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玻纤维布清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43379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1 14: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玻纤维布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玻纤维布清洗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内壁固定安装有进水管,所述外壳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浓度检测器,所述外壳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位于所述浓度检测器一侧的进料管,所述外壳的内壁固定安装有隔板,所述外壳的内壁固定安装有位于所述隔板一侧的第二转动柱,所述外壳的内壁底部固定安装有加热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有浓度检测器、下搅拌柱、上搅拌柱,启动三个下搅拌柱、上搅拌柱,对外壳的混合溶液进行搅拌,两个加热柱对混合溶液进行加热,使混合溶液的温度、浓度均符合酶解要求,此时三个下搅拌柱、上搅拌柱的外侧软毛刷,在搅拌溶液的同时对无碱布的上下两侧刷理。碱布的上下两侧刷理。碱布的上下两侧刷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玻纤维布清洗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玻纤维布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玻纤维布清洗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玻纤维布又叫玻璃纤维布,玻璃纤维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玻璃纤维布又分为中碱、无碱、高碱,其中无碱玻璃纤维布在进行清洗时,都是先将无碱布浸入到淀粉酶溶液中进行酶解处理,期间加热保持淀粉酶溶液的温度为35

45℃,不断搅拌处理40—45min后取出,方可进行下一步清洗步骤,酶解无碱布后,需要重新添加淀粉酶,保证溶液内的淀粉酶的浓度为2%—4%,这样才能使无碱布酶解得更加彻底,但是无碱布在酶解的过程中就会与淀粉酶产生酶解反应,淀粉酶的浓度就会降低,从而会增加了无碱布的酶解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玻纤维布清洗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
[0004]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玻纤维布清洗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内壁固定安装有进水管,所述外壳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浓度检测器,所述外壳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位于所述浓度检测器一侧的进料管,所述外壳的内壁固定安装有隔板,所述外壳的内壁固定安装有位于所述隔板一侧的第二转动柱,所述外壳的内壁底部固定安装有加热柱,所述外壳的内壁底部固定安装有位于所述加热柱一侧的下搅拌柱,所述外壳的内壁固定安装有位于所述下搅拌柱正上方的上搅拌柱;
[0005]进一步的,所述下搅拌柱、上搅拌柱的数量三个,三个所述下搅拌柱、上搅拌柱的外侧均固定安装有软毛刷。
[0006]进一步的,所述外壳的内壁固定安装有第一刮板,所述外壳的内壁固定安装有位于所述第一刮板斜下方的第二刮板,所述外壳的内壁固定安装有位于所述第二刮板下方的斜板,所述外壳的内壁底部一端固定安装有排水管。
[000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刮板的底部与所述第二刮板的顶部均为三角形,所述斜板与水平面呈十五度夹角。
[0008]进一步的,所述外壳的正面固定安装有观测窗,所述外壳的内部活动安装有玻纤布,所述外壳的内壁固定安装有位于所述隔板斜上方的第一转动柱,所述外壳的内壁固定安装有位于所述第三转动柱斜上方的第四转动柱,所述玻纤布依次穿过第一转动柱的上方、隔板的下方、下搅拌柱与上搅拌柱中间、第三转动柱的下方、第四转动柱的上方、第一刮板的下方、第二刮板的上方、第五转动柱的上方。
[0009]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10]1.本技术通过设有浓度检测器、下搅拌柱、上搅拌柱,启动三个下搅拌柱、上搅拌柱,对外壳的混合溶液进行搅拌,两个加热柱对混合溶液进行加热,使混合溶液的温
度、浓度均符合酶解要求,此时三个下搅拌柱、上搅拌柱的外侧软毛刷,在搅拌溶液的同时对无碱布的上下两侧刷理,从而将无碱布上下两侧酶解产生的其他物质从其表面清理下来,进而便于酶解后的无碱布进行下一个清洗流程,同时浓度检测器实时监测外壳内酶解溶液的浓度,使其一直保持酶解的合适浓度,从而使得无碱布一直保持酶解反应的最大效率,从而减少了无碱布酶解反应的时间,进而增加了清洗无碱布的工作效率。
[0011]2.本技术通过设有第一刮板、第二刮板、斜板,酶解后的无碱布会经过第四转动柱、第一刮板、第二刮板、第五转动柱,此时的无碱布还含有一定量的酶解溶液,在经过第一刮板与第二刮板之间时,第一刮板与第二刮板的三角形顶端会将无碱布酶解后的水分剐蹭下来,剐蹭下来的水滴落在斜板上,并逐渐累积从排水管处排出收集,从而可以回收利用,同时去除水分的无碱布便于下一步清洗流程,增加了无碱布清洗效率。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的外壳结构俯视图。
[0014]图3为本技术的外壳结构剖视图。
[0015]图4为本技术的外壳结构部分剖视图。
[0016]附图标记为:1、外壳;2、进水管;3、观测窗;4、浓度检测器;5、进料管;6、排水管;7、玻纤布;8、第一转动柱;9、隔板;10、第二转动柱;11、加热柱;12、下搅拌柱;13、上搅拌柱;14、第三转动柱;15、第四转动柱;16、第一刮板;17、第二刮板;18、斜板;19、第五转动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中的附图,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另外,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各结构的形态只不过是例示,本技术所涉及的一种玻纤维布清洗装置并不限定于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各结构,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参照图1

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玻纤维布清洗装置,由以下部件构成:
[0019][0020][0021]装配说明:先将隔板9固定安装在外壳1的内部,然后将第一转动柱8固定安装在隔板9的斜上方,然后将三个下搅拌柱12固定安装在外壳1内部隔板9的一侧,将上搅拌柱13固定安装在下搅拌柱12的上方,接着将两个加热柱11固定安装在三个下搅拌柱12之间,并将进水管2安装在外壳1的内壁,将观测窗3固定安装在外壳1内壁进水管2的一侧,将浓度检测器4固定安装在外壳1内壁观测窗3的一侧,将进料管5固定安装在外壳1内壁浓度检测器4的一侧,接着将第二转动柱10固定安装在隔板9的一侧,将第三转动柱14固定安装在上搅拌柱13的一侧,将第四转动柱15固定安装在上搅拌柱13的斜上方,然后将第一刮板16固定安装在第四转动柱15的斜下方,将第二刮板17固定安装在第一刮板16的斜下方,接着将斜板18固定安装在第二刮板17的下方,然后将排水管6固定安装在斜板18的下端,最后将第五转动柱19固定安装在排水管6的正上方。
[0022]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使用者将其安装好后,将玻纤布7从外壳1的一侧进入,并依次穿过第一转动柱8的上方、隔板9的下方、下搅拌柱12与上搅拌柱13中间、第三转动柱14的下方、第四转动柱15的上方、第一刮板16的下方、第二刮板17的上方、第五转动柱19的上方,从另一侧出去,将进水管2与水管相通向外壳1内通水,沿着进料管5向外壳1内通入淀粉酶,使混合溶液正好淹没在上搅拌柱13的中部,并通过进料管5实时检测外壳1内酶解溶液的浓度,然后将启动三个下搅拌柱12、上搅拌柱13,对外壳1的混合溶液进行搅拌,两个加热
柱11对混合溶液进行加热,使混合溶液的温度、浓度均符合酶解要求,此时三个下搅拌柱12、上搅拌柱13的外侧软毛刷,在搅拌溶液的同时对无碱布的上下两侧刷理,从而将无碱布上下两侧酶解产生的其他物质从其表面清理下来,进而便于酶解后的无碱布进行下一个清洗流程,同时浓度检测器4实时检测外壳1内酶解溶液的浓度,使其一直保持酶解的合适浓度,从而使得无碱布一直保持酶解反应的最大效率,从而减少了无碱布酶解反应的时间,进而增加了清洗无碱布的工作效率;酶解后的无碱布会经过第四转动柱15、第一刮板16、第二刮板17、第五转动柱19,此时的无碱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玻纤维布清洗装置,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内壁固定安装有进水管(2),所述外壳(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浓度检测器(4),所述外壳(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位于所述浓度检测器(4)一侧的进料管(5),所述外壳(1)的内壁固定安装有隔板(9),所述外壳(1)的内壁固定安装有位于所述隔板(9)一侧的第二转动柱(10),所述外壳(1)的内壁底部固定安装有加热柱(11),所述外壳(1)的内壁底部固定安装有位于所述加热柱(11)一侧的下搅拌柱(12),所述外壳(1)的内壁固定安装有位于所述下搅拌柱(12)正上方的上搅拌柱(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玻纤维布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搅拌柱(12)、上搅拌柱(13)的数量三个,三个所述下搅拌柱(12)、上搅拌柱(13)的外侧均固定安装有软毛刷。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玻纤维布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三转动柱(14),所述外壳(1)的内壁固定安装有第一刮板(16),所述外壳(1)的内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林兴
申请(专利权)人:太湖宸麒玻纤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