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跨度空间钢结构支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2166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7 11: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跨度空间钢结构支座,包括,箱体,其内设有钢柱,所述钢柱底部设有钢滚轴组件,用于减小摩擦力,使得钢柱在受到外载荷作用下可滑动;耗能组件,包括于钢柱表面对称设置的连接件以及设于箱体内的导向杆,所述导向杆和连接件之间通过耗能件连接,通过耗能件的变形,用于消耗钢柱受到的地震能量;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支座中钢滚轴组件的滚轴圆棒可以减少摩擦力,在较小的外荷载下就能进行滑动,进而有效改变空间网格钢结构的自振频率,起到隔震作用;在较小的外荷载下就能进行滑动,可以释放温差引起的结构变形,解决金属屋面系统因长期反复温差变形导致的金属屋面损伤和渗漏问题。题。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跨度空间钢结构支座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钢结构
,尤其涉及一种大跨度空间钢结构支座。

技术介绍

[0002]大跨度空间网格钢结构因其受力合理、自重轻、经济性好以及建筑外观优美、新颖、活泼等优点一直备受国内外建筑界瞩目。我国大跨度空间网格钢结构的设计和建造水平有显著提升。然而我国受环太平洋和欧亚两大地震带的影响,地震活动频繁,已经历了数次破坏性较大的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0003]目前,用于空间网格钢结构支座的减隔震装置主要为橡胶隔震支座和摩擦摆支座。然而,传统橡胶减隔震支座容易受温度、油、太阳和化学药品的浸蚀,易老化而影响支座的减隔震性能,且运维成本较高;传统摩擦摆支座在正常补偿位移过程中会产生高度变化,即使通过一定构造将正常位移和地震位移分离使其在正常位移下不会产生高度变化的问题,但也存在地震作用下支座板内有一段无减震或弱减震性能的位移空间(即正常位移区),无法做到协同受力和多支座联动减隔震的效果,即在地震作用下,需要先完成正常位移区的位移量,再进行地震位移,无法进行全位移减隔震。因此,有必要研发一种适用于空间网格钢结构的耐久性强的高效减隔震支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跨度空间钢结构支座,旨在解决现有的技术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大跨度空间钢结构支座,包括,
[0006]箱体,其内设有钢柱,所述钢柱底部设有钢滚轴组件,用于减小摩擦力,使得钢柱在受到外载荷作用下可滑动;
[0007]耗能组件,包括于钢柱表面对称设置的连接件以及设于箱体内的导向杆,所述导向杆和连接件之间通过耗能件连接,通过耗能件的变形,用于消耗钢柱受到的地震能量。
[0008]进一步地,所述钢滚轴组件由具有阻挡板的上滑动板、下滑动板和圆棒组成,均放置于箱体内的底板上,其中,钢滚轴组件分为两层,第一层圆棒夹设于箱体内水平底板和下滑动板之间,圆棒为纵向放置,第二层圆棒夹设于下滑动板和上滑动板之间,圆棒为横向放置。
[0009]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杆为T形导向杆,所述导向杆一端设于箱体上开设的双L形导向槽内且紧贴双L形导向槽,另一端伸出双L形导向槽,伸出部位为一字形,其中,双L形导向槽与T形导向杆间的间隙为0.5

1.5mm,间隙里填充润滑油。
[0010]进一步地,第一层所述圆棒两端延伸至下滑动板外围且与耗能块连接,所述耗能块可活动的设于凹型框内,所述凹型框内设有与耗能块两端连接的辅助耗能件,且所述凹型框外壁设有联动杆,所述联动杆沿着圆棒的延长方向设置,且端部与环形框活动连接,所述环形框设于箱体内侧底部且与圆棒处于同一高度,其中,所述联动杆为伸缩结构。
[0011]进一步地,还包括嵌设于钢柱内部的矩形块,所述矩形块左右面设有X向杆,前后面设有Z向杆,所述X向杆与Z向杆均贯穿至钢柱外侧且活动插设于套筒内,所述套筒端部与箱体内壁铰接;
[0012]所述箱体内设有与上滑动板平齐且方向与其滑动方向相同的反推杆一,所述反推杆一通过软导管与连接Z向杆的套筒连接,所述箱体内设有与下滑动板平齐且方向与其滑动方向相同的反推杆二,所述反推杆二通过软导管与连接X向杆的套筒连接。
[0013]进一步地,所述Z向杆上套设有固定套且与其滑动配合,所述固定套两端设有弧向杆,所述弧向杆端部活动插设于弧筒内,所述环形框内设有反推气弧杆,所述反推气弧杆为双向伸缩结构,且可伸缩端与最近的联动杆铰接,所述反推气弧杆与弧向杆通过软导管连接;
[0014]所述矩形块顶端设有Y向杆,所述Y向杆活动插设于顶筒内,所述顶筒端部与钢柱内部铰接设置,所述双L形导向槽内顶端设有下推杆,所述下推杆与Y向杆通过软导管连接。
[0015]进一步地,所述钢柱底端伸入至上滑动板内腔且连接有双曲球冠板,所述双曲球冠板外围设有凸块,所述凸块于环形槽内可活动设置,所述环形槽内设有位于凸块两端的挡块,所述挡块与凸块之间的间距为1

3mm,其中,所述钢柱表面设有与下滑动板活动配合的环形凸板,所述下滑动板内开设有环形凸板适配的内槽。
[0016]进一步地,还包括设于箱体内的抗拔挡板,所述抗拔挡板垂直固定于箱体竖直侧板,延伸至钢滚轴组件上表面,抗拔挡板延伸出的距离为l=1.5a,距钢滚轴组件上表面有2

5mm间隙。
[0017]进一步地,所述耗能件呈U型结构,包括上U形耗能件和下U形耗能件组成,一端螺栓固定于钢柱表面的连接件上,连接件夹设于上U形耗能件和下U形耗能件之间,另一端与导向杆通过螺栓连接。
[0018]进一步地,所述下滑动板内腔设有可竖向移动的锁定杆,所述锁定杆下方开设有横槽,所述上滑动板底部开设有与锁定杆适配的锁定槽,所述反推杆二端部伸入至横槽内且与锁定杆底端抵接,所述锁定杆在反推杆二的推动下可伸入至上滑动板内,使上滑动板和下滑动板锁定同步移动。
[001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0020]1.该支座中的钢滚轴组件的滚轴圆棒可以减少摩擦力,在较小的外荷载下就能进行滑动,进而有效改变空间网格钢结构的自振频率,起到隔震作用。
[0021]2.该支座中的钢滚轴组件的滚轴圆棒可以减少摩擦力,在较小的外荷载下就能进行滑动,可以释放温差引起的结构变形,解决金属屋面系统因长期反复温差变形导致的金属屋面损伤和渗漏问题。
[0022]3.该支座通过钢滚轴组件的水平向滚动和U形耗能件的塑性变形来消耗地震能量,起到耗能减震作用。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专利技术减震支座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专利技术下滑板处结构俯视截面示意图;
[0025]图3为本专利技术矩形块结构连接分布示意图;
[0026]图4为本专利技术矩形块于钢柱内连接结构俯视截面示意图;
[0027]图5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8]图6为本专利技术锁止杆结构示意图;
[0029]图7为本专利技术耗能件分布俯视示意图。
[0030]附图标记说明:
[0031]100、箱体;101、钢柱;1011、双曲球冠板;1012、环形槽;1013、凸块;1014、挡块;1015、环形凸板;1016、工程塑料滑板;102、上滑动板;103、下滑动板;104、圆棒;105、阻挡板;106、连接件;107、耗能件;108、双L形导向槽;109、导向杆;110、抗拔挡板;200、环形框;201、联动杆;202、凹型框;203、耗能块;204、辅助耗能件;205、加固杆;300、矩形块;301、X向杆;302、Z向杆;303、套筒;304、反推杆二;3041、锁定杆;3042、横槽;3043、锁定槽;305、反推杆一;306、固定套;307、弧向杆;308、弧筒;309、反推气弧杆;310、Y向杆;311、顶筒;312、下推杆;313、软导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跨度空间钢结构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00),其内设有钢柱(101),所述钢柱(101)底部设有钢滚轴组件,用于减小摩擦力,使得钢柱(101)在受到外载荷作用下可滑动;耗能组件,包括于钢柱(101)表面对称设置的连接件(106)以及设于箱体(100)内的导向杆(109),所述导向杆(109)和连接件(106)之间通过耗能件(107)连接,通过耗能件(107)的变形,用于消耗钢柱(101)受到的地震能量。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跨度空间钢结构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滚轴组件由具有阻挡板(105)的上滑动板(102)、下滑动板(103)和圆棒(104)组成,均放置于箱体(100)内的底板上,其中,钢滚轴组件分为两层,第一层圆棒(104)夹设于箱体(100)内水平底板和下滑动板(103)之间,圆棒(104)为纵向放置,第二层圆棒(104)夹设于下滑动板(103)和上滑动板(102)之间,圆棒(104)为横向放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大跨度空间钢结构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杆(109)为T形导向杆,所述导向杆(109)一端设于箱体(100)上开设的双L形导向槽(108)内且紧贴双L形导向槽(108),另一端伸出双L形导向槽(108),伸出部位为一字形,其中,双L形导向槽(108)与T形导向杆(109)间的间隙为0.5

1.5mm,间隙里填充润滑油。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大跨度空间钢结构支座,其特征在于:第一层所述圆棒(104)两端延伸至下滑动板(103)外围且与耗能块(203)连接,所述耗能块(203)可活动的设于凹型框(202)内,所述凹型框(202)内设有与耗能块(203)两端连接的辅助耗能件(204),且所述凹型框(202)外壁设有联动杆(201),所述联动杆(201)沿着圆棒(104)的延长方向设置,且端部与环形框(200)活动连接,所述环形框(200)设于箱体(100)内侧底部且与圆棒(104)处于同一高度,其中,所述联动杆(201)为伸缩结构。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大跨度空间钢结构支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嵌设于钢柱(101)内部的矩形块(300),所述矩形块(300)左右面设有X向杆(301),前后面设有Z向杆(302),所述X向杆(301)与Z向杆(302)均贯穿至钢柱(101)外侧且活动插设于套筒(303)内,所述套筒(303)端部与箱体(100)内壁铰接;所述箱体(100)内设有与上滑动板(102)平齐且方向与其滑动方向相同的反推杆一(305),所述反推杆一(305)通过软导管(313)与连接Z向杆(302)的套筒(303)连接,所述箱体(100)内设有与下滑动板(103)平齐且方向与其滑动方向相同的反推杆二(304),所述反推杆二(304)通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贡宏要盛旭东曹瑞雪王玮齐文奇王静峰李贝贝张家兴杜斌高媛刘永丽刘斌张煜松黄志振金东晖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四局集团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合肥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