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32362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1 14:19
本申请涉及一种下水器,其包括下水体和清理环,所述下水体设有下水腔,所述下水体的一端设有进水口,所述下水体的另一端设有出水口,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均连通于下水腔,所述清理环的外径等于下水腔的直径,所述清理环的外壁滑动连接于下水腔的内壁,所述清理环的滑动方向平行于下水腔的轴向。清理环不断滑动对下水腔的内壁进行清理,操作简便,清理全面,减少污垢积累产生异味的概率。少污垢积累产生异味的概率。少污垢积累产生异味的概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下水器


[0001]本申请涉及下水器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下水器。

技术介绍

[0002]下水器是指浴缸,面盆下水道等处安放的排水装置。按类型可分为弹跳下水,翻盖下水和提拉下水等。
[0003]授权公开号为CN207633448U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下水器,包括压盖、弹跳芯子以及下水体,该下水器不易造成财产损失,并且排水高效、密封效果好。
[0004]但是,下水体在长时间使用后容易积累污垢,产生异味,且下水体较长不易手动清洗,下水器在打开时,下水器内污垢产生的异味就会窜出,影响室内空气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减少异味的产生,本申请提供一种下水器。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下水器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下水器,包括下水体和清理环,所述下水体设有下水腔,所述下水体的一端设有进水口,所述下水体的另一端设有出水口,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均连通于下水腔,所述清理环的外径等于下水腔的直径,所述清理环的外壁滑动连接于下水腔的内壁,所述清理环的滑动方向平行于下水腔的轴向。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清理环不断滑动对下水腔的内壁进行清理,操作简便,清理全面,减少污垢积累产生异味的概率。
[0008]优选的,还包括安装环、往复丝杆和滑板,所述安装环同轴固定连接于下水体靠近出水口的一端,所述安装环的内径小于出水口的直径,所述安装环朝向进水口的一端设有安装槽,所述往复丝杆的一端转动嵌于安装槽内,所述往复丝杆的转动轴线平行于下水腔的轴线,所述滑板固定连接于清理环的内壁,所述滑板设有滑口,所述滑口套设于往复丝杆的外周,所述滑口的内壁螺纹连接于往复丝杆的外壁。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往复丝杆转动,通过滑板控制清理环滑动,实现对下水腔内壁进行清理,操作简便,清理全面,减少污垢积累产生异味的概率。
[0010]优选的,还包括导向杆和定位板,所述安装环朝向进水口的一端设有定位槽,所述导向杆的一端嵌于定位槽内,所述导向杆的长度方向平行于下水腔的轴向,所述定位板固定连接于清理环的内壁,所述定位板设有定位口,所述定位口套设于导向杆的外周,所述定位口的内壁滑动连接于导向杆的外壁。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杆对清理环的滑动起导向作用,使得清理环的滑动清理更加稳定,降低单侧控制清理环造成滑板受损的概率,减少污垢积累产生异味的概率。
[0012]优选的,还包括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固定连接于下水腔的内壁,所述限位块设有限位孔,所述往复丝杆远离安装槽的一端转动连接于限位孔的内壁。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孔和安装槽对往复丝杆的两端进行限位,提高了往
复丝杆的结构强度,减少往复丝杆受力弯折的概率,延长往复丝杆的使用寿命,进而延长下水器的使用寿命。
[0014]优选的,还包括架体、盖体和芯体,所述架体固定连接于下水腔的内壁,所述架体设有连接口,所述连接口的轴线与下水腔的轴线共线,所述芯体的一端连接于连接口的内壁,所述芯体的另一端伸出进水口并同轴固定连接于盖体。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芯体和盖体便于控制下水器进水口的启闭,使得使用状态下,盖体对进水口封堵,下水器内的异味不易进入室内,便于使用,减少异味进入室内的概率。
[0016]优选的,还包括连接架、转轴、叶轮、第一同步轮、第二同步轮和同步带,所述连接架固定连接于架体背离进水口的一端,所述连接架设有转动口,所述转动口与下水腔同轴设置,所述转轴转动连接于转动口的内壁,所述叶轮同轴固定连接于转轴的外周,所述第一同步轮同轴固定连接于转轴的外周,所述第二同步轮同轴固定连接于往复丝杆的外周,所述同步带套设于第一同步轮和第二同步轮,所述第二同步轮到安装槽的距离小于所述清理环到安装槽的距离。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下水器在排水的过程中,水流进入下水腔内带动叶轮转动,使得转轴转动,带动第一同步轮转动,并通过同步带带动往复丝杆转动,无需使用额外的动力源,即可实现在排水过程中对下水腔内壁的清理,减少污垢积累产生异味的概率。
[0018]优选的,还包括第一弹簧、固定块、第二弹簧和抵接块,所述安装环的内周设有滑槽,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滑槽的槽底,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固定块,所述固定块滑动嵌于滑槽内,所述第一弹簧和固定块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弹簧和固定块均围绕转轴轴线均匀间隔设置,且相邻固定块相互贴合,所述转轴的外周嵌槽,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嵌槽的槽底,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抵接块,所述抵接块朝向滑槽的一端贴合于固定块朝向转轴的一端,所述第二弹簧和抵接块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弹簧和抵接块均围绕转轴轴线均匀间隔设置,且相邻抵接块相互贴合。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不排水的情况下,叶轮不转动,多个固定块和抵接块将排水口封堵,减少下水道异味的窜出,在排水的情况下,叶轮转动,转轴转动产生离心力,抵接块和固定块均向远离嵌槽的一端滑动,相邻固定块和相邻抵接块之间的通道自动打开,实现排水,操作简便,减少异味的产生。
[0020]优选的,所述抵接块朝向嵌槽槽底的一端设有导向块,所述导向块滑动嵌于嵌槽内,所述导向块朝向嵌槽槽底的一端设有放置槽,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嵌槽的槽底,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放置槽的槽底。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块对抵接块的滑动起导向作用,使得抵接块在滑动的过程中不易脱离嵌槽,脱离嵌槽的抵接块不易完成复位,易导致第二弹簧受损。
[0022]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清理环不断滑动对下水腔的内壁进行清理,操作简便,清理全面,减少污垢积累产生异味的概率;2.下水器在排水的过程中,水流进入下水腔内带动叶轮转动,使得转轴转动,带动第一同步轮转动,并通过同步带带动往复丝杆转动,无需使用额外的动力源,即可实现在排水过程中对下水腔内壁的清理,减少污垢积累产生异味的概率;
3.在不排水的情况下,叶轮不转动,多个固定块和抵接块将排水口封堵,减少下水道异味的窜出,在排水的情况下,叶轮转动,转轴转动产生离心力,抵接块和固定块均向远离嵌槽的一端滑动,相邻固定块和相邻抵接块之间的通道自动打开,实现排水,操作简便,减少异味的产生。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下水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2是下水器剖开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5]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图。
[0026]图4是安装环、清理件、驱动件和防臭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5是安装环、转轴和防臭件剖开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8]附图标记说明:1、下水体;11、下水腔;12、进水口;13、出水口;14、受力环;2、安装件;21、第一密封圈;22、第二密封圈;23、锁紧环;3、排水件;31、连接环;32、承接环;33、排水管;331、固定环;4、安装环;41、安装槽;42、定位槽;43、滑槽;5、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下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水体(1)和清理环(64),所述下水体(1)设有下水腔(11),所述下水体(1)的一端设有进水口(12),所述下水体(1)的另一端设有出水口(13),所述进水口(12)和出水口(13)均连通于下水腔(11),所述清理环(64)的外径等于下水腔(11)的直径,所述清理环(64)的外壁滑动连接于下水腔(11)的内壁,所述清理环(64)的滑动方向平行于下水腔(11)的轴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水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环(4)、往复丝杆(631)和滑板(65),所述安装环(4)同轴固定连接于下水体(1)靠近出水口(13)的一端,所述安装环(4)的内径小于出水口(13)的直径,所述安装环(4)朝向进水口(12)的一端设有安装槽(41),所述往复丝杆(631)的一端转动嵌于安装槽(41)内,所述往复丝杆(631)的转动轴线平行于下水腔(11)的轴线,所述滑板(65)固定连接于清理环(64)的内壁,所述滑板(65)设有滑口(651),所述滑口(651)套设于往复丝杆(631)的外周,所述滑口(651)的内壁螺纹连接于往复丝杆(631)的外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水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向杆(632)和定位板(66),所述安装环(4)朝向进水口(12)的一端设有定位槽(42),所述导向杆(632)的一端嵌于定位槽(42)内,所述导向杆(632)的长度方向平行于下水腔(11)的轴向,所述定位板(66)固定连接于清理环(64)的内壁,所述定位板(66)设有定位口(661),所述定位口(661)套设于导向杆(632)的外周,所述定位口(661)的内壁滑动连接于导向杆(632)的外壁。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水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块(61),所述限位块(61)固定连接于下水腔(11)的内壁,所述限位块(61)设有限位孔(611),所述往复丝杆(631)远离安装槽(41)的一端转动连接于限位孔(611)的内壁。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水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架体(51)、盖体(52)和芯体(53),所述架体(51)固定连接于下水腔(11)的内壁,所述架体(51)设有连接口(513),所述连接口(513)的轴线与下水腔(11)的轴线共线,所述芯体(53)的一端连接于连接口(513)的内壁,所述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复旦高潮清曹博士
申请(专利权)人:尼西卫浴浙江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