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碳纳米管膜的发热膜组件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43714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1 14: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发热膜组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基于碳纳米管膜的发热膜组件及其制备方法,其中,基于碳纳米管膜的发热膜,所述正极和负极相对设置,所述正极包括第一电极铜带和第一铜条;所述负极包括第二电极铜带和第二铜条;所述第一电极铜带和第二电极铜带相对设置,所述第一铜条和第二铜条都设置于第一电极铜带与第二电极铜带之间,且所述第一铜条与第二电极铜带绝缘连接,所述第二铜条与第一电极铜带绝缘连接。正极和负极形成梯子形状的整体式结构,特别是铜条,其两端都和正极及负极连接,避免端部独立承受揉搓力,形成的梯子型结构整体承受搓洗的揉搓力,进而提高耐水洗能力。进而提高耐水洗能力。进而提高耐水洗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碳纳米管膜的发热膜组件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发热膜组件
,尤其涉及基于碳纳米管膜的发热膜组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可用于加热的方式和材料有很多,包括电加热、红外加热以及电磁加热等。由于加热效率高、使用方便,电加热应用非常广泛。用于电加热的材料主要是导电体,其中导电体包括金属导体以及聚合物导电体。由于制备简易、密度低以及柔韧性好,聚合物基导电复合材料广泛用于制作导电发热材料。社会的发展对导电发热材料要求愈来愈高,例如要求发热体具有较好的柔性,能任意变形,能够耐受高温,能够耐受溶剂等等,以适于不同场合的使用,因此柔性的可变性且耐高温耐溶剂型导电发热体逐渐引起重视。
[0003]柔性发热材料的代表为碳纳米管发热膜及石墨烯发热膜,结构一般为发热膜基体上固定正极和负极。但是,现有发热膜的正极和负极为独立式结构,水洗时正极、负极容易从发热膜上脱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发热膜上正极和负极容易脱落的问题,提出如下技术方案:
[0005]基于碳纳米管膜的发热膜组件,包括发热膜和设置于发热膜两侧的防护层;所述发热膜上设置有正极和负极;
[0006]所述正极和负极相对设置,所述正极包括第一电极铜带和第一铜条,所述第一电极铜带和第一铜条为一体式连接结构;所述负极包括第二电极铜带和第二铜条;所述第二电极铜带和第二铜条为一体式连接结构;所述第一电极铜带和第二电极铜带相对设置,所述第一铜条和第二铜条都设置于第一电极铜带与第二电极铜带之间,且所述第一铜条与第二电极铜带绝缘连接,所述第二铜条与第一电极铜带绝缘连接。
[0007]第一铜条和第二铜条用于传输电流的同时,还起到连接正极和负极的作用,使正极和负极形成整体式结构,相比传统的正极和负极独立设置的结构,其结构强度更好,可更牢固的附着于发热膜上,水洗下不容易从发热膜上脱落。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的基于碳纳米管膜的发热膜组件,所述第一电极铜带和第二电极铜带上都设置有绝缘连接头,所述绝缘连接头上设置有插装槽;所述第一铜条远离第一电极铜带的一端插装在第二电极铜带上的绝缘连接头的插装槽内,所述第二铜条远离第二电极铜带的一端插装在第一电极铜带上的绝缘连接头的插装槽内。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的基于碳纳米管膜的发热膜组件,所述第一电极铜带和第二电极铜带上都折叠有凹槽,所述绝缘连接头固定在凹槽内,且所述绝缘连接头的外端面和其所在的第一电极铜带或者第二电极铜带的表面平齐。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的基于碳纳米管膜的发热膜组件,所述第一电极
铜带、第一铜条、第二电极铜带以及第二电极铜带的厚度相同;所述绝缘连接头的外端向内延伸形成阻挡部,所述第一铜条和第二铜条的端部都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对应的插装在插装槽内。
[0011]电极铜带和铜条的厚度相同;同时,绝缘连接头嵌设在凹槽内,且外端面与电极铜带表面平齐,使电极铜带及铜条组合后,表面处于同一平面,避免铜条和电极铜带连接处凸出,进而避免凸出部在水洗时易损坏脱离的问题,组合后的梯形结构整体端面平齐,水洗时整体结构强度高,不易损坏、脱落。
[00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的基于碳纳米管膜的发热膜组件,所述发热膜表面未覆盖第一电极铜带、第一铜条、第二电极铜带以及第二铜条的部分覆盖有覆盖层,所述覆盖层的表面和第一电极铜带、第一铜条、第二电极铜带以及第二铜条的表面平齐。
[00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的基于碳纳米管膜的发热膜组件,所述覆盖层为硅胶层。
[0014]覆盖层填充在发热膜表面未覆盖铜条及电极铜带的部分,且表面与铜条及电极铜带的表面平齐,使铜条、电极铜带以及覆盖层形成一个整体式的平整面,进一步提高筒体、电极铜带与发热膜的连接强度,更重要的是,覆盖层起到导热的作用,避免传统铜条及电极铜带安装面凸凹不平导致传热效率低的问题,覆盖层配合铜条及电极铜带形成一个平整的平面,贴合性好,提高传热效率。
[0015]上述基于碳纳米管膜的发热膜组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6]S1制作发热膜和防护层;
[0017]S2制作正极和负极
[0018]通过切割一体制作出第一电极铜片和第一铜条,通过切割一体制作出第二电极铜片和第二铜条;
[0019]S3正极和负极连接
[0020]将绝缘连接头通过胶黏剂固定在第一电极铜片和第二电极铜片的凹槽内,然后将正极和负极插装在一起,具体为,第一铜片的端部插装在第二电极铜片上的绝缘连接头上,第二铜片的端部插装在第一电极铜片上的绝缘连接头上,然后通过绝缘胶固定;
[0021]S4热压
[0022]将连接在一起的正极和负极整体放置在发热膜上,通过热压使正极及负极和发热膜固定在一起;
[0023]S5填充覆盖层
[0024]在发热膜上不具备铜条及电极铜带的部分填充硅胶,形成覆盖层;
[0025]S6在发热膜的两面覆盖防护层,并通过胶黏剂固定在一起。
[0026]正极和负极形成一个整体结构后,再通过热压固定在发热膜上,一方面,第一电极铜带、第一铜条、第二电极铜带以及第二铜条通过一次整体热压即可固定在发热膜上,相比一个个热压固定,大大提高制作效率;同时,正极和负极整体热压,位置一次固定,相比一个个热压,位置偏斜率较低;再者,整体热压还可降低热压过程中发热膜褶皱的可能,相比一个个热压,发热膜平整性更好。
[002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8](1)本申请的铜条一端一体式连接在正极(或者负极)上,另一端绝缘式连接在负
极(或者正极)上,使正极和负极形成梯子形状的整体式结构,特别是铜条,其两端都和正极及负极连接,避免端部独立承受揉搓力,形成的梯子型结构整体承受搓洗的揉搓力,进而提高耐水洗能力;
[0029](2)覆盖层填充在发热膜表面未覆盖铜条及电极铜带的部分,且表面与铜条及电极铜带的表面平齐,使铜条、电极铜带以及覆盖层形成一个整体式的平整面,进一步提高筒体、电极铜带与发热膜的连接强度,更重要的是,覆盖层起到导热的作用,避免传统铜条及电极铜带安装面凸凹不平导致传热效率低的问题,覆盖层配合铜条及电极铜带形成一个平整的平面,贴合性好,提高传热效率;
[0030](3)正极和负极形成一个整体结构后,再通过热压固定在发热膜上,一方面,第一电极铜带、第一铜条、第二电极铜带以及第二铜条通过一次整体热压即可固定在发热膜上,相比一个个热压固定,大大提高制作效率;同时,正极和负极整体热压,位置一次固定,相比一个个热压,位置偏斜率较低;再者,整体热压还可降低热压过程中发热膜褶皱的可能,相比一个个热压,发热膜平整性更好。
附图说明
[0031]图1示出的是作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具体实施例基于碳纳米管膜的发热膜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2示出的是作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具体实施例发热膜的结构示意图;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碳纳米管膜的发热膜组件,包括发热膜(1)和设置于发热膜(1)两侧的防护层(2);所述发热膜(1)上设置有正极(3)和负极(4);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3)和负极(4)相对设置,所述正极(3)包括第一电极铜带(31)和第一铜条(32),所述第一电极铜带(31)和第一铜条(32)为一体式连接结构;所述负极(4)包括第二电极铜带(41)和第二铜条(42);所述第二电极铜带(41)和第二铜条(42)为一体式连接结构;所述第一电极铜带(31)和第二电极铜带(41)相对设置,所述第一铜条(32)和第二铜条(42)都设置于第一电极铜带(31)与第二电极铜带(41)之间,且所述第一铜条(32)与第二电极铜带(41)绝缘连接,所述第二铜条(42)与第一电极铜带(31)绝缘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碳纳米管膜的发热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铜带(31)和第二电极铜带(41)上都设置有绝缘连接头(5),所述绝缘连接头(5)上设置有插装槽(51);所述第一铜条(32)远离第一电极铜带(31)的一端插装在第二电极铜带(41)上的绝缘连接头(5)的插装槽(51)内,所述第二铜条(42)远离第二电极铜带(41)的一端插装在第一电极铜带(31)上的绝缘连接头(5)的插装槽(51)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碳纳米管膜的发热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铜带(31)和第二电极铜带(41)上都折叠有凹槽(341),所述绝缘连接头(5)固定在凹槽(341)内,且所述绝缘连接头(5)的外端面和其所在的第一电极铜带(31)或者第二电极铜带(41)的表面平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淮路罗宇航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希飞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