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构建景观与海绵城市的生态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42033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7 11: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用于构建景观与海绵城市的生态系统属于景观建设领域,包括透水管、蓄水模块和吸水条,蓄水模块埋设在透水管下方的土体内,并且透水管的底端伸入蓄水模块内,吸水条埋设在土体内,并且吸水条的底端伸入蓄水模块内,吸水条的顶端向浅层土壤或土体表面延伸,从而将过多的雨水临时存储在蓄水模块中,待浅层土壤或土体表面的水分不足时,水分自动从蓄水模块中传输至浅层土壤或土体表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方面在雨水旺季可以防止雨水过分堆积在土体表面,造成植物根系腐烂;另一方面旱季时候又能够将储存的雨水有效利用,保证浅层土壤或土体表面的水分。土壤或土体表面的水分。土壤或土体表面的水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构建景观与海绵城市的生态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景观建设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构建景观与海绵城市的生态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海绵城市是在近现代新型的一种城市雨洪管理概念,主要是指通过对雨水的处理,实现雨水在城市中的回收利用,将城市比作海绵一样具有水弹性,减少雨洪引起的一系列灾害。
[0003]由于传统场地雨水进入滞留沟或景观铺装场地内,传统海绵城市技术受限与调蓄池及生态滞留沟的系统属性。只解决了高温气候的情况下,长时间中大雨量的蓄水问题。中雨或短时暴雨将弃流至城市管道或蒸发,无法深入深层次土壤,同时雨水滞留沟的蒸耗高,从而导致了深层含水量不足。
[0004]另外,室外景观所需调蓄池建设设施成本高,后续运营维护成本高。而雨水花园因其建设成本低、景观效果好和易运营等优点被广泛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构建景观与海绵城市的生态系统,以解决传统场地雨水进入滞留沟或景观铺装场地内后深层含水量不足;室外景观后续运营维护成本高;雨水花园在雨量过大时容易造成植物根系腐烂的技术问题。
[0006]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构建景观与海绵城市的生态系统,包括透水管、蓄水模块和吸水条,所述蓄水模块埋设在透水管下方的土体内,并且所述透水管的底端伸入蓄水模块内,所述吸水条埋设在土体内,并且所述吸水条的底端伸入蓄水模块内,所述吸水条的顶端向浅层土壤或土体表面延伸。
[0007]优选地,所述蓄水模块包括空心砖、以及包裹在空心砖底层和四周的防水材料,所述吸水条的底端和透水管的底端均伸入空心砖内。
[0008]优选地,所述防水材料为防水土工布。
[0009]优选地,所述空心砖的顶部铺设有透水土工布,所述透水管穿过透水土工布并伸入空心砖内。
[0010]优选地,所述透水管的顶部设有过滤槽。
[0011]优选地,所述过滤槽与透水管可拆卸连接。
[0012]优选地,所述生态系统还包括挡土墙、排水管和生态种植沟,所述透水管、蓄水模块和吸水条均设置在挡土墙上侧,所述排水管穿过挡土墙并且排水管一端伸入蓄水模块内,另一端延伸至生态种植沟。
[0013]优选地,所述生态种植沟中设有渗水管、以及位于渗水管底部的蓄水池。
[0014]优选地,所述生态种植沟的基础由下至上依次包括砾石层、中粗沙层和种植土层。
[0015]优选地,所述渗水管包括顶部渗水管和底部渗水管,所述顶部渗水管的顶部伸出
种植土层,所述底部渗水管设置在砾石层内。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特点和有益效果为:本技术在透水管下方的土体内埋设蓄水模块,从而利用蓄水模块收集土体表面的雨水。并在土体内埋设吸水条,吸水条的底端伸入蓄水模块内,吸水条的顶端向浅层土壤或土体表面延伸,从而将过多的雨水临时存储在蓄水模块中,待浅层土壤或土体表面的水分不足时,水分自动从蓄水模块中传输至浅层土壤或土体表面,从而一方面在雨水旺季可以防止雨水过分堆积在土体表面,造成植物根系腐烂;另一方面旱季时候又能够将储存的雨水有效利用,保证浅层土壤或土体表面的水分。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生态系统的示意图。
[0018]附图标注:1

过滤槽、2

透水管、3

透水土工布、4

空心砖、5

防水材料、6

吸水条、7

排水管、8

挡土墙、9

顶部渗水管、10

底部渗水管、11

种植土层、12

中粗沙层、13

砾石层、14

蓄水池。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新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0]在此记载的实施例为本技术的特定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于说明本技术的构思,均是解释性和示例性的,不应解释为对本技术实施方式及本技术范围的限制。除在此记载的实施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基于本申请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采用显而易见的其它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包括采用对在此记载的实施例的做出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和修改的技术方案。
[002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3]如图1所示为一种用于构建景观与海绵城市的生态系统,该生态系统包括透水管2、蓄水模块和吸水条6,蓄水模块埋设在透水管2下方的土体内,并且透水管2的底端伸入蓄水模块内,吸水条6埋设在土体内,并且吸水条6的底端伸入蓄水模块内,吸水条6的顶端向浅层土壤或土体表面延伸。雨量过大时,雨水通过透水管2流入蓄水模块内并储存,防止水分过多造成植物根系腐烂。在旱季时,蓄水模块内的水通过吸水条6渗入浅层土壤或土体表面,保证旱季时植物的水分。吸水条6为海绵条,可以通过调整吸水条6的数量来调整浅层土
壤或土体表面的水分,可以通过调整吸水条6的长度来调整不同深度的土壤含水量。本技术通过在土壤层增设雨水滞留带,并通过吸水条6的毛细吸水作用将水分输送至浅层土壤或土体表面,提高场地的渗排水功能。
[0024]为了初步过滤雨水径流带有的泥土杂质,本技术在透水管2的顶部设有过滤槽1。过滤槽1处利用植物和卵石垫层格挡,有利于场地的美化。过滤槽1与透水管2可拆卸连接,具体地,可以将过滤槽1与透水管2扣接或者卡接,当然其他方便安装和拆卸的方式均可以应用到本技术中。后期在过滤槽1出现损坏时可以及时将其更换。
[0025]蓄水模块包括空心砖4、以及包裹在空心砖4底层和四周的防水材料5,吸水条6的底端和透水管2的底端均伸入空心砖4内。防水材料5为防水土工布。本技术在空心砖4的顶部铺设有透水土工布3,透水管2穿过透水土工布3并伸入空心砖4内。透水土工布3用于二次过滤雨水。防水材料5包裹空心砖4能防止水外溢,顶部的透水土工布3在阻挡杂质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构建景观与海绵城市的生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透水管(2)、蓄水模块和吸水条(6),所述蓄水模块埋设在透水管(2)下方的土体内,并且所述透水管(2)的底端伸入蓄水模块内,所述吸水条(6)埋设在土体内,并且所述吸水条(6)的底端伸入蓄水模块内,所述吸水条(6)的顶端向浅层土壤或土体表面延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构建景观与海绵城市的生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模块包括空心砖(4)、以及包裹在空心砖(4)底层和四周的防水材料(5),所述吸水条(6)的底端和透水管(2)的底端均伸入空心砖(4)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构建景观与海绵城市的生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材料(5)为防水土工布。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构建景观与海绵城市的生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砖(4)的顶部铺设有透水土工布(3),所述透水管(2)穿过透水土工布(3)并伸入空心砖(4)内。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构建景观与海绵城市的生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管(2)的顶部设有过滤槽(1)。6.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春芳尹宏宇赵瑞燕沈斌焦成飞苏岩丁爽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一局集团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