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预制梁与预制柱连接定位用的支撑模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55030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1 10: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建筑预制梁与预制柱连接定位用的支撑模架,其优点在于主体结构由上下的钢吊梁和钢托梁以及四根高强螺杆连接构成,钢托梁一端的用于定位支撑预制梁的底模块与其两旁连接的侧模板相合后构成湿接缝的浇筑模具,将支撑与模具整合为一体,整体结构简单轻巧,且可提前吊装到预制柱梁接头上,吊装好相邻的两根预制柱后,在现场装配搭设好柱体附近脚手架,即可吊装中间的预制梁,由于悬挑的底模块分别延伸到预制梁两端下方并形成了精准定位支撑,预制梁的吊装时间大幅度缩减,同时免去了在预制梁下方搭设满堂扣件式脚手架的工序,省略了海量的钢管和扣件,显著降低脚手架搭设和拆除的劳动强度,大幅降低材料和人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装配式建筑预制梁与预制柱连接定位用的支撑模架


[0001]本技术涉及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
,尤其是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预制梁与预制柱连接定位用的支撑模架


技术介绍

[0002]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是指把传统建造方式中的大量现场作业工作转移到工厂进行,即建筑用的部分或全部构件
(
如柱



墙板等
)
在工厂内预先制备完成,然后运输到建筑施工现场,再在现场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将预制构件组装起来,形成具备使用功能的建筑物的施工方式

与现场施工相比,预制装配式施工具备施工方便

工程进度快

节约人力资源

对周围环境影响小,且节省材料

建筑构件的质量容易保证等优点,因而获得了国家相关政策的大力扶持和推广应用,是我国住宅工业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0003]预制装配式建筑尤其是建筑物主体框架施工过程中,有一个非常关键的施工步骤,即将预制梁的端部与预制柱的梁接头连接固定

[0004]现有技术的施工方法为,在工厂中制作好预制梁

带有梁接头的预制柱等构件并托运至施工现场,将第一层的两根预制柱竖立牢固,然后在两根预制柱之间搭建满堂脚手架,并在该脚手架上吊装搁置好预制梁,然后在预制梁每一端与同侧预制柱梁接头之间绑扎箍筋并搭设底模板和侧模板,接着浇注湿接缝,待湿接缝干硬后,再用同样的做法,接长上一层的两根预制柱,从第一层横梁往上搭建第二层的满堂脚手架,吊装搁置第二层预制梁,在该预制梁端部与同侧预制柱的梁接头之间浇注湿接缝等
……

[0005]现有技术的施工方法的缺陷在于,预制梁搁置支承在满堂扣件式脚手架上,满堂扣件式脚手架需要从地面或每一层预制梁上搭建,每一层的脚手架的搭设都需要耗费海量的钢管和扣件,耗材量巨大,且脚手架的搭设和拆除的劳动强度大,人工成本高,费时费力,且速度慢工期长;而且湿接缝浇注施工,需要使预制梁两端与相应两个梁接头精准对齐,因此对搭设的满堂脚手架顶端的平整性要求较高,下放预制梁到脚手架顶端时两端同时校正准确的难度也较大,且预制梁吊装搁置到位后,由于会受到预制梁和脚手架的多重干涉,浇筑湿接缝的侧模板和底模板的搭设也较为困难,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所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预制梁与预制柱连接定位用的支撑模架,结构简单,且可预先装配在预制柱梁接头上,节省工期,能够精准定位支撑预制梁,并省去预制梁下方满堂扣件式脚手架的搭设,减少了耗材量和劳动强度,简化了工序也降低了施工成本

[0007]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装配式建筑预制梁与预制柱连接定位用的支撑模架,包括搁置在预制柱梁接头上面的钢吊梁和贴在该梁接头下面的钢托梁,钢吊梁两端设有四个上凸耳,且四个上凸耳对称的凸出于梁接头的两旁,钢托梁靠近预制柱的一端及中部设有四个下凸耳,四个下凸耳也对称的凸出于梁接头的两旁,钢
托梁通过分别贯穿相应上凸耳与下凸耳的四根高强螺杆与钢吊梁相连接,钢托梁远离预制柱的一端设有向外悬挑的用于搁置预制梁一端的底模块,底模块两旁连接有侧模板,两块侧模板与底模块相合构成预制梁与梁接头之间湿接缝的浇筑模具

[000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主体结构由套设在预制柱梁接头上下的钢吊梁和钢托梁以及四根高强螺杆连接构成,钢托梁一端的用于定位支撑预制梁的底模块与其两旁连接的侧模板相合后构成湿接缝的浇筑模具,将支撑与模具整合为一体,整体结构简单轻巧,且可在工厂提前吊装到预制柱梁接头上,吊装好相邻的两根预制柱后,在现场装配搭设好柱体附近脚手架,即可吊装中间的预制梁,由于悬挑的底模块分别延伸到预制梁两端下方,对预制梁形成了精准定位支撑,预制梁的吊装时间可大幅缩减,同时免去了在预制梁下方搭设满堂扣件式脚手架的工序,换句话说,在预制梁中部绝大多数梁段下方的脚手架均无需搭设,只需要搭设预制梁两端也就是柱体附近的一小部分脚手架即可,故省略了海量的钢管和扣件,耗材量骤减,且显著降低脚手架搭设和拆除的劳动强度,明显降低人工成本,省时省力,速度快工期短;而且,不止第一层,而是每层从下层预制梁中部向上的满堂扣件脚手架都被省略,这就极大优化了工艺过程;而且,在两块侧模板上端之间安装好两组外置式对拉螺杆,使两块侧模板与底模块相合就能构成湿接缝浇筑模具,待浇注的第一层湿接缝干硬完成预制柱与预制梁的可靠连接后,拆去外置式对拉螺杆,翻开侧模板,拆下同侧的两根高强螺杆,本支撑模架呈
C
形结构,可从该层预制梁侧方吊出,继续装配到上一层的其他预制柱梁接头上,重复周转利用,节省施工造价,特别适合多层装配式建筑施工

[0009]作为改进,钢吊梁的中间与钢托梁的一侧设有大小相同且上下对应的矩形孔

用于减轻重量,方便起吊转运

[0010]作为优选,侧模板底部两端各设有一根凸轴,底模块两旁均固定有两个枢接座,凸轴分别与相应枢接座枢接,侧模板内侧均设有用于嵌装密封条以密封侧模板与底模块

梁接头和预制梁的凹槽

这样的结构铰接灵活,竖直状态则支承可靠,牢固抵御湿接缝注浆压力,且凹槽及密封条的存在,对湿接缝各个部位有效密封,防止浇注漏浆

[0011]作为优选,底模块两旁均在至少一个枢接座下方设有楔形滑槽,楔形滑槽从该枢接座外侧向底模块中部延伸,楔形滑槽内滑动配合有楔形滑块,楔形滑块外固定有用于水平支托相应侧模板的垫块

上述设计的动作原理为,当垫块居中时,撑住同侧的侧模板使其水平,而垫块滑动至滑槽一侧时,失去支撑的侧模板在重力下自然垂落;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当前层的湿接缝浇注完毕时,使侧模板保持水平状态利于将拆掉两根高强螺杆后的
c
形主体结构从湿接缝横向脱离,接着向上一层立柱的梁接头吊运该支撑模架时,两个侧模板变成竖直下垂状态,避免竖向起吊时钩挂触碰已经浇注好的梁体

[0012]作为优选,垫块内侧上角设有在滑动时避免垫块与枢接座干涉的弧形凹口

用于防止垫块在滑动时与枢接座发生干涉

[0013]作为优选,其中一侧两个上凸耳的下角开设有缺口,缺口内枢接有凸出于钢吊梁底面的滚轮

在本支撑模架从第一层的预制柱的梁接头上横向拆除时,或者本支撑模架与上一层预制柱的梁接头横向装配时,或者从上一层预制柱的梁接头拆卸时,滚轮与梁接头上表面触接能够形成滑动支撑,方便本支撑模架的水平移动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采用本技术支撑模架进行装配式建筑施工的立体图

[0015]图2为本技术支撑模架使用状态的立体图
(
省略对拉螺杆...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装配式建筑预制梁与预制柱连接定位用的支撑模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搁置在预制柱(
100
)梁接头(
101
)上面的钢吊梁(1)和贴在该梁接头(
101
)下面的钢托梁(2),钢吊梁(1)的两端设有四个上凸耳(
11
),且四个上凸耳(
11
)对称的凸出于梁接头(
101
)的两旁,钢托梁(2)中部及靠近预制柱(
100
)的一端设有四个下凸耳(
21
),四个下凸耳(
21
)也对称的凸出于梁接头(
101
)的两旁,钢托梁(2)通过分别贯穿上凸耳(
11
)与相应下凸耳(
21
)的四根高强螺杆(3)与钢吊梁(1)相连接,钢托梁(2)远离预制柱(
100
)的一端设有向外悬挑的用于搁置预制梁(
200
)一端的底模块(
22
),底模块(
22
)两旁连接有侧模板(5),两块侧模板(5)与底模块(
22
)相合构成预制梁(
200
)与梁接头(
101
)之间湿接缝(
300
)的浇筑模具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建筑预制梁与预制柱连接定位用的支撑模架,其特征在于:钢吊梁(1)的中间与钢托梁(2)的一侧设有大小相同且上下对应的矩形孔(6)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配式建筑预制梁与预制柱连接定位用的支撑模架,其特征在于:侧模板(5)底部两端各设有一根凸轴(
51
),底模块(
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晓东向义赵银海丁小明吴康亮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宏日泰耐克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