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石墨烯柔性加热模组加热和隔热结构的冷库工作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3746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6: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基于石墨烯柔性加热模组加热和隔热结构的冷库工作服,包括内衬层和外保温层,所述外保温层包括多个相互拼接的保温包,保温包内部均设置有石墨烯柔性加热模组,保温包由内至外依次包括锡箔纸层和棉麻层,保温包之间均填充有仿丝棉。仿丝棉的作用是使保温层与内衬层隔开并形成明显的空腔,在空腔中设置发热元件,保温层与内衬层形成的保温包不仅具有隔绝外部冷空气的作用,防止外部冷空气直接与皮肤接触,同时使发热片产生的温度在保温包中产生回旋,减少热量散发,起到保温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石墨烯柔性加热模组加热和隔热结构的冷库工作服
本技术涉及石墨烯用于加热的
,尤其涉及基于石墨烯柔性加热模组加热和隔热结构的冷库工作服。
技术介绍
石墨烯是碳原子紧密堆积成单层二维蜂窝状晶格结构的一种碳质新材料,厚度只有0.335纳米,仅为头发的20万分之一,是构建其它维数碳质材料(如零维富勒烯、一维纳米碳管、三维石墨)的基本单元,具有极好的结晶性、力学性能和电学质量。石墨烯具有非常好的热传导性能。纯的无缺陷的单层石墨烯的导热系数高达5300W/mK,是目前为止导热系数最高的碳材料,同时石墨烯的结构也非常稳定,碳碳键仅为1.42。石墨烯内部的碳原子之间的连接很柔韧,当施加外力于石墨烯时,碳原子面会弯曲变形,使得碳原子不必重新排列来适应外力,从而保持结构稳定。这种稳定的晶格结构使石墨烯具有优秀的导热性。另外,石墨烯中的电子在轨道中移动时,不会因晶格缺陷或引入外来原子而发生散射。将石墨烯复合膜用于服装保温,现阶段应用还比较少,主要由于石墨烯复合膜发热量高,一般的衣物保温性能达不到要求,使用后保温效果不明显,成本较高,本技术主要解决的问题是由于衣物的保温效果差,导致石墨烯复合膜应用于衣物,其热量散发快,能源利用率不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基于石墨烯柔性加热模组加热和隔热结构的冷库工作服,主要解决的问题是由于衣物的保温效果差,导致石墨烯复合膜应用于衣物,其热量散发快,能源利用率不高的问题。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基于石墨烯柔性加热模组加热和隔热结构的冷库工作服,包括内衬层和外保温层,所述外保温层包括多个相互拼接的保温包,多个所述保温包之间的连接处一体连接,且与内衬层之间缝线连接;所述保温包内部均设置有石墨烯柔性加热模组,所述石墨烯柔性加热模组呈片状,所述石墨烯柔性加热模组一侧粘接在内衬层上,所述保温包由内至外依次包括锡箔纸层和棉麻层,所述石墨烯柔性加热模组与对应的保温包之间均填充有仿丝棉。优选的,基于石墨烯柔性加热模组加热和隔热结构的冷库工作服,所述石墨烯柔性加热模组包括底层热熔胶和密封热熔胶,所述底层热熔胶和密封热熔胶之间设置有石墨烯复合膜,所述底层热熔胶粘接于内衬层,所述石墨烯复合膜设置有电极。优选的,基于石墨烯柔性加热模组加热和隔热结构的冷库工作服,所述锡箔纸层均匀分布有透气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仿丝棉的作用是使保温层与内衬层隔开并形成明显的空腔,在空腔中设置发热元件,这里是石墨烯柔性加热模组,通过粘接的方式附着在内衬层上,其具有明显的柔性特质,可以与内衬层的贴合性更好,同时与内衬层弯曲、蠕动产生协同作用,不会使穿着人员感觉到不适。单个保温包中单独设置石墨烯柔性加热模组发热组件,保温层与内衬层形成的保温包不仅具有隔绝外部冷空气的作用,防止外部冷空气直接与皮肤接触,同时使发热片产生的温度在保温包中产生回旋,减少热量散发,起到保温的作用。其中,保温包内层是一层锡箔纸层,其具有热辐射反射作用,具有降低热量向外侧辐射散发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结构剖面图。图2:本技术保温包分布结构图。图3:本技术石墨烯柔性加热模组结构剖面图。图4:本技术锡箔纸层结构图。图中,内衬层1、外保温层2、保温包20、石墨烯柔性加热模组3、锡箔纸层21、棉麻层22、仿丝棉23、底层热熔胶31、密封热熔胶32、石墨烯复合膜33、电极34、透气孔211。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文中的上、下、左、右、前、后、均相对于图1所示为标准。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基于石墨烯柔性加热模组加热和隔热结构的冷库工作服,包括内衬层1和外保温层2,所述外保温层2包括多个相互拼接的保温包20,多个所述保温包20之间的连接处一体连接,且与内衬层1之间缝线连接;所述保温包20内部均设置有石墨烯柔性加热模组3,所述石墨烯柔性加热模组3呈片状,所述石墨烯柔性加热模组3一侧粘接在内衬层1上,所述保温包20由内至外依次包括锡箔纸层21和棉麻层22,所述石墨烯柔性加热模组3与对应的保温包20之间均填充有仿丝棉23。基于石墨烯柔性加热模组加热和隔热结构的冷库工作服,包括内衬层1和外保温层2,所述外保温层2包括多个相互拼接的保温包20,多个所述保温包20之间的连接处一体连接,且与内衬层1之间缝线连接;所述保温包20内部均设置有石墨烯柔性加热模组3,所述石墨烯柔性加热模组3呈片状,所述石墨烯柔性加热模组3一侧粘接在内衬层1上,所述保温包20由内至外依次包括锡箔纸层21和棉麻层22,所述石墨烯柔性加热模组3与对应的保温包20之间均填充有仿丝棉23。本技术中,保温层呈整体覆盖在内衬层上,保温层与内衬层之间通过棉线编织后,保温层与内衬层之间形成多个空腔体,在空腔体中填充仿丝棉,形成向外凸起的保温包,其中仿丝棉的作用是使保温层与内衬层隔开并形成明显的空腔。在空腔中设置发热元件,这里是石墨烯柔性加热模组,通过粘接的方式附着在内衬层上,其具有明显的柔性特质,可以与内衬层的贴合性更好,同时与内衬层弯曲、蠕动产生协同作用,不会使穿着人员感觉到不适。单个保温包中单独设置石墨烯柔性加热模组发热组件,保温层与内衬层形成的保温包不仅具有隔绝外部冷空气的作用,防止外部冷空气直接与皮肤接触,同时使发热片产生的温度在保温包中产生回旋,减少热量散发,起到保温的作用。其中,保温包内层是一层锡箔纸层,其具有热辐射反射作用,具有降低热量向外侧辐射散发的作用。优选的,如图3所示:基于石墨烯柔性加热模组加热和隔热结构的冷库工作服,所述石墨烯柔性加热模组3包括底层热熔胶31和密封热熔胶32,所述底层热熔胶31和密封热熔胶32之间设置有石墨烯复合膜33,所述底层热熔胶31粘接于内衬层1,所述石墨烯复合膜33设置有电极34。本技术中,石墨烯复合膜通过电极通电后发热,内衬层中镶嵌有用于串联电极的电线,其中底层热熔胶和密封热熔胶材质相同,具有能承受一定温度的功能,其材质可以是乙烯及其聚合物、聚烯烃类化合物或者聚氨酯类化合物。优选的,如图4所示:基于石墨烯柔性加热模组加热和隔热结构的冷库工作服,所述锡箔纸层21均匀分布有透气孔211。优选的,如图3所示:基于石墨烯柔性加热模组加热和隔热结构的冷库工作服,所述石墨烯柔性加热模组3包括底层热熔胶31和密封热熔胶32,所述底层热熔胶31和密封热熔胶32之间设置有石墨烯复合膜33,所述底层热熔胶31粘接于内衬层1,所述石墨烯复合膜33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基于石墨烯柔性加热模组加热和隔热结构的冷库工作服,其特征在于:包括内衬层和外保温层,所述外保温层包括多个相互拼接的保温包,多个所述保温包之间的连接处一体连接,且与内衬层之间缝线连接;/n所述保温包内部均设置有石墨烯柔性加热模组,所述石墨烯柔性加热模组呈片状,所述石墨烯柔性加热模组一侧粘接在内衬层上,所述保温包由内至外依次包括锡箔纸层和棉麻层,所述石墨烯柔性加热模组与对应的保温包之间均填充有仿丝棉。/n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石墨烯柔性加热模组加热和隔热结构的冷库工作服,其特征在于:包括内衬层和外保温层,所述外保温层包括多个相互拼接的保温包,多个所述保温包之间的连接处一体连接,且与内衬层之间缝线连接;
所述保温包内部均设置有石墨烯柔性加热模组,所述石墨烯柔性加热模组呈片状,所述石墨烯柔性加热模组一侧粘接在内衬层上,所述保温包由内至外依次包括锡箔纸层和棉麻层,所述石墨烯柔性加热模组与对应的保温包之间均填充有仿丝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淮路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希飞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