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磨床用分体式喷油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5526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5 10: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磨床用分体式喷油嘴,包括油腔壳体,所述油腔壳体的上下两端均为敞口结构,且油腔壳体一侧壁为向内凹陷的让位结构,油腔壳体的上下两端均设有喷油薄片,所述喷油薄片位于对应油腔壳体凹陷侧的一边框均开设有向内凹陷的喷油槽,所述喷油槽上均开设有喷油口,且上下两端的喷油口相对设置;所述喷油薄片的外侧端分别设有与其结构相适配的上盖板和下盖板,上盖板上开设有进油管连接孔;上端的喷油薄片和上盖板通过螺丝与油腔壳体上端面固定连接,下端的喷油薄片和下盖板通过螺丝与油腔壳体下端面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冷却效果好,使用方便,结构简单,组装方便,便于更换部件,维修成本低等优点。维修成本低等优点。维修成本低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磨床用分体式喷油嘴


[0001]本技术涉及喷嘴
,具体为一种磨床用分体式喷油嘴。

技术介绍

[0002]丝锥是一种加工内螺纹的工具,丝锥的螺纹线是通过磨床进行磨削加工的,丝锥螺纹的加工有单线螺纹磨床和多线螺纹磨床,单线螺纹磨床每次加工丝锥的一条螺纹线,多线螺纹磨床根据螺距不同可同时加工多条螺纹线,是一种现代化高效的螺纹磨床,丝锥在磨削加工时,需要通过喷油嘴喷射油液对其磨削加工处进行及时冷却,现有的喷油嘴大多是管状结构,喷油嘴对丝锥加工时一侧的外表面进行喷油冷却,但是存在喷嘴为一体结构,一旦损坏就无法使用,维修成本高,冷却效果差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磨床用分体式喷油嘴,对丝锥加工件磨削的加工处及时冷却,冷却效果好,使用方便,结构简单,组装方便,便于更换部件,维修成本低,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磨床用分体式喷油嘴,包括油腔壳体、喷油薄片、上盖板和下盖板,所述油腔壳体为上下两端均为敞口的盒体结构,且油腔壳体一侧壁为向内凹陷的让位结构,油腔壳体的上下两端均设有喷油薄片,所述喷油薄片均为板框结构,且喷油薄片的空腔与油腔壳体的油腔端面结构相适配,所述喷油薄片位于对应油腔壳体凹陷侧的一边框其外侧水平板面均开设有向内凹陷的喷油槽,喷油槽均位于油腔壳体的外侧,所述喷油槽上均开设有喷油口,且上下两端的喷油口相对设置;所述喷油薄片的外侧端分别设有与其结构相适配的上盖板和下盖板,上盖板上开设有进油管连接孔;所述油腔壳体的上下端面上均开设有连接螺纹孔,喷油薄片、上盖板和下盖板位于对应连接螺纹孔的位置处均开设有螺丝孔,且位于上端的喷油薄片和上盖板通过螺丝贯穿螺丝孔与油腔壳体上端面的连接螺纹孔固定连接,位于下端的喷油薄片和下盖板通过螺丝贯穿螺丝孔与油腔壳体下端面的连接螺纹孔固定连接。
[0005]进一步的,所述喷油口均为沿喷油薄片宽度方向开设的矩形喷口结构。
[0006]进一步的,所述喷油口的宽度大于喷油薄片空腔的宽度,且喷油槽与喷油薄片的空腔之间设有扩口结构。
[0007]进一步的,所述喷油口喷射方向之间的夹角为160
°

[0008]进一步的,所述油腔壳体向内凹陷的侧壁为等腰梯形凹陷结构,且该侧壁内部两端与其相邻的内侧壁之间设有加强筋。
[0009]进一步的,所述油腔壳体的一侧壁上开设有安装螺纹盲孔。
[0010]进一步的,所述油腔壳体、上盖板和下盖板均为铝合金材料,喷油薄片均为模具钢材。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磨床用分体式喷油嘴,通过喷油口
之间形成
°
夹角的喷油路径向丝锥加工件磨削时的切点位置喷射,对丝锥加工件磨削的加工处及时冷却,冷却效果好,通过油腔壳体侧壁的内凹让位结构对丝锥加工件进行让位,使用方便,该喷油嘴为分体式组装结构,结构简单,组装方便,便于更换部件,维修成本低。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喷油嘴正视图;
[0014]图3为本技术喷油嘴爆炸示意图;
[0015]图4为本技术上盖板俯视图;
[0016]图5为本技术喷油薄片结构示意图;
[0017]图6为本技术喷油薄片轴侧图;
[0018]图7为本技术喷油嘴剖视图;
[0019]图8为图7喷油口处局部放大图;
[0020]图9为本技术喷油嘴使用时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油腔壳体、11连接螺纹孔、12安装螺纹盲孔、13加强筋、2喷油薄片、21喷油槽、22喷油口、3上盖板、31进油管连接孔、4下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实施例一
[0024]请参阅图1

9,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磨床用分体式喷油嘴,包括油腔壳体1、喷油薄片2、上盖板3和下盖板4,所述油腔壳体1为上下两端均为敞口的盒体结构,且油腔壳体1一侧壁为向内凹陷的让位结构,油腔壳体1的上下两端均设有喷油薄片2,所述喷油薄片2均为板框结构,且喷油薄片2的空腔与油腔壳体1的油腔端面结构相适配,所述喷油薄片2位于对应油腔壳体1凹陷侧的一边框其外侧水平板面均开设有向内凹陷的喷油槽21,喷油槽21均位于油腔壳体1的外侧,所述喷油槽21上均开设有喷油口22,且上下两端的喷油口22相对设置;所述喷油口22喷射方向之间的夹角为160
°
;所述喷油薄片2的外侧端分别设有与其结构相适配的上盖板3和下盖板4,上盖板3上开设有进油管连接孔31;所述油腔壳体1的上下端面上均开设有连接螺纹孔11,喷油薄片2、上盖板3和下盖板4位于对应连接螺纹孔11的位置处均开设有螺丝孔,且位于上端的喷油薄片2和上盖板3通过螺丝贯穿螺丝孔与油腔壳体1上端面的连接螺纹孔11固定连接,位于下端的喷油薄片2和下盖板4通过螺丝贯穿螺丝孔与油腔壳体1下端面的连接螺纹孔11固定连接;所述油腔壳体1的一侧壁上开设有安装螺纹盲孔12。
[0025]工作原理:
[0026]通过安装螺纹盲孔12与外部驱动设备连接,通过上盖板3上进油管连接孔31与外部的供油管连接,通过外部的供油设备将外部油液经供油管输送至油腔壳体1的油腔内,油
腔壳体1油腔内的油液具有压力后经喷油薄片2的喷油槽21从喷油口22喷出,且喷油口22之间形成160
°
夹角的喷油路径向丝锥加工件磨削时切点位置的两侧喷射,对丝锥加工件磨削的加工处进行及时冷却。
[0027]本实施例公开的分体式喷油嘴,通过喷油口22之间形成160
°
夹角的喷油路径向丝锥加工件磨削时切点位置的两侧喷射,对丝锥加工件磨削的加工处及时冷却,冷却效果好,通过油腔壳体1侧壁的内凹让位结构对丝锥加工件进行让位,使用方便,该喷油嘴为分体式组装结构,结构简单,组装方便,便于更换部件,维修成本低。
[0028]进一步的,所述喷油口22均为沿喷油薄片2宽度方向开设的矩形喷口结构,喷油口22为矩形喷口,对丝锥加工件磨削处的冷却范围大,冷却效果好。
[0029]进一步的,所述喷油口21的宽度大于喷油薄片2空腔的宽度,且喷油槽21与喷油薄片2的空腔之间设有扩口结构。
[0030]进一步的,所述油腔壳体1向内凹陷的侧壁为等腰梯形凹陷结构,且该侧壁内部两端与其相邻的内侧壁之间设有加强筋13,通过加强筋13增加油腔壳体1的结构强度。
[0031]进一步的,所述油腔壳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磨床用分体式喷油嘴,包括油腔壳体、喷油薄片、上盖板和下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油腔壳体为上下两端均为敞口的盒体结构,且油腔壳体一侧壁为向内凹陷的让位结构,油腔壳体的上下两端均设有喷油薄片,所述喷油薄片均为板框结构,且喷油薄片的空腔与油腔壳体的油腔端面结构相适配,所述喷油薄片位于对应油腔壳体凹陷侧的一边框其外侧水平板面均开设有向内凹陷的喷油槽,喷油槽均位于油腔壳体的外侧,所述喷油槽上均开设有喷油口,且上下两端的喷油口相对设置;所述喷油薄片的外侧端分别设有与其结构相适配的上盖板和下盖板,上盖板上开设有进油管连接孔;所述油腔壳体的上下端面上均开设有连接螺纹孔,喷油薄片、上盖板和下盖板位于对应连接螺纹孔的位置处均开设有螺丝孔,且位于上端的喷油薄片和上盖板通过螺丝贯穿螺丝孔与油腔壳体上端面的连接螺纹孔固定连接,位于下端的喷油薄片和下盖板通过螺丝贯穿螺丝孔与油腔壳体下端面的连接螺纹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桂山王振宇郁军胜孙晓光周志颖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一工钻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