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石墨烯柔性发热膜的防水采暖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0661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7: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基于石墨烯柔性发热膜的防水采暖器,包括采暖器本体和底座,由外至内依次包括外壳、气体流动腔和石墨烯柔性发热膜,气体流动腔设置有多个叶片,叶片的同一端均固接于一环形支架,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转轴,转轴与环形支架之间设置有驱动杆。环形支架通过转轴和驱动杆的作用,带动叶片环石墨烯柔性发热膜做圆周运动,促进气体向外侧移动,将石墨烯柔性发热膜产生的热量形成热风并散发出去,气体的流动性使水和潮气很难穿过气体流动腔,即使有少量的水进入石墨烯柔性发热膜的表面,水也会快速的蒸发,防止水在石墨烯柔性发热膜表面囤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石墨烯柔性发热膜的防水采暖器
本技术涉及石墨烯采暖器的
,尤其涉及基于石墨烯柔性发热膜的防水采暖器。
技术介绍
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以sp2杂化方式形成的蜂窝状平面薄膜,是一种只有一个原子层厚度的准二维材料,所以又叫做单原子层石墨。也是目前科学家发现的最薄、强度最大、导电导热性能最强的一种新型纳米材料,石墨烯被称为“黑金”,是“新材料之王”。电热膜是一种通电后能发热的半透明的聚脂薄膜,其热转化率高达99.3%,是目前所有电采暖系统热转化效率最高的。石墨烯散热片的基体主要有硅油、矿物油、硅橡胶、环氧树脂、聚丙烯酸酯、聚乙烯、聚氨酯等组成,其在潮湿的环境中使用会加速电热膜的老化,寿命缩短。因此,本技术主要解决的问题是由于石墨烯发热片的采暖器不具有防水防潮的功能,导致其石墨烯发热片使用寿面缩短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基于石墨烯柔性发热膜的防水采暖器,主要解决的问题是由于石墨烯发热片的采暖器不具有防水防潮的功能,导致其石墨烯发热片使用寿面缩短的问题。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基于石墨烯柔性发热膜的防水采暖器,包括采暖器本体和底座,所述采暖器本体由外至内依次包括圆筒状的外壳、气体流动腔和石墨烯柔性发热膜;所述气体流动腔设置有多个叶片,所述叶片的截面呈劣弧状,所述叶片环外壳的轴线均匀分布,多个所述叶片的同一端均固接于一环形支架,所述底座中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与壳体同轴,所述转轴与环形支架之间设置有多个驱动环形支架轴线旋转的驱动杆。优选的,基于石墨烯柔性发热膜的防水采暖器,所述石墨烯柔性发热膜内部还设置有圆筒状的反射层,所述反射层与壳体同轴设置。优选的,基于石墨烯柔性发热膜的防水采暖器,所述石墨烯柔性发热膜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和石墨烯柔性发热膜在正前方的投影均呈波纹状。优选的,基于石墨烯柔性发热膜的防水采暖器,所述壳体相对底座的一侧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正对气体流动腔的位置设置有环形的通气槽,所述通气槽呈网格状。本技术的优点在于:环形支架通过转轴和驱动杆的作用,带动叶片环石墨烯柔性发热膜做圆周运动,叶片移动的过程中促进气体向外侧移动,将石墨烯柔性发热膜产生的热量形成热风并散发出去;由于叶片的存在,可以及时将石墨烯柔性发热膜产生的热量散发出去,提高石墨烯柔性发热膜的工作效率;气体的流动性使水和潮气很难穿过气体流动腔到达石墨烯柔性发热膜,即使有少量的水进入石墨烯柔性发热膜的表面,在气体流动和高温发热作用下,水也会快速的蒸发,防止水在石墨烯柔性发热膜表面囤积。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采暖器本体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本技术正视结构示意图。图中,采暖器本体1、底座2、外壳3、气体流动腔4、石墨烯柔性发热膜5、叶片41、环形支架42、电机21、转轴22、驱动杆43、反射层6、支架51、盖板7、通气槽71。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文中的上、下、左、右、前、后、均相对于图1所示为标准。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基于石墨烯柔性发热膜的防水采暖器,包括采暖器本体1和底座2,所述采暖器本体1由外至内依次包括圆筒状的外壳3、气体流动腔4和石墨烯柔性发热膜5;所述气体流动腔4设置有多个叶片41,所述叶片41的截面呈劣弧状,所述叶片41环外壳3的轴线均匀分布,多个所述叶片41的同一端均固接于一环形支架42,所述底座2中设置有电机21,所述电机21的输出端设置有转轴22,所述转轴22与壳体3同轴,所述转轴22与环形支架42之间设置有多个驱动环形支架42轴线旋转的驱动杆43。本技术中,壳体侧壁为具有透气性能的网格状或百叶状,叶片呈条状,其与壳体的轴线平行,叶片的同一端与环形支架固接,环形支架通过转轴和驱动杆的作用,带动叶片环石墨烯柔性发热膜做圆周运动,叶片移动的过程中促进气体向外侧移动,将石墨烯柔性发热膜产生的热量形成热风并散发出去。由于叶片的存在,可以及时将石墨烯柔性发热膜产生的热量散发出去,提高石墨烯柔性发热膜的工作效率,气体的流动性使水和潮气很难穿过气体流动腔到达石墨烯柔性发热膜,即使有少量的水进入石墨烯柔性发热膜的表面,在气体流动和高温发热作用下,水也会快速的蒸发,防止水在石墨烯柔性发热膜表面囤积。优选的,基于石墨烯柔性发热膜的防水采暖器,所述石墨烯柔性发热膜5内部还设置有圆筒状的反射层6,所述反射层6与壳体3同轴设置。本技术中,石墨烯柔性发热膜套接在反射层的外侧,反射层主要是光面金属材质、镀面塑料或者锡箔纸制成,其主要功能是反射石墨烯柔性发热膜辐射的热量,提高热量利用率。优选的,基于石墨烯柔性发热膜的防水采暖器,所述石墨烯柔性发热膜5设置有支架51,所述支架51和石墨烯柔性发热膜5在正前方的投影均呈波纹状。本技术中,石墨烯柔性发热膜以支架为支撑,粘接在支架上,由于支架截面呈波纹状,导致粘接在支架上的石墨烯柔性发热膜也呈波纹状,有利于提高石墨烯柔性发热膜的表面积,增大发热面。优选的,基于石墨烯柔性发热膜的防水采暖器,所述壳体3相对底座2的一侧设置有盖板7,所述盖板7正对气体流动腔4的位置设置有环形的通气槽71,所述通气槽71呈网格状。本技术中,盖板位于采暖器本体的上侧,为了防止气体流动腔在向外散发热风的时候发生气体对流,在盖板上设置有用于平衡气体的通气槽。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如若存在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基于石墨烯柔性发热膜的防水采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采暖器本体和底座,所述采暖器本体由外至内依次包括圆筒状的外壳、气体流动腔和石墨烯柔性发热膜;/n所述气体流动腔设置有多个叶片,所述叶片的截面呈劣弧状,所述叶片环外壳的轴线均匀分布,多个所述叶片的同一端均固接于一环形支架,所述底座中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与壳体同轴,所述转轴与环形支架之间设置有多个驱动环形支架轴线旋转的驱动杆。/n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石墨烯柔性发热膜的防水采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采暖器本体和底座,所述采暖器本体由外至内依次包括圆筒状的外壳、气体流动腔和石墨烯柔性发热膜;
所述气体流动腔设置有多个叶片,所述叶片的截面呈劣弧状,所述叶片环外壳的轴线均匀分布,多个所述叶片的同一端均固接于一环形支架,所述底座中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与壳体同轴,所述转轴与环形支架之间设置有多个驱动环形支架轴线旋转的驱动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石墨烯柔性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淮路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希飞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