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城市道路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白改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2030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7 11: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城市道路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白改黑结构,包括旧水泥路面层、沥青面层、横槽、纵槽和加强件,旧水泥路面层的顶部设置有由铺设在旧水泥路面层顶部的沥青混合料连接层以及铺设在沥青混合料连接层顶部的沥青混凝土层组成的沥青面层,沥青混合料连接层与旧水泥路面层之间还洒布有沥青乳液,沥青乳液起着提升沥青面层与旧水泥路面层之间连接强度的作用,此为现有技术中联结沥青面层与旧水泥路面层的方式;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在保证工期短和工程量小的前提下,有效的提高旧水泥路面层与沥青面层之间联结的强度,提升层间抗剪切力的且强度,降低层间间隙形成的概率以及降低沥青面层脱落的概率。低沥青面层脱落的概率。低沥青面层脱落的概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城市道路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白改黑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城市旧水泥道路改造
,尤其涉及一种城市道路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白改黑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由于以往城市发展水平受限,以前的城市道路多采用水泥进行铺设,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发展水平提升,水泥路面逐渐适应城市道路的使用,需要进行改造提升,常用两种方式:一种直接拆除原有旧水泥路面,直接铺设新沥青路面;二是在旧水泥路面的基础上直接铺设薄层沥青;前者工期长,工程量大,后者工期短,工程量小,但是后者容易出现沥青面层与旧水泥路面层不能紧密连接的问题,使得层间剪切问题加重,后期易出现层间间隙以及沥青面层脱落的现象。
[0003]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城市道路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白改黑结构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城市道路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白改黑结构。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城市道路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白改黑结构,包括:
[0006]旧水泥路面层;
[0007]沥青面层,由铺设在所述旧水泥路面层顶部的沥青混合料连接层以及铺设在所述沥青混合料连接层顶部的沥青混凝土层组成,所述沥青混合料连接层与旧水泥路面层之间还洒布有沥青乳液;
[0008]横槽,依次开设在所述旧水泥路面层顶面上,所述沥青混合料连接层的部分延伸至横槽的内侧;
[0009]纵槽,开设在所述旧水泥路面层顶面上,所述纵槽与若干个横槽均相连通,所述沥青混合料连接层的部分延伸至纵槽的内侧;
[0010]加强件,嵌套固定在所述旧水泥路面层的顶部,且加强件的上端嵌入在沥青混合料连接层内侧,用以加强沥青面层与旧水泥路面层之间的连接强度。
[0011]优选的,相邻两个所述横槽之间的间距均相等。
[0012]优选的,所述纵槽的数量至少为一个。
[0013]优选的,所述横槽的截面以及纵槽的截面均呈矩形设置。
[0014]优选的,所述加强件包括:
[0015]插入部,插入在纵槽以及横槽的内侧;
[0016]弹性卡片,对称形成在所述插入部的两侧,且弹性卡片的上端与纵槽或者横槽的内壁卡紧;
[0017]横向嵌入条,形成在所述插入部的顶部,且横向嵌入条包裹于沥青混合料连接层的内侧。
[0018]优选的,所述插入部的底部两侧均开设有倒角。
[0019]优选的,所述插入部、弹性卡片以及横向嵌入条呈一体式设置。
[0020]优选的,所述横向嵌入条的两端均开设有圆孔。
[0021]优选的,每个所述横槽内侧的加强件的数量均为两个,且每个横槽内侧的加强件均呈对称布置,每个所述纵槽内侧的加强件均呈等距布置。
[0022]优选的,所述纵槽朝向与旧水泥路面层的长度方向相同,所述横槽的朝向与旧水泥路面层的宽度方向相同。
[0023]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城市道路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白改黑结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4]1、在施工前,在旧水泥路面层的顶部开设横槽和纵槽,随后铺设沥青面层,沥青面层能够沉入至横槽以及纵槽的内侧,直至沥青面层凝固,沥青面层的部分能够嵌入至横槽和纵槽内侧,起到了两层作用,一是提升了沥青面层与旧水泥路面层之间接触面积,从而提升了层间连接的强度,降低了沥青面层发生脱落的概率,二是提升了层间的抗剪切力,在沥青面层受到剪切方向的力度时,延伸至横槽和纵槽内侧的沥青面层部分能够极大的承受剪切力,相较于传统的两种城市旧水泥道路改造方式而言,在具备工期短、工程量小的优势的同时,同样能够保证路面整体改造的质量,降低了层间间隙形成的概率以及沥青面层脱落的概率;
[0025]2、通过设置的加强件能够进一步的提升旧水泥路面层与沥青面层之间连接的强度,通过机械构件使得二者牢固连接,加强件在纵向以及横向上能够缓释层间受力,避免层间全部受力,更进一步的提升了整体改造里面的质量。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横槽位置结构示意图;
[0028]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加强件结构示意图;
[0029]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二加强件结构示意图;
[0030]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二旧水泥路面层结构示意图。
[0031]图中标号:1、旧水泥路面层;101、横槽;102、纵槽;2、沥青面层;21、沥青混合料连接层;22、沥青混凝土层;23、沥青乳液;3、加强件;31、插入部;32、弹性卡片;33、横向嵌入条;34、圆孔;35、膨胀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33]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
[0034]实施例一
[0035]请参阅图1至图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城市道路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白改黑结构,包括旧水泥路面层1、沥青面层2、横槽101、纵槽102和加强件3,旧水泥路面层1的顶部
设置有由铺设在旧水泥路面层1顶部的沥青混合料连接层21以及铺设在沥青混合料连接层21顶部的沥青混凝土层22组成的沥青面层2,沥青混合料连接层21与旧水泥路面层1之间还洒布有沥青乳液23,沥青乳液23起着提升沥青面层2与旧水泥路面层1之间连接强度的作用,此为现有技术中联结沥青面层2与旧水泥路面层1的方式,横槽101依次等距开设在旧水泥路面层1上,沥青混合料连接层21的部分延伸至横槽101的内侧,至少有一个纵槽102开设在旧水泥路面层1顶面上,纵槽102与若干个横槽101均相连通,纵槽102朝向与旧水泥路面层1的长度方向相同,横槽101的朝向与旧水泥路面层1的宽度方向相同,横槽101的截面以及纵槽102的截面均呈矩形设置,沥青混合料连接层21的部分延伸至纵槽102的内侧,横槽101和纵槽102均在铺设沥青面层2之前利用工具在旧水泥路面层1上开设而成,而后便在纵槽102和横槽101内侧卡入固定上加强件3,而后再进行沥青面层2的铺设工作,铺设好的沥青面层2的一部分会嵌入到纵槽102以及横槽101的内侧,使得旧水泥路面层1和沥青面层2形成交错,从而提升了层间的抗剪切力,还提升了沥青面层2与旧水泥路面层1之间的接触面积,提升了层间的垂直于旧水泥路面层1上的抗拉力度,降低了层间间隙发生的概率,同样的减小了沥青面层2脱离的概率;
[0036]加强件3嵌套固定在旧水泥路面层1的顶部的横槽101以及纵槽102内侧,每个横槽101内侧的加强件3的数量均为两个,且每个横槽101内侧的加强件3均呈对称布置,每个纵槽102内侧的加强件3均呈等距布置,且加强件3的上端嵌入在沥青混合料连接层21内侧,用以加强沥青面层2与旧水泥路面层1之间的连接强度,加强件3包括插入部31、弹性卡片32和横向嵌入条33,插入部31插入在纵槽102以及横槽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城市道路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白改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旧水泥路面层(1);沥青面层(2),由铺设在所述旧水泥路面层(1)顶部的沥青混合料连接层(21)以及铺设在所述沥青混合料连接层(21)顶部的沥青混凝土层(22)组成,所述沥青混合料连接层(21)与旧水泥路面层(1)之间还洒布有沥青乳液(23);横槽(101),依次开设在所述旧水泥路面层(1)顶面上,所述沥青混合料连接层(21)的部分延伸至横槽(101)的内侧;纵槽(102),开设在所述旧水泥路面层(1)顶面上,所述纵槽(102)与若干个横槽(101)均相连通,所述沥青混合料连接层(21)的部分延伸至纵槽(102)的内侧;加强件(3),嵌套固定在所述旧水泥路面层(1)的顶部,且加强件(3)的上端嵌入在沥青混合料连接层(21)内侧,用以加强沥青面层(2)与旧水泥路面层(1)之间的连接强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道路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白改黑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横槽(101)之间的间距均相等。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城市道路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白改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槽(102)的数量至少为一个。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城市道路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白改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槽(101)的截面以及纵槽(102)的截面均呈矩形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城市道路旧水泥混凝土路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珺季亮亮陆佳琪李云峰徐晶晶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市市政工程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