一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祥德王宇王欣羽刘西华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蓝码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