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稠油多介质流动实验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1971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7 11: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稠油多介质流动实验管。包括:支架;实验管本体,其可旋转地架设在所述支架上,在所述实验管本体内设有轴向的管腔,在所述管腔内盛装稠油和泥沙,用于模拟岩心内部;角度控制装置,其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端的一侧,用于控制所述实验管本体的竖直角度;以及进口端和出口端,其分别与所述实验管本体的两端可拆卸连接,分别用于向实验管本体内注入试剂和供所述实验管本体内的稠油流出;多个温度检测装置,其等间隔地插入所述实验管本体内,用于检测实验管本体内的温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设有角度控制装置,能够控制所述实验管本体的竖直角度。制所述实验管本体的竖直角度。制所述实验管本体的竖直角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稠油多介质流动实验管


[0001]本技术涉及石油化工
,特别涉及一种稠油多介质流动实验管。

技术介绍

[0002]稠油多介质流动实验是稠油开采技术研究必备手段之一。稠油多介质流动实验以高温蒸汽、热水、化学剂、气体及固体颗粒在岩心内的流动实验为主,通过实验分析各种流体在岩心内的流动规律,从而揭示油藏开发过程中油藏流体的流动情况,进而指导油田开发生产。
[0003]现有的试验管仅为一个带有腔体的管状结构,缺少支架和角度调节功能;缺少加温和保温结构,实验温度损失大。
[0004]因此,一种既能够进行角度控制,又能够加温保温的稠油多介质流动实验管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稠油多介质流动实验管,其设有角度控制装置,能够控制所述实验管本体的竖直角度。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包括:
[0007]支架;
[0008]实验管本体,其可旋转地架设在所述支架上,在所述实验管本体内设有轴向的管腔,在所述管腔内盛装稠油和泥沙,用于模拟岩心内部;
[0009]角度控制装置,其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端的一侧,用于控制所述实验管本体的竖直角度;以及
[0010]进口端和出口端,其分别与所述实验管本体的两端可拆卸连接,分别用于向实验管本体内注入试剂和供所述实验管本体内的稠油流出;
[0011]多个温度检测装置,其等间隔地插入所述实验管本体内,用于检测实验管本体内的温度。
[0012]优选的是,在所述支架的上端设有一对轴承座,在所述实验管本体外部固设有支撑框,所述实验管本体位于一对轴承座之间,在所述支撑框的中部设有向两侧延伸的第一支撑轴和第二支撑轴,所述第一支撑轴和第二支撑轴分别伸入两侧轴承座的轴孔内。
[0013]优选的是,所述角度控制装置包括:
[0014]从动轮,其与所述第一支撑轴键连接,用于带动所述第一支撑轴转动,进而调节所述实验管本体的角度;
[0015]主动轮,其设置在所述从动轮的一侧,并与所述从动轮相啮合,用于带动所述从动轮旋转;
[0016]电机,其固设在所述支架上,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主动轮键连接,用于带动所述主动轮旋转,输出旋转动力。
[0017]优选的是,所述实验管本体包括:
[0018]筒体;
[0019]可控温保温加热装置,其设置在所述筒体的外壁,用于加热所述筒体及其内部;
[0020]保温层,其设置在所述筒体的内壁,用于放置筒体内的温度向外扩散。
[0021]优选的是,所述可控温保温加热装置包括:
[0022]加热电阻丝,其缠绕设置在所述筒体外壁上,用于加热所述实验管本体;
[0023]保温棉层,其设置在所述加热电阻丝的外部,用于防止温度向外部扩散;
[0024]温度传感器,其设置在所述筒体外壁上,用于检测筒体的温度;
[0025]控制器,其设置在所述支架上,并与所述加热电阻丝的温度传感器电连接,用于控制加热温度。
[0026]优选的是,所述多个温度检测装置为带有测压接头的电热偶。
[0027]优选的是,在所述进口端和出口端的基部分别设有连接盘,在所述连接盘上设有供螺栓穿过的安装孔,在所述进口端和出口端的中心分别设有轴向贯通的注入孔和流出孔。
[0028]优选的是,在所述进口端和出口端与实验管本体之间设有密封压垫。
[002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设有角度控制装置,能够控制所述实验管本体的竖直角度。
附图说明
[0030]图1是技术一种稠油多介质流动实验管的立体图1。
[0031]图2是技术一种稠油多介质流动实验管的立体图2。
[0032]图3是技术中实验管本体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结合附图对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0034]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排除一个或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0035]如图1

3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实现形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包括:
[0036]支架110由金属材料制成由U型支架;作为一种优选,在所述支架110的顶端设有一对轴承座111。
[0037]实验管本体120圆柱形管状结构。实验管本体120可旋转地架设在所述支架110上,在所述实验管本体110内设有轴向的管腔,在所述管腔内盛装稠油和泥沙,用于模拟岩心内部。作为一种优选,在所述实验管本体120外部固设有支撑框130,所述实验管本体120位于一对轴承座111之间,在所述支撑框130的中部设有向两侧延伸的第一支撑轴131和第二支撑轴132,所述第一支撑轴131和第二支撑轴132分别伸入两侧轴承座111的轴孔内。作为进一步优选,所述实验管本体120包括:筒体121;可控温保温加热装置122,其设置在所述筒体121的外壁,用于加热所述筒体121及其内部;保温层123,其设置在所述筒体121的内壁,用
于放置筒体121内的温度向外扩散。作为进一步优选,所述筒体121的直径为100mm,长度为600mm。
[0038]角度控制装置140设置在所述支架110上端的一侧,用于控制所述实验管本体120的竖直角度。作为一种优选,所述角度控制装置140包括:从动轮141,其与所述第一支撑轴131键连接,用于带动所述第一支撑轴131转动,进而调节所述实验管本体120的角度;主动轮142,其设置在所述从动轮141的一侧,并与所述从动轮相啮合,用于带动所述从动轮141旋转;电机143,其固设在所述支架110上,所述电机143的输出轴与所述主动轮142键连接,用于带动所述主动轮142旋转,输出旋转动力。
[0039]进口端150和出口端160分别与所述实验管本体120的两端可拆卸连接,分别用于向实验管本体120内注入试剂和供所述实验管本体120内的稠油流出。作为一种优选,在所述进口端150和出口端160的基部分别设有连接盘151和连接盘161,在所述连接盘151和连接盘161上设有供螺栓穿过的安装孔,在所述进口端150和出口端160的中心分别设有轴向贯通的注入孔152和流出孔162。
[0040]多个温度检测装置170,其等间隔地插入所述实验管本体120内,用于检测实验管本体内的温度。
[0041]在使用过程中,首先,使用角度控制装置140使实验管本体120竖立且进口端150向上,打开所述进口端150;将稠油和水按照设计比例通过进口端150注入实验管本体120内,并试验装置密封性;然后使用角度控制装置140使实验管本体120达到实验设计角度,设置加热温度,打开可控温保温加热装置122加热至设置温度,最后,当温度稳定后,按照实验方案,通过进口端150注入蒸汽、气体、化学剂等介质模拟多元介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稠油多介质流动实验管,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实验管本体,其可旋转地架设在所述支架上,在所述实验管本体内设有轴向的管腔,在所述管腔内盛装稠油和泥沙,用于模拟岩心内部;角度控制装置,其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端的一侧,用于控制所述实验管本体的竖直角度;以及进口端和出口端,其分别与所述实验管本体的两端可拆卸连接,分别用于向实验管本体内注入试剂和供所述实验管本体内的稠油流出;多个温度检测装置,其等间隔地插入所述实验管本体内,用于检测实验管本体内的温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稠油多介质流动实验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架的上端设有一对轴承座,在所述实验管本体外部固设有支撑框,所述实验管本体位于一对轴承座之间,在所述支撑框的中部设有向两侧延伸的第一支撑轴和第二支撑轴,所述第一支撑轴和第二支撑轴分别伸入两侧轴承座的轴孔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稠油多介质流动实验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控制装置包括:从动轮,其与所述第一支撑轴键连接,用于带动所述第一支撑轴转动,进而调节所述实验管本体的角度;主动轮,其设置在所述从动轮的一侧,并与所述从动轮相啮合,用于带动所述从动轮旋转;电机,其固设在所述支架上,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主动轮键连接,用于带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艳萍林辉孙君付云川周文超彭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