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引流护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44025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1 14: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引流护理装置,涉及引流装置技术领域,包括装置本体,装置本体包括驱动座,驱动座的上方从右至左依次设置有负压装置、排气瓶和积液瓶,积液瓶的后方设置有储液罐;负压装置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与驱动座的上端固定连接的L型架,负压装置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活塞,负压装置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与活塞一侧固定连接的电杆,负压装置的左侧连通有吸引管,吸引管的外侧壁安装有第一控制阀;积液瓶的上端螺纹连接有积液盖,积液盖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液位传感器,方便自动进行引流,相比传统的引流装置,不需要医护人员手动将储液瓶中积液排出,不存在积液不及时排除的情况,使用方便便捷,保证引流装置的正常使用。保证引流装置的正常使用。保证引流装置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引流护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引流装置
,具体为一种引流护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心血管疾病是心脏血管疾病的统称,泛指由于高脂血症、血液黏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所导致的心脏及全身组织发生的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
[0003]对于心血管病人的积水部位经常会采用药物舒缓、手术排除或引流管引流方法进行治疗,心血管病人进行手术后一般采用引流器进行引流刀口积液,可防止患者的切口处感染和不便于康复的情况发生。
[0004]现有技术中的引流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比如,现有技术中的引流装置结构单一,医护人员需要定期的观察引流装置内收集的积液是否达到饱和程度,当引流瓶内收集的积液达到饱和程度后,医护人员再将引流瓶内的积液排入外界的收纳装置内,以此便于引流瓶的正常使用,因医护人员工作繁忙,当医护人员遗忘观察引流瓶内收集积液的情况时,即引流瓶内的积液处于饱和程度时,若医护人员不及时的将引流瓶内的积液进行处理,极大的影响了患者的引流进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引流护理装置,方便自动进行引流,相比传统的引流装置,不需要医护人员手动将储液瓶中积液排出,不存在积液不及时排除的情况,使用方便便捷,保证引流装置的正常使用。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引流护理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包括驱动座,所述驱动座的上方从右至左依次设置有负压装置、排气瓶和积液瓶,所述积液瓶的后方设置有储液罐;
[0007]所述负压装置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与驱动座的上端固定连接的L型架,所述负压装置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活塞,所述负压装置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与活塞一侧固定连接的电杆,所述负压装置的左侧连通有吸引管,所述吸引管的外侧壁安装有第一控制阀;
[0008]所述积液瓶的上端螺纹连接有积液盖,所述积液盖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液位传感器,所述积液盖的上端连通有引流管,所述引流管的外侧壁从上至下依次安装有上控制阀和下控制阀,所述吸引管的另一端与引流管连通,且上控制阀和下控制阀分别位于吸引管的上下两侧;
[0009]所述排气瓶的上端螺纹连接有连接盖,所述连接盖的上端连通有连接管和排气管,所述连接管的外侧壁安装有第二控制阀,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与负压装置左侧下端连通;
[0010]所述储液罐的上端螺纹连接有储液盖,所述储液盖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报警灯和第二液位传感器,所述储液罐和积液瓶之间设置有微型抽泵,所述储液罐和积液瓶相对一侧的下方均连通有连接阀管,所述微型抽泵通过软管与连接阀管的另一端套接,所
述储液罐和积液瓶的外侧壁均连通有排液阀管。
[0011]为了便于固定安装微型抽泵,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引流护理装置优选的,所述微型抽泵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与驱动座上端固定连接的工字架。
[0012]为了便于直观观察积液瓶、排气瓶和储液罐内部积液情况,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引流护理装置优选的,所述积液瓶、排气瓶和储液罐均采用透明材质,且积液瓶、排气瓶和储液罐的外侧壁均刻有刻度表。
[0013]为了便于定位放置积液瓶、排气瓶和储液罐,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引流护理装置优选的,所述积液瓶、排气瓶和储液罐外侧壁的下方均设置有多个与驱动座上端固定连接的限位杆。
[0014]为了便于移动引流护理装置,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引流护理装置优选的,所述驱动座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多个万向轮,所述驱动座上端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推杆。
[0015]为了便于控制引流护理装置,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引流护理装置优选的,所述推杆上端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控制器。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7]1.本技术,打开引流管外侧壁的下控制阀,关闭上控制阀,并打开第一控制阀,启动电杆,同步带动活塞在负压装置内进行滑动,对积液瓶内部的气体进行吸引,使得积液瓶内部处于负压状态,关闭第一控制阀,且依次关闭位于引流管外侧壁下控制阀和上控制阀,在被吸入到负压装置内部的空气在关上第一控制阀后,打开连接管外侧壁的第二控制阀,再启动电杆,推动活塞将负压装置内部的空气从连接管中排到排气瓶的内部,然后从排气管中排出,打开下控制阀和上控制阀,在负压的吸引下使得心血管病人积水部位的积液向积液瓶的内部吸取,在每次吸取积液后不用频繁的拆卸负压装置,同时在每次吸引完成后,再依次重复上述步骤。
[0018]2.本技术,积液盖下方的第一液位传感器对积液瓶内部的积液进行实时监测,液位高于设定值时,下控制阀关闭,连接阀管外侧壁的阀门打开,启动微型抽泵,便于将积液瓶内的积液抽送到储液罐内部,相比传统的引流装置,不需要医护人员手动将储液瓶中积液排出,不存在积液不及时排除的情况,使用方便便捷,保证引流装置的正常使用。
[0019]3.本技术,第二液位传感器实时监测储液罐内部的积液,积液过多时,报警灯进行报警,方便提醒医护工作员或家属清理储液罐,打开排液阀管便于清理积液。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一种引流护理装置的整体主视结构图;
[0021]图2为本技术负压装置的剖视结构图;
[0022]图3为本技术积液瓶和储液罐的左视结构图;
[0023]图4为本技术积液盖的仰视结构图;
[0024]图5为本技术储液盖的仰视结构图。
[0025]图中:1、装置本体;2、驱动座;201、万向轮;202、推杆;203、控制器;204、L型架;205、工字架;206、限位杆;3、负压装置;301、活塞;302、电杆;303、吸引管;304、第一控制阀;4、积液瓶;401、积液盖;402、第一液位传感器;403、引流管;404、上控制阀;405、下控制阀;406、排液阀管;407、连接阀管;5、排气瓶;501、连接盖;502、连接管;503、第二控制阀;504、
排气管;6、储液罐;601、储液盖;602、第二液位传感器;603、报警灯;7、微型抽泵。
具体实施方式
[0026]请参阅图1至图5,一种引流护理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装置本体1包括驱动座2,驱动座2的上方从右至左依次设置有负压装置3、排气瓶5和积液瓶4,积液瓶4的后方设置有储液罐6;
[0027]负压装置3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与驱动座2的上端固定连接的L型架204,负压装置3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活塞301,负压装置3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与活塞301一侧固定连接的电杆302,负压装置3的左侧连通有吸引管303,吸引管303的外侧壁安装有第一控制阀304;
[0028]积液瓶4的上端螺纹连接有积液盖401,积液盖40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液位传感器402,积液盖401的上端连通有引流管403,引流管403的外侧壁从上至下依次安装有上控制阀404和下控制阀405,吸引管303的另一端与引流管403连通,且上控制阀404和下控制阀405分别位于吸引管303的上下两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引流护理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1)包括驱动座(2),所述驱动座(2)的上方从右至左依次设置有负压装置(3)、排气瓶(5)和积液瓶(4),所述积液瓶(4)的后方设置有储液罐(6);所述负压装置(3)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与驱动座(2)的上端固定连接的L型架(204),所述负压装置(3)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活塞(301),所述负压装置(3)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与活塞(301)一侧固定连接的电杆(302),所述负压装置(3)的左侧连通有吸引管(303),所述吸引管(303)的外侧壁安装有第一控制阀(304);所述积液瓶(4)的上端螺纹连接有积液盖(401),所述积液盖(40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液位传感器(402),所述积液盖(401)的上端连通有引流管(403),所述引流管(403)的外侧壁从上至下依次安装有上控制阀(404)和下控制阀(405),所述吸引管(303)的另一端与引流管(403)连通,且上控制阀(404)和下控制阀(405)分别位于吸引管(303)的上下两侧;所述排气瓶(5)的上端螺纹连接有连接盖(501),所述连接盖(501)的上端连通有连接管(502)和排气管(504),所述连接管(502)的外侧壁安装有第二控制阀(503),所述连接管(502)的另一端与负压装置(3)左侧下端连通;所述储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晓春权耀生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省汾阳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