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离子电池隔膜膜面冷却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44329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1 14: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隔膜膜面冷却机构,包括水箱和风机,所述风机的进风口连通有进气管,所述风机的出风口连通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的右端连通有第一冷却组件,所述水箱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冷却组件,所述水箱的顶部连通有加水管,通过第一三通管、输气管、连通架和喷头的配合,锂离子电池隔膜从横拉出口到萃取入口的过程中,对隔膜的上下两面进行吹风冷却,提高了电池隔膜的冷却效率,通过水泵、第二三通管、第一输水管、冷却板、第三三通管、回水管和第二输水管,将冷却液循环输送至冷却板,冷却板相向的一侧与电池隔膜的上下两面接触,对电池隔膜进行冷却,进一步提高了电池隔膜的冷却效率。膜的冷却效率。膜的冷却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锂离子电池隔膜膜面冷却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隔膜
,具体为一种锂离子电池隔膜膜面冷却机构。

技术介绍

[0002]电池隔膜是指在电池正极和负极之间一层隔膜材料,是电池中非常关键的部分,对电池安全性和成本有直接影响,其主要作用是:隔离正、负极并使电池内的电子不能自由穿过,让电解液中的离子在正负极之间自由通过,湿法锂电池隔膜的异步拉伸生产流程一般包括如下工序:投料配料

挤出塑化

铸片冷却

纵向拉伸

横向拉伸

萃取干燥

牵引定型

收卷检验。
[0003]原设备中,膜面通过环境温度进行冷却,冷却效率较低,且由于设备安装比较紧密,从横拉出口到萃取入口行程较短,膜面冷却时间较短,生产提速后,膜面冷却不够导致膜进入萃取后非常容易发生断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隔膜膜面冷却机构,锂离子电池隔膜从横拉出口到萃取入口的过程中,对隔膜的上下两面进行吹风冷却,提高了电池隔膜的冷却效率,冷却板相向的一侧与电池隔膜的上下两面接触,对电池隔膜进行冷却,进一步提高了电池隔膜的冷却效率,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锂离子电池隔膜膜面冷却机构,包括水箱和风机,所述风机的进风口连通有进气管,所述风机的出风口连通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的右端连通有第一冷却组件,所述水箱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冷却组件,所述水箱的顶部连通有加水管,所述水箱的底部连通有排水管。
[0006]优选的,所述第一冷却组件包括第一三通管、输气管和连通架,所述出气管的右端连通有第一三通管,所述第一三通管的顶端和底端均连通有输气管,所述输气管远离第一三通管的一端连通有连通架,所述连通架相向的一侧从左至右均依次连通有喷头。
[0007]优选的,所述第二冷却组件包括水泵、第二三通管、第一输水管、冷却板、第三三通管、回水管和第二输水管,所述水箱顶部的右侧栓接有水泵,所述水泵的进水口连通有进水管,且进水管的另一端与水箱右侧的底部连通,所述水泵的出水口连通有出水管,且出水管的左端连通有第二三通管,所述第二三通管的顶端和底端均连通有第一输水管,所述第一输水管的另一端连通有第一软管,且第一软管的左端连通有冷却板,所述冷却板的左侧连通有第二软管,且第二软管的左端连通有第二输水管,所述第二输水管的另一端连通有第三三通管,所述第三三通管的左端连通有回水管,所述回水管的另一端与水箱左侧的顶部连通。
[0008]优选的,还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相向的一侧从左至右均依次栓接有固定箱,所述固定箱内腔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弹簧,且弹簧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移动杆,所述移动杆的内侧贯穿固定箱并与冷却板的外侧栓接。
[0009]优选的,所述固定箱内腔的两侧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腔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相向的一侧与移动杆的两侧栓接。
[0010]优选的,所述水箱内腔顶部的右侧栓接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的底部与水箱内腔的底部栓接。
[0011]优选的,所述水箱的右侧栓接有第一固定件,且第一固定件的内腔与进水管的表面栓接。
[0012]优选的,所述水箱的正面设置有维修盖,且维修盖的正面嵌设有玻璃。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1、本技术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隔膜膜面冷却机构,通过第一三通管、输气管、连通架和喷头的配合,锂离子电池隔膜从横拉出口到萃取入口的过程中,对隔膜的上下两面进行吹风冷却,提高了电池隔膜的冷却效率。
[0015]2、本技术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隔膜膜面冷却机构,通过水泵、第二三通管、第一输水管、冷却板、第三三通管、回水管和第二输水管,将冷却液循环输送至冷却板,冷却板相向的一侧与电池隔膜的上下两面接触,对电池隔膜进行冷却,进一步提高了电池隔膜的冷却效率。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第二冷却组件结构立体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水箱结构剖视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的冷却板和固定箱结构剖视图;
[0020]图5为本技术的图4所示A处结构放大图。
[0021]图中标号:1、水箱;2、风机;3、出气管;4、第一冷却组件;41、第一三通管;42、输气管;43、连通架;5、第二冷却组件;51、水泵;52、第二三通管;53、第一输水管;54、冷却板;55、第三三通管;56、回水管;57、第二输水管;6、固定板;7、固定箱;8、移动杆;9、滑槽;10、滑块;11、过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5所示的一种锂离子电池隔膜膜面冷却机构,包括水箱1和风机2,风机2的进风口连通有进气管,风机2的出风口连通有出气管3,出气管3的右端连通有第一冷却组件4,水箱1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冷却组件5,水箱1的顶部连通有加水管,水箱1的底部连通有排水管。
[0024]第一冷却组件4包括第一三通管41、输气管42和连通架43,出气管3的右端连通有第一三通管41,第一三通管41的顶端和底端均连通有输气管42,输气管42远离第一三通管41的一端连通有连通架43,连通架43相向的一侧从左至右均依次连通有喷头,通过改变电
池隔膜上下面的空气流速,提高电池隔膜的冷却效率。
[0025]第二冷却组件5包括水泵51、第二三通管52、第一输水管53、冷却板54、第三三通管55、回水管56和第二输水管57,水箱1顶部的右侧栓接有水泵51,水泵51的进水口连通有进水管,且进水管的另一端与水箱1右侧的底部连通,水泵51的出水口连通有出水管,且出水管的左端连通有第二三通管52,第二三通管52的顶端和底端均连通有第一输水管53,第一输水管53的另一端连通有第一软管,且第一软管的左端连通有冷却板54,冷却板54的左侧连通有第二软管,且第二软管的左端连通有第二输水管57,第二输水管57的另一端连通有第三三通管55,第三三通管55的左端连通有回水管56,回水管56的另一端与水箱1左侧的顶部连通,通过接触冷却的方式,通过冷却液将冷却板54的温度降低,再通过冷却板54与电池隔膜接触,将电池隔膜的热量吸收,达到冷却的效果。
[0026]固定板6相向的一侧从左至右均依次栓接有固定箱7,固定箱7内腔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弹簧,且弹簧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移动杆8,移动杆8的内侧贯穿固定箱7并与冷却板54的外侧栓接,能够根据电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锂离子电池隔膜膜面冷却机构,包括水箱(1)和风机(2),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2)的进风口连通有进气管,所述风机(2)的出风口连通有出气管(3),所述出气管(3)的右端连通有第一冷却组件(4),所述水箱(1)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冷却组件(5),所述水箱(1)的顶部连通有加水管,所述水箱(1)的底部连通有排水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隔膜膜面冷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组件(4)包括第一三通管(41)、输气管(42)和连通架(43),所述出气管(3)的右端连通有第一三通管(41),所述第一三通管(41)的顶端和底端均连通有输气管(42),所述输气管(42)远离第一三通管(41)的一端连通有连通架(43),所述连通架(43)相向的一侧从左至右均依次连通有喷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隔膜膜面冷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冷却组件(5)包括水泵(51)、第二三通管(52)、第一输水管(53)、冷却板(54)、第三三通管(55)、回水管(56)和第二输水管(57),所述水箱(1)顶部的右侧栓接有水泵(51),所述水泵(51)的进水口连通有进水管,且进水管的另一端与水箱(1)右侧的底部连通,所述水泵(51)的出水口连通有出水管,且出水管的左端连通有第二三通管(52),所述第二三通管(52)的顶端和底端均连通有第一输水管(53),所述第一输水管(53)的另一端连通有第一软管,且第一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宁辉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拓新普瑞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