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微胶囊技术的高透明热敏胶片及其加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2482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7 11: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热敏微胶囊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微胶囊技术的高透明热敏胶片及其加工工艺。具体提出以下技术方案:S1:用有机成核剂对硅酸钙进行改性后,同聚乙二醇、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经单螺杆挤出机熔融共混、挤出,得到热敏胶片基材层;S2:制备得到成像层涂抹液;S3:热敏胶片保护层涂抹液的制备;S4:将热敏胶片基材层的一面进行等离子处理,再将成像层涂抹液、热敏胶片保护层涂抹液依次通过涂布的方式涂布于该面,经烘干得到高透明热敏胶片。对热敏胶片的透明度进行提升的同时,结合其实际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对其进行改善,综合得到了性能更优异的热敏胶片。性能更优异的热敏胶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微胶囊技术的高透明热敏胶片及其加工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热敏微胶囊
,具体为一种基于微胶囊技术的高透明热敏胶片及其加工工艺。

技术介绍

[0002]热敏胶片是针对热敏打印的一种医用胶片,早期热敏胶片是将显色剂和无色燃料涂覆在基材层的一层或者相邻层中,通过加入方式形成影像,由于其呈现出的像层次感、颗粒感、分辨率存在一定的缺陷,逐渐被淘汰使用。取而代之的是,以微胶囊技术为基础的热敏微胶囊胶片,它相对于传统的胶片,加工起来更方便快捷,影像质量高、具有明显的层次感,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0003]伴随着数字化医疗影像检查设备的制造技术不断升级,传统的热敏微胶囊胶片开始暴露出一些弊端,如:热敏成像层和基材层附着力不良;防静电性能差和易老化;以及透明度不高,部分细微处,成像不清晰等问题,因此医疗人员对热敏胶片的综合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000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致力于专利技术一种综合性能更为优异的胶片,在前有基础上,具有更高的透明度,另外使其各层间附着更为紧密,具备优异的抗静电能力、防水能力、力学性能以及抗老化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微胶囊技术的高透明热敏胶片及其加工工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S1:用有机成核剂对硅酸钙进行改性后,同聚乙二醇、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经单螺杆挤出机熔融共混、挤出,得到热敏胶片基材层;
[0008]进一步的,所述有机成核剂的制备方法为:
[0009](1)将对苯二甲酸双(2

羟乙基)酯与N,N

二甲基甲酰胺配制成0.02mol/mL~0.04mol/mL的溶液,再将20mL40~50%氢氧化钠溶液与50mL对苯二甲酸双(2

羟乙基)酯溶液混合,通入保护气体,升温至70~120℃,电磁搅拌30~50min;保持温度,向溶液体系内逐滴加入35mL氯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持续搅拌反应16~24h;待溶液冷却至室温,用去离子水对溶液反复清洗分离3~5次,最后经干燥得到改性硅烷偶联剂;
[0010](2)将改性硅烷偶联剂、2,5

二巯基对二苯甲酸、安息香二甲醚(三者的质量比为21:10:1)加入到100mL的四氢呋喃中,通过超声分散15~25min使原料完全溶解,再在常温下使用365nm紫外光照射反应40~80min,反应结束后,经过滤出沉淀物质,用去离子水洗涤干净,经干燥得到有机成核剂。
[0011]进一步的,所述S1中热敏胶片基材层的制备方法为:
[0012](1)将硅酸钙、有机成核剂、无水乙醇(三者质量比为30:(3~5):2)放入混合器内,
以600~1000r/min的转速搅拌20~40min,再升温至80~90℃对混合物干燥至无水乙醇完全挥发,得到改性硅酸钙;
[0013](2)将改性硅酸钙、聚乙二醇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同单螺杆挤出机熔融共混、挤出,得到热敏胶片基材层。
[0014]进一步的,所述单螺杆挤出机的压缩比为2.5:1~3.5:1,挤出温度为250~260℃。
[0015]进一步的,所述热敏胶片基材层各组分的重量份数为:改性硅酸钙20~30份,聚乙二醇5~10份,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80~90份。
[0016]进一步的,所述热敏胶片基材层的厚度为200~260μm。
[0017]上述为了获得高透明度的热敏胶片,在热敏胶片基材层的制备中,采用有机成核剂对苯二甲酸双(2

羟乙基)酯来促进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成核,达到增强聚酯片的透明度的目的,同时胶片也需要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柔韧性,所以加入硅酸钙作为填料,其也可以和有机成核剂协同增加透明度。考虑到硅酸钙为无机粒子,为使得硅酸钙更好的与聚合物相容,通过用对苯二甲酸双(2

羟乙基)酯与氯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反应制备出硅烷偶联剂,达到增进硅酸钙与聚合物的亲和力,促进相容的目的;同时硅烷偶联剂中的碳碳双键与巯基对二苯甲酸进行点击反应,由于巯基对二苯甲酸含有苯甲酸基团,在促进硅烷偶联剂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中相容的同时,也能够进一步协同硅酸钙、对苯二甲酸双(2

羟乙基)酯促进成核,实现增透,以获得更高的透明度。最后,聚乙二醇作为一种很好的相容剂,同样也是一种抗静电剂,在进一步促进相容性和增强对显色层的吸附性同时,其还能协同硅酸钙增强热敏胶片的抗静电能力,这是热敏胶片极为重要的一个性能要求。S2:制备染料前体热敏微胶囊乳液和显色剂乳液,并将两者混合,得到成像层涂抹液;
[0018]进一步的,所述S2中染料前体热敏微胶囊乳液的制备方法为:
[0019](1)称取2

苯氨基
‑3‑
甲基
‑6‑
二丁氨基荧烷、1

甲基萘、乙酸乙酯放入容器内,升温至50~70℃,搅拌混合,使2

苯氨基
‑3‑
甲基
‑6‑
二丁氨基荧烷完全溶解到1

甲基萘和乙酸乙酯的混合溶剂中,待其冷却至室温,加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混合均匀,得到油相;
[0020](2)将聚乙烯醇与去离子水配制成浓度为3~5%的水溶液,加入十二苯烷基磺酸钠,得到水相A和水相B;
[0021](3)将水相A利用高速乳化剪切机,以8000~10000r/min的转速对水相进行高速剪切,边剪切边加入油相,加完后,继续剪切乳化分散10~20min,得到水包油型乳化剂;再加入适量N

苯乙烯二胺,升温至50~60℃,在800~1000r/min的反应3~5h,得到染料前体微胶囊乳液。
[0022]进一步的,所述油相中各组分的重量份数为:2

苯氨基
‑3‑
甲基
‑6‑
二丁氨基荧烷8~12份、1

甲基萘6~8份、乙酸乙酯30~40、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8~16份。
[0023]进一步的,所述水相中聚乙烯醇与十二苯烷基磺酸钠的体积比为20:1。
[0024]进一步的,所述染料前体微胶囊乳液各组分的重量份数为:水相A15~25份,油相10~15份,N

苯乙烯二胺5~10份。
[0025]进一步的,所述S2中显色剂乳液的制备方法为:将水相B、聚乙二醇与去离子水配制成浓度为3~5%的水溶液混合,加入十二苯烷基磺酸钠,再加入适量4

羟基

4`

异丙氧基二苯砜,用球磨机以200~500r/min的速率研磨5~10h,得到显色剂分散乳液。
[0026]进一步的,所述显色剂分散乳液各组分的重量份数为:水相B15~25份,聚乙二醇
溶液5~10份,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微胶囊技术的高透明热敏胶片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用有机成核剂对硅酸钙进行改性后,同聚乙二醇、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经单螺杆挤出机熔融共混、挤出,得到热敏胶片基材层;S2:制备染料前体热敏微胶囊乳液和显色剂乳液,并将两者混合,得到成像层涂抹液;S3:热敏胶片保护层涂抹液的制备;S4:将热敏胶片基材层的一面进行等离子处理,再将成像层涂抹液、热敏胶片保护层涂抹液依次通过涂布的方式涂布于该面,经烘干得到高透明热敏胶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微胶囊技术的高透明热敏胶片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S1中,热敏胶片基材层的制备方法为:将硅酸钙、有机成核剂、无水乙醇以600~1000r/min的转速搅拌20~40min混合均匀,再升温至80~90℃对混合物干燥至无水乙醇完全挥发,得到改性硅酸钙;最后同聚乙二醇、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经单螺杆挤出机熔融共混、挤出,得到热敏胶片基材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微胶囊技术的高透明热敏胶片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有机成核剂的制备方法为:(1)将对苯二甲酸双(2

羟乙基)酯与N,N

二甲基甲酰胺配制成0.02mol/mL~0.04mol/mL的溶液,再将40~50%氢氧化钠溶液与对苯二甲酸双(2

羟乙基)酯溶液混合,通入保护气体,升温至70~120℃,电磁搅拌30~50min;保持温度,向溶液体系内逐滴加入氯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持续搅拌反应16~24h;待溶液冷却至室温,用去离子水对溶液反复清洗分离3~5次,最后经干燥得到改性硅烷偶联剂;(2)将改性硅烷偶联剂、2,5

二巯基对二苯甲酸、安息香二甲醚加入到四氢呋喃中,通过超声分散15~25min使原料完全溶解,再在常温下使用365nm紫外光照射反应40~80min,反应结束后,经过滤出沉淀物质,用去离子水洗涤干净,经干燥得到有机成核剂。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微胶囊技术的高透明热敏胶片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单螺杆挤出机的压缩比为2.5:1~3.5:1,挤出温度为250~260℃;热敏胶片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庆蓉郭威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普仁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