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喷头旋转流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43318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1 14: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喷头旋转流道结构,包括底座和前盖,在前盖上形成有喷孔,在喷孔后端形成有与该喷孔连通的容置腔,容置腔底部中心位置形成有与喷孔连接的连接孔,容置腔的底壁上设置有与连接孔连通的第一、第二旋向流道;其中第一、第二旋向流道形状相同,其口径沿着容置腔侧壁至连接孔位置逐渐窄缩,在容置腔内固定设置有堵头,堵头包括位于端部的呈窄缩的台阶座和与该台阶座连接的堵头主体,在堵头主体的外壁上设置缺口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喷头旋转流道结构使得在高压流体通过喷孔前,首先通过堵头结构将流体进一步分流和加压,然后通过第一旋向流道和第二旋向流道将高压流体以与喷孔相切的方式从喷孔中喷出,最终可从喷孔处形成包围状的水流结构。围状的水流结构。围状的水流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喷头旋转流道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在喷头上使用的旋转流道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面上的用于喷头大多采用传统的水龙头结构,无法满足花卉的特殊需求。即,现有的喷头通常将高压水流直接从一喷孔中直接喷出,形成的是柱状的一到汇聚的束流,也有通过类似花洒的结构从多个细孔中喷出分散的水柱,以此来提高浇灌的覆盖面积。
[0003]然而,上述喷水的方式,难以喷射出具有形成包覆装的水流形状。覆盖面积不大。
[0004]基于以上问题,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喷头旋转流道结构。
[0006]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喷头旋转流道结构,包括底座和在底座的前端设置的前盖,在前盖上形成有喷孔,在喷孔后端形成有与该喷孔连通的容置腔,容置腔底部中心位置形成有与喷孔连接的连接孔,容置腔的底壁上设置有与连接孔连通的第一旋向流道和第二旋向流道;其中第一旋向流道和第二旋向流道形状相同,其口径沿着容置腔侧壁至连接孔位置逐渐窄缩,在容置腔内固定设置有堵头,堵头包括位于端部的呈窄缩的台阶座和与该台阶座连接的堵头主体,在堵头主体的外壁上设置纵向贯穿整个堵头主体外壁的缺口槽。
[0007]其中,缺口槽间隔均匀的设置有三道。
[0008]其中,台阶座在竖直方向的投影覆盖整个连接孔的入口端。
[0009]其中,前盖上凸设有喷孔座,喷孔形成在喷孔座顶端。
[0010]其中,第一旋向流道包括长侧壁和短侧壁,其中长侧壁和连接孔入口端形成的圆的圆周相切。
[0011]其中,短侧壁和长侧壁之间具有30
°
至40
°
的夹角。
[0012]其中,第一旋向流道和第二旋向流道以喷孔的中心为圆形间隔180
°
设置。
[0013]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喷头旋转流道结构使得在高压流体通过喷孔前,首先通过堵头结构将流体进一步分流和加压,然后通过第一旋向流道和第二旋向流道将高压流体以与喷孔相切的方式从喷孔中喷出,最终可从喷孔处形成包围状的水流结构。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分解示意图。
[0017]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前盖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图4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6为堵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7为前盖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8为图5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参见图1至图8,一种喷头旋转流道结构,包括底座1和在底座1的前端设置的前盖2,在所述前盖2上形成有喷孔3,在所述喷孔3后端形成有与该喷孔3连通的容置腔100,所述容置腔100底部中心位置形成有与喷孔3连接的连接孔4,所述容置腔100的底壁上设置有与所述连接孔4连通的第一旋向流道101和第二旋向流道102;其中第一旋向流道101和第二旋向流道102形状相同,其口径沿着容置腔100的侧壁至连接孔4位置逐渐窄缩,在所述容置腔100内固定设置有堵头5,所述堵头5包括位于端部的呈窄缩的台阶座50和与该台阶座50连接的堵头主体51,在所述堵头主体51的外壁上设置纵向贯穿整个堵头主体外壁的缺口槽52,缺口草52和容置腔100内壁之间形成供流体通过的通路。
[0023]上述结构中,高压流体通过喷孔3前,首先通过堵头5上的多道缺口槽52结构将流体进一步分流和加压,然后通过第一旋向流道101和第二旋向流道102将高压流体以与喷孔相切的方式从喷孔中喷出,最终可从喷孔处形成包围状(类似锅盖覆盖的形状)的水流结构,在对花草等植被进行浇灌时使用非常方便,覆盖面积更大,且浇灌效果更好。
[0024]具体的,为了使得高压流体能够在经过堵头后能够更好的以切向的方式从喷孔中喷出,本申请中所述缺口槽52间隔均匀的设置有三道;所述第一旋向流道101包括长侧壁101a和短侧壁101b,其中长侧壁101a和所述连接孔4入口端形成的圆的圆周200相切。其中,所述短侧壁101b和所述长侧壁101a之间具有30
°
至40
°
的夹角。其中,第一旋向流道101和第二旋向流道102以喷孔3的中心为圆形间隔180
°
设置。
[0025]其中,所述台阶座50在竖直方向的投影覆盖整个连接孔4的入口端。台阶座50的主要作用时使得将整个连接孔4的入口端,并且使得第一旋向流道101和第二旋向流道102和堵头5上的缺口槽52形成连通,便于将缺口槽52中流经的高压流体导致至第一、第二旋向流道的入口端;所述前盖2上凸设有喷孔座20,所述喷孔3形成在所述喷孔座20顶端。
[0026]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专利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本申请中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专利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上述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喷头旋转流道结构,包括底座(1)和在底座(1)的前端设置的前盖(2),在所述前盖(2)上形成有喷孔(3),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喷孔(3)后端形成有与该喷孔(3)连通的容置腔(100),所述容置腔(100)底部中心位置形成有与喷孔(3)连接的连接孔(4),所述容置腔(100)的底壁上设置有与所述连接孔(4)连通的第一旋向流道(101)和第二旋向流道(102);其中第一旋向流道(101)和第二旋向流道(102)形状相同,其口径沿着容置腔(100)的侧壁至连接孔(4)位置逐渐窄缩,在所述容置腔(100)内固定设置有堵头(5),所述堵头(5)包括位于端部的呈窄缩的台阶座(50)和与该台阶座(50)连接的堵头主体(51),在所述堵头主体(51)的外壁上设置纵向贯穿整个堵头主体外壁的缺口槽(5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喷头旋转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槽(52)间隔均匀的设置有三道。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癸东
申请(专利权)人:余姚市永星喷雾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