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钢筋砼弧形板构成的圆形筒拼装成塔筒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42765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7 11: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预制钢筋砼弧形板构成的圆形筒拼装成塔筒的施工方法,每个等直径的预制钢筋砼圆形筒由四块等分的预制钢筋砼弧形板构成,在钢筋砼基座中心拼接预制钢筋砼圆形筒的位置放置多个处于初始高度的千斤顶,每块等分的预制钢筋砼弧形板的正下方位置放置一组千斤顶,一组千斤顶为至少两个千斤顶;先将拼接好的第一个预制钢筋砼圆形筒顶至预定位置,再利用六个千斤顶顶住,轮流缩回再顶起其余预制钢筋砼弧形板,四块制钢筋砼弧形板顶起后再连接固定为第二个预制钢筋砼圆形筒,依次反复施工直至几十个预制钢筋砼圆形筒拼接构成塔筒;底部再用预制钢筋砼弧形板换出千斤顶。本施工方法大幅度降低施工成本和大幅度减少高空作业风险。少高空作业风险。少高空作业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预制钢筋砼弧形板构成的圆形筒拼装成塔筒的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风力发电设备施工
,具体讲是一种预制钢筋砼弧形板构成的圆形筒拼装成塔筒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预制钢筋砼弧形板构成的圆形筒拼装成的塔筒如风塔的等直径的圆形塔筒结构已是很成熟的现有技术,如每节预制钢筋混凝土圆形筒高3米,30层,90

100米高,总重量2000多吨。每节圆形筒分由多块如四块预制钢筋混凝土弧形板拼接而成,每块预制钢筋混凝土弧形板左右相互之间连接固定和上下相互之间的连接固定也已是很成熟的现有技术,如采用螺栓和法兰螺接固定,或采用预留钢筋焊接固定,或直接采用弧形螺栓如申请号201320199137.5所公开的弧形螺栓将预制钢筋混凝土弧形板左右相互之间和上下相互之间螺接固定。整个塔筒拼装完成后,采用预应力钢绞线和锚具对竖向塔筒进行张拉锚固,这也是很成熟的现有技术。钢筋砼也称钢筋混凝土。
[0003]但现有技术的预制钢筋砼弧形板构成的圆形筒拼装成塔筒的施工方法,均是先将每层的多块如四块预制钢筋砼弧形板左右拼接成一个预制钢筋砼圆形筒,再采用大吨位或称大型吊机一个预制钢筋砼圆形筒压一个预制钢筋砼圆形筒地逐个或称逐层向上吊装和拼接。该施工方法存在两个明显不足:1、整个吊装过程大吨位吊机要始终在施工现场,其台班费高昂,施工成本相当贵。2、随着拼接层数的增加,上预制钢筋砼圆形筒与下预制钢筋砼圆形筒的对接锚固,全部要在高空作业,增加了高空作业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大幅度降低施工成本和大幅度减少高空作业风险的预制钢筋砼弧形板构成的圆形筒拼装成塔筒的施工方法。
[0005]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预制钢筋砼弧形板构成的圆形筒拼装成塔筒的施工方法,包括多个等直径的预制钢筋砼圆形筒,每个等直径的预制钢筋砼圆形筒由四块等分的预制钢筋砼弧形板构成,包括以下施工步骤:
[0006](1)、现场浇筑钢筋砼基座并待强度达质量要求;
[0007](2)、在钢筋砼基座中心拼接预制钢筋砼圆形筒的位置放置多个处于初始高度的千斤顶,每块等分的预制钢筋砼弧形板的正下方位置放置一组千斤顶,一组千斤顶为至少两个千斤顶;
[0008](3)、将第一预制钢筋砼圆形筒的四块第一预制钢筋砼弧形板吊至各自的千斤顶的活塞杆的顶端,将四块第一预制钢筋砼弧形板相互连接固定成第一预制钢筋砼圆形筒,再同步启动多个千斤顶将第一预制钢筋砼圆形筒顶至预定高度;或同步启动多个千斤顶将未相互连接的四块第一预制钢筋砼弧形板顶至预定高度,再将四块第一预制钢筋砼弧形板相互连接固定成第一预制钢筋砼圆形筒;所述的预定高度为下方能横向插入预制钢筋砼弧形板的高度;将多根张拉用钢绞线一一对应从上至下穿过第一预制钢筋砼圆形筒的多个铰
孔;
[0009](4)、将一块第一预制钢筋砼弧形板下方的第一组千斤顶的活塞杆缩回至初始高度,将已从上至下穿有钢绞线的第一块第二预制钢筋砼弧形板横向插入并搁置在第一组千斤顶的活塞杆的顶端,启动该组千斤顶将第一块第二预制钢筋砼弧形板与上方的第一预制钢筋砼弧形板顶紧;
[0010](5)、将步骤(4)所述的第一预制钢筋砼弧形板相邻的第一预制钢筋砼弧形板下方的第二组千斤顶的活塞杆缩回至初始高度,将已从上至下穿有钢绞线的第二块第二预制钢筋砼弧形板横向插入并搁置在第二组千斤顶的活塞杆的顶端,启动第二组千斤顶将第二块第二预制钢筋砼弧形板与上方的第一预制钢筋砼弧形板顶紧;
[0011](6)、将步骤(5)所述的第一预制钢筋砼弧形板相邻的第一预制钢筋砼弧形板下方的第三组千斤顶的活塞杆缩回至初始高度,将已从上至下穿有钢绞线的第三块第二预制钢筋砼弧形板横向插入并搁置在第三组千斤顶的活塞杆的顶端,启动第三组千斤顶将第三块第二预制钢筋砼弧形板与上方的第一预制钢筋砼弧形板顶紧;
[0012](7)、将步骤(6)所述的第一预制钢筋砼弧形板相邻的第一预制钢筋砼弧形板下方的第四组千斤顶的活塞杆缩回至初始高度,将已从上至下穿有钢绞线的第四块第二预制钢筋砼弧形板横向插入并搁置在第四组千斤顶的活塞杆的顶端,启动第四组千斤顶将第四块第二预制钢筋砼弧形板与上方的第一预制钢筋砼弧形板顶紧;
[0013](8)、将所有的钢绞线向下拉直;将四块第二预制钢筋砼弧形板相互连接固定成第二预制钢筋砼圆形筒;将第二预制钢筋砼圆形筒与第一预制钢筋砼圆形筒连接固定;
[0014](9)、同步启动多个千斤顶将第二预制钢筋砼圆形筒和顶部的第一预制钢筋砼圆形筒顶至预定高度;
[0015](10)、反复重复步骤(4)、(5)、(6)、(7)、(8)、(9),完成第三预制钢筋砼圆形筒至第n预制钢筋砼圆形筒的顶升和拼装;
[0016](11)、四组千斤顶均处于顶升状态;缩回第一组千斤顶的活塞杆并抽出第一组千斤顶,同时横向插入已从上至下穿有钢绞线且高度为上述预制钢筋砼弧形板两倍的第一底预制钢筋砼弧形板,并采用UHPC混凝土填充上下之间的缝隙,并待强度达质量要求;多根钢铰线的自由端穿过钢筋砼基座预留铰孔伸出钢筋砼基座外;
[0017](12)、缩回第二组千斤顶的活塞杆并抽出第二组千斤顶,同时横向插入已从上至下穿有钢绞线且高度为上述预制钢筋砼弧形板两倍的第二底预制钢筋砼弧形板,并采用UHPC混凝土填充上下之间的缝隙,并待强度达质量要求;多根钢铰线的自由端穿过钢筋砼基座预留铰孔伸出钢筋砼基座外;
[0018](13)、缩回第三组千斤顶的活塞杆并抽出第三组千斤顶,同时横向插入已从上至下穿有钢绞线且高度为上述预制钢筋砼弧形板两倍的第三底预制钢筋砼弧形板,并采用UHPC混凝土填充上下之间的缝隙,并待强度达质量要求;多根钢铰线的自由端穿过钢筋砼基座预留铰孔伸出钢筋砼基座外;
[0019](14)、缩回第四组千斤顶的活塞杆并抽出第四组千斤顶,同时横向插入已从上至下穿有钢绞线且高度为上述预制钢筋砼弧形板两倍的第四底预制钢筋砼弧形板,并采用UHPC混凝土填充上下之间的缝隙,并待强度达质量要求;多根钢铰线的自由端穿过钢筋砼基座预留铰孔伸出钢筋砼基座外;
[0020](15)、将四块底预制钢筋砼弧形板相互连接固定成底预制钢筋砼圆形筒;将底预制钢筋砼圆形筒与第二十八预制钢筋砼圆形筒和钢筋砼基座连接固定;
[0021](16)、张拉所有钢绞线并锚固,完成预制钢筋砼弧形板构成的圆形筒拼装成塔筒的施工。
[0022]采用以上施工步骤后,本专利技术预制钢筋砼弧形板构成的圆形筒拼装成塔筒的施工方法具有以下优点:充分利用了钢筋砼即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自重大和稳定性好的特性,用非常成熟的千斤顶和中小吨位的吊机取代大吨位吊机施工,减少了对大型起吊设备的依赖性,大幅度降低了施工成本。由于预制钢筋砼弧形板相互之间连接固定构成预制钢筋砼圆形筒和上下预制钢筋砼圆形筒连接固定,均可在地面6

8米范围内施工,即可均在低空施工,大幅度减少了高空施工难度,大幅度降低了高空作业的风险,并且对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钢筋砼弧形板构成的圆形筒拼装成塔筒的施工方法,包括多个等直径的预制钢筋砼圆形筒,每个等直径的预制钢筋砼圆形筒由四块等分的预制钢筋砼弧形板构成,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施工步骤:(1)、现场浇筑钢筋砼基座并待强度达质量要求;(2)、在钢筋砼基座中心拼接预制钢筋砼圆形筒的位置放置多个处于初始高度的千斤顶,每块等分的预制钢筋砼弧形板的正下方位置放置一组千斤顶,一组千斤顶为至少两个千斤顶;(3)、将第一预制钢筋砼圆形筒的四块第一预制钢筋砼弧形板吊至各自的千斤顶的活塞杆的顶端,将四块第一预制钢筋砼弧形板相互连接固定成第一预制钢筋砼圆形筒,再同步启动多个千斤顶将第一预制钢筋砼圆形筒顶至预定高度;或同步启动多个千斤顶将未相互连接的四块第一预制钢筋砼弧形板顶至预定高度,再将四块第一预制钢筋砼弧形板相互连接固定成第一预制钢筋砼圆形筒;所述的预定高度为下方能横向插入预制钢筋砼弧形板的高度;将多根张拉用钢绞线一一对应从上至下穿过第一预制钢筋砼圆形筒的多个铰孔;(4)、将一块第一预制钢筋砼弧形板下方的第一组千斤顶的活塞杆缩回至初始高度,将已从上至下穿有钢绞线的第一块第二预制钢筋砼弧形板横向插入并搁置在第一组千斤顶的活塞杆的顶端,启动该组千斤顶将第一块第二预制钢筋砼弧形板与上方的第一预制钢筋砼弧形板顶紧;(5)、将步骤(4)所述的第一预制钢筋砼弧形板相邻的第一预制钢筋砼弧形板下方的第二组千斤顶的活塞杆缩回至初始高度,将已从上至下穿有钢绞线的第二块第二预制钢筋砼弧形板横向插入并搁置在第二组千斤顶的活塞杆的顶端,启动第二组千斤顶将第二块第二预制钢筋砼弧形板与上方的第一预制钢筋砼弧形板顶紧;(6)、将步骤(5)所述的第一预制钢筋砼弧形板相邻的第一预制钢筋砼弧形板下方的第三组千斤顶的活塞杆缩回至初始高度,将已从上至下穿有钢绞线的第三块第二预制钢筋砼弧形板横向插入并搁置在第三组千斤顶的活塞杆的顶端,启动第三组千斤顶将第三块第二预制钢筋砼弧形板与上方的第一预制钢筋砼弧形板顶紧;(7)、将步骤(6)所述的第一预制钢筋砼弧形板相邻的第一预制钢筋砼弧形板下方的第四组千斤顶的活塞杆缩回至初始高度,将已从上至下穿有钢绞线的第四块第二预制钢筋砼弧形板横向插入并搁置在第四组千斤顶的活塞杆的顶端,启动第四组千斤顶将第四块第二预制钢筋砼弧形板与上方的第一预制钢筋砼弧形板顶紧;(8)、将四块第二预制钢筋砼弧形板相互连接固定成第二预制钢筋砼圆形筒;将第二预制钢筋砼圆形筒与第一预制钢筋砼圆形筒连接固定;(9)、同步启动多个千斤顶将第二预制钢筋砼圆形筒和顶部的第一预制钢筋砼圆形筒顶至预定高度;(10)、反复重复步骤(4)、(5)、(6)、(7)、(8)、(9),完成第三预制钢筋砼圆形筒至第n预制钢筋砼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晗邵晓东向义赵银海吴康亮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宏日泰耐克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